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 要我們都知道數字計算是小學生正確地認識客觀事物、解決日常生活實際問題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數與計算的知識,已成為人類應當具備的基本文化素養之一。同時計算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所以在小學階段擁有一定的數字計算能力,扎實打牢基礎,會讓學生終身受益。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8,C9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0-0213-01
在計算教學中,我們除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這個過程中,訓練學生縝密的思維、嚴謹的態度、快速的反應等方面,為學生的后繼學習和整體數學素養的提高打好基礎。
下面就和各位老師一起探討在計算課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判斷推理和抽象概括能力。
一、在計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動手操作能力是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術要求進行操作,在此過程中形成起來的一種實踐能力。在計算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學具如小棒、計數器,進行操作,一方面可以減緩大腦的疲勞,增加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學生的感知建立在操作活動基礎上,手腦并用多種形式共同參加學習活動,可使大腦左右兩半球的功能都能得到較為理想的發揮,有利于充分開發學生的潛力,增強學習效果。
今年剛好教一年級,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而動手操作學具,能把他們注意力吸引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
讓學生動手操作學數學,順利地開展探究活動,有以下幾點建議。
1.選擇的學習內容和學具、操作材料,要適宜學生動手操作(比如數花生)。
2.要精心設計操作活動的各個環節。
3.操作問題與探究要求的提出,必須根據小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因人而異,具體明確。
4.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要引導小學生將觀察與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克服因學具的形狀、色彩等無關因素的影響。
二、在計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一)計算教學中讓學生說算理
計算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法則。學生對于一種算理聽聽似乎明白,真正理解與否,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達出來。不論是算理還是法則,只有說出來,老師才能收到反饋信息,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學生口述算理和法則也是學生深入理解掌握的過程。如: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學:19×19=?時,學生通過運用之前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的口述算理經驗,討論分析后要口述算理:先用個位上的9乘19,得117,再用十位上的1乘19,得19個1個10,即190,最后用171加上190得361,所以19乘19等于361。通過口述算理,明確每一步的計算步驟,說清每一步的計算原理,學生才能準確進行計算。反復練習后,能更深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口述算理還能幫助學生檢查計算過程。學生熟練地掌握方法后,才能加快計算速度,提高計算能力。
(二)計算教學中要介紹多種算法
計算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兩個方面:正確和迅速。要達到這兩個要求,少不了會用正確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例如:教學19×19時,我不直接講解怎樣計算,先放手讓學生想辦法計算出結果,學生在分小組討論后,得出了三種算法:(1)估算19≈20,20×20=400;(2)20×19-19=361;(3)19×19(用豎式計算得到結果是361)。每種算法讓學生討論,說說自己的想法算法,會有不少意外的收獲。又如:教學四年級簡便運算:12×25=3×(4×25)=3×100=300或12×25=(8+4)×25=8×25+4×25=200+100=300。在完成題目后能說出自己的算法,說明這些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已有了一定的應用能力,同時他們的想法為其他學生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對多種算法的認識和掌握,使學生對計算方法的更深入的了解,這樣,既提高了計算能力,又訓練了發散思維。
(三)計算教學中要讓學生說出錯誤原因
學生在計算中很容易出現錯誤,比如學生在脫式計算時,出現如下錯誤的情況:36-135÷9=15(沒有把“36-”照抄下來)或36-135÷9=15-36=21(顛倒了兩個數的位置)這類錯誤常在中年級學生第一次學習遞等式中出現。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哪里出錯了,而且要讓學生說出為什么不能改變順序,為什么未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的道理。
三、在計算教學中引導判斷與推理能力的發展
判斷與推理是思維的基本形式,思維的過程離不開判斷,思維的結果通常以判斷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生對知識判斷的正誤直接影響著思維的正確發展,所以,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尤為重要。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組織好訓練材料,強化基礎知識的教學。如教師首先應要求學生全面理解和完全掌握概念、性質、公式等,對一些模棱兩可的命題,多讓學生進行舉例驗證或反駁,判斷其是否正確。其次,教師要教會學生判斷的方法,如直觀驗證、利用計算、舉出反例等。對于一些形式上相似卻有著本質區別的知識,如a×(b+c)與a÷(b+c)、“求比值”與“化簡比”等等,它們形式相似,極易混淆。教師要提醒學生,在判斷時應先與相關基礎知識對照,找出其本質上的差別,以防誤判。
小學數學中常用的推理有歸納推理、演繹推理和類比推理。如0乘任何數都得0、積的變化規律、分數基本性質、平均分、運算律等概念法則的學習,大多采用歸納推理的方法;用歸納推理概括出各種運算律去進行簡便運算,就屬于演繹推理了。
總之,學生在學習小學數學的過程中,知識的獲得固然重要,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生成智慧、發展數學能力才是根本。
參考文獻:
[1]周代萬.淺談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策略[J].知識文庫,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