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回
摘 要 校本課程,是一個基于校本的全新課程概念,校本,顧名思義,就是以校為本,校本課程就是一種在領導、專家、教師、學生與家長的共同參與之下打造的廣泛滿足需求的、靈活度高、適應性強的課程模式,也常與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相并列。實踐證明,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開發校本資源,能夠多方面地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并且對于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筆者將就簡要剖析當前初中語文校本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合理建議,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 初中語文;校本課程資源;問題與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9-0123-01
要實現初中語文校本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首先需要明確什么是校本課程資源。校本課程資源是教學過程開展的基礎要素。這里所說的課程資源,不只是簡單地指語文教材,更是任何具有語文教學意義的因素,比如學校中的各個教學場館與高科技設備,抑或是校外當地的實業資源,還可以是自然環境。這些都是天然的可以應用于語文教學的資源,即初中語文校本課程能夠大大改變傳統語文課堂的枯燥乏味的狀態,而是更加注重實踐,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也得到了學生的青睞。
一、初中語文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現存問題
(一)語文特色淡薄。在初中的學習階段中,學生要修習的課程種類繁多,而教師的教學方法與課程資源常常都是千篇一律,少有變化,這限制了學生的能動性學習,不利于學生的個人發展。因此,教師需要明確各個學科之間的具體差異并且進行符合學科特點的教學。對于語文教師而言,在進行初中語文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時,也應當發揚語文這一基礎學科的優勢與特色,并以此為依據尋找各類與之相符合的課程資源,從而避免課程資源的單一性,這對提高教學效率也益處頗多。
(二)忽視學校特色。每一個學校背后都有其歷史和文化底蘊存在,是天然的校本課程資源。而在校本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卻常常被忽視,教師盲目地開發校外的課程資源,導致本校的特色沒能夠得到師生的足夠重視,這是忘本的表現。更加科學的校本課程開發,理應從自己的學校特色做起,教師可以利用學校內的場館設施進行自己的教學活動,結合學生興趣愛好,真正實現“以校為本”。
(三)選課經驗不足。校本課程能夠順利開展,不僅需要合理地開發校本課程資源,更重要的是學校應當給學生提供必要的選課指導。現實狀況往往是,盡管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十分成功,但是由于學生缺乏選課的經驗,一味地只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入手,而忽視了自己在學校所必需的知識需求,從而導致了自身在校期間沒有實質性的知識增長,限制了自身的全面發展。因此,學校為學生提供具體的選課指導,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四)評價機制滯后。任何新興的教學模式若想得到長期的持續性的發展,都少不了模式背后的評價機制,校本課程資源開發亦是如此。當前的校本課程資源開發仍處于初期階段,只有廣大教職工作者集思廣益,用心反饋,不斷創新,才能夠推動這一教學模式的進一步發展。完善的評價機制,應當更加注重對過程進行評價,指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維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信心。
二、初中語文校本課程資源開發合理建議
(一)巧妙運用多種課程資源。常見的課程資源,不僅僅只是校本課程,還包括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可能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在具體細節上存在某些差異,但是大同小異,并不妨礙它們之間進行有機的結合。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國家課程為指導的大方向,同時靈活地展示出本校特色,做到與國家課程的完美銜接,在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之間建立良好的平衡關系。
(二)適時開展各種實踐活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前的語文學習,應當逐步從簡單的理論學習向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過渡,語文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這樣一個平臺與機會。新型師生關系中,教師應當與時俱進,改變傳統課堂中的教學角色,尊重學生的個性發言,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適時自主探究或是組織小組討論等學習模塊,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合作精神。
(三)密切聯系現實生活。任何學科都是從社會實踐中演化而來,社會生活,是學問誕生的搖籃。語文課程的改革,也正是為了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生活,密切關注時代的觀念和能力。這也就是說,語文課程教學,不應當僅僅局限于語文教材,或者是,在語文教材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對生活實際進行更深入的剖析與闡述,從而讓學生在閉塞的學校中,仍能夠了解到時代現狀,接受最先進的思想,從而跟進時代的腳步。
(四)合理使用教材。不可否認的是,教材仍然是教學活動最主要的素材。基于教材的教學,仍然占據了教師教學活動的主體部分,因此,合理使用教材也具有重要的意義。簡而言之,教材就是經典范例,它指導著學生該如何找到通往知識世界的大門。在教材的具體使用時,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重組與增刪,并結合必要的教學設施與多媒體載體,從而構建高效的學習課堂。
從另一種角度分類,校本課程資源可以劃分為校內與校外兩種,校內資源常常被認為是教學的主體內容,而校外資源所起到的輔助作用也是必要不可缺少的,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將兩者以恰當的比例統一起來,使兩種資源都能夠充分的發揮出自己的優勢,為教學做貢獻。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自發地研習與初中語文校本課程資源有關的內容,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借此真正有效地進行初中語文校本課程資源的教學,真正參與到新課改的過程之中。
參考文獻:
[1]余勝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與跨學科整合模式[J].開放教育研究,2015,21(04):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