王海荔
摘 要 新學期開學了,孩子們要面臨人生中第一個重大的挑戰,面對生活環境的改變,對幼兒是很大的難題,對家長也是很大的挑戰。面對幼兒入園焦慮的問題,如何幫助家長應對幼兒入園焦慮,讓幼兒平穩順利的度過這一時期呢?
關鍵詞 家長;應對;幼兒入園;焦慮;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9-0038-01
一、幼兒情緒不穩定的原因
有孩子本身的原因:(1)年齡特點。孩子年齡小,身體機能的發育還不完善,孩子獨自上幼兒園,社會交往能力比較弱。使他對周圍環境的認識能力、適應能力都比較弱,陌生的環境會讓孩子產生焦慮。(2)缺乏安全感。安全感來自哪里?安全感首先來自父母,只有父母的安全感好,孩子的安全感才可能充足。給孩子安全感不僅要給予他們恰當的愛,也要給予孩子恰當的規則,他們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堅實可靠的。
有家長的原因:(1)不經意的、不恰當的言行。比如有的家長教育孩子時喜歡這樣說:“看你這么調皮,讓老師好好收拾你”;“行!你先自由幾天吧,到幼兒園你就沒這么自由了。”讓孩子感覺老師非常可怕,就會對幼兒園生活產生恐懼的心理,這也是孩子入園不適應的重要原因。(2)包辦的教養方法,導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弱。孩子年齡小,動手操作還不夠靈活熟練,而在大多數家庭里孩子被照顧無微不至。吃飯喂,走路抱,孩子的一個表情一個眼神都會被解讀得清清楚楚,什么事情都幫孩子打理得很好,完全不需要孩子親自動手,孩子沒有自己做的機會。(3)分離焦慮來源于父母的內心。在入園初期,家長總有許多不放心的理由,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門口還是戀戀不舍,總希望再抱一抱,長時間在教室門口、窗口張望,生怕有個閃失。其主要原因是家長對幼兒園還沒有建立信任,總是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得不到悉心的照顧。這些現象的產生,都表現出家長在送孩子入園時的情緒會影響幼兒,產生焦慮。
有幼兒園的原因:(1)幼兒園雖然努力創辦得像家一樣溫馨,但畢竟和家庭是兩種不同的環境,在幼兒園的每個活動環節都有一定的規則和要求,就意味著某種約束,孩子會表現出不愿上幼兒園,對幼兒園產生逃避的心理,想回家是一種自然的心理現象。(2)在幼兒園里,每項活動都是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孩子學著自己去做,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自己穿脫衣服,巨大的反差使他們對幼兒園的生活產生畏懼和逃避的心理,不愿上幼兒園,想回家是一種很自然的心理需求。
二、入園前家長的準備工作
(一)講講幼兒園的故事。家長可以先用描述的方式,平靜、隨意地跟寶寶談論幼兒園,告訴寶寶:寶寶就要上幼兒園了,幼兒園有一個什么樣的老師和小朋友,大家一起玩游戲、一起學本領、一起午睡、一起吃點心……;或者通過講故事等形式讓寶寶對幼兒園有一個基本了解和印象,讓孩子對“幼兒園”這個詞有了一定的認識,對老師和小朋友不再完全陌生。如此激發孩子對上幼兒園的渴望,這樣孩子才會真正對幼兒園產生向往。
(二)看看幼兒園的樣子。帶孩子看看幼兒園是什么樣子?建立起“幼兒園”的概念,看看小朋友在幼兒園里高興地玩著……
(三)交交新朋友。孩子在3歲之前與同伴的交往基本屬于平行游戲時期,成人需要提供更多的機會,拓寬孩子的交往范圍,讓孩子和更多同伴在一起,去體驗和感受交往的樂趣,積累交往的經驗。
(四)準備入園禮物。上幼兒園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懷著喜悅的心與孩子一起準備上幼兒園時所需的衣服和用品,比如幾套合體的衣服;選擇底軟、輕便的、跟腳的鞋,告訴他“這是你上幼兒園穿的,多好啊”。激發孩子去幼兒園的意愿。
三、入園后家長如何幫助幼兒度過入園焦慮
(一)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波動。孩子在入園初期,情緒會波動得非常厲害,當不良情緒出現時,作為家長首先應理解孩子的口哭鬧,接納孩子的情緒,相信我們的孩子。有句話說:擔心是詛咒,放心是祝福!當我們家長有了這樣一份理念之后,就不會擔心我們的寶寶入園,只有家長的放心,才會有孩子的安心。
(二)正視分離。分離始終要來臨,這是最難面對的一個難關,在家人離開的時候,孩子會感到痛苦。
(1)懷著良好的心態堅決果斷地與孩子分離。到了幼兒園,在孩子沒有抓住媽媽的衣領或頭發之前,快速地將他放到老師懷里,然后微笑著與他說再見,馬上離開。(2)在離別時切忌與孩子纏綿。家長如果能在分離期做到每天都能果斷、愉快地離開,孩子就不會由于分離而產生心理問題。
(三)堅持到底。有些家長由于心疼孩子,孩子哭鬧就把孩子帶回家,以為回家做通孩子的工作,第二天再送孩子就不再大哭大鬧了,其實這樣做卻適得其反,往往是孩子見自己的哭鬧有效了,只要孩子一哭就可以不上幼兒園了,以后家長一送到幼兒園就哭,不領回家就越哭越厲害,致使家園過渡時間拖得更長。
(四)家園及時溝通,減輕家長的焦慮。每一位家長在看見自己的孩子入園又哭又鬧,都表現出非常焦慮。有的一聽到孩子哭就抱著不放,有的認為孩子上幼兒園很可憐,對孩子過分遷就,這些都會影響幼兒入園情緒的穩定。這些顧慮給家長造成不安全感,感到焦慮,因此,家園的及時溝通能緩解家長的焦慮。
四、老師是怎樣做的
家長對孩子牽腸掛肚最主要的原因是對幼兒園的工作不了解,幼兒入園后老師是怎樣做的呢?
(1)進行教研活動。(2)人員的安排。(3)多種形式吸引幼兒。(4)組織“以大帶小”活動。
相信我們的孩子在老師、家長的共同關心與呵護下,終究會離開父母翅膀的保護,自由翱翔在藍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