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咸陽市2015、2016和2017三年的中考試題,總結出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的知識點,列出了人教版初中生物課本中沒有提到的知識點。預測了2018年的出題思路。此舉旨在為學生中考復習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考生物;七年級上冊;選擇題
通過下面表格,可以看到咸陽市在2015、2016和2017三年中考生物試題的選擇題中七年級上冊所占比重較大。
知識點總結如下:
1. 生物的特征:2015年根據生物特征判斷是否為生物;2016年考點:生物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生物的七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能進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生物能生長和繁殖;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這七個特征可以作為判斷生物與非生物的標準。
2. 生態系統:食物鏈的書寫;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中存在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信息交流;生態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毒有害物質的富集現象;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根本來源:太陽能。
食物鏈起始環節是生產者,最終環節是最高級的消費者,例如:草→兔→狐。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整體,所有物質在整個地球上循環。
富集現象:有毒有害物質可能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在最高級消費者體內積累最多。
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所需能量都從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機物中獲得,有機物中儲存的能量是從光能轉化而來的,因此說: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根本來源是光能(太陽能)。
3. 顯微鏡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指的是從目鏡看到的和物體實際左右、上下是顛倒的(也就是目鏡看到的像是物鏡中旋轉180度)。顯微鏡中要使光線變亮:大光圈凹面鏡。顯微鏡的反光鏡一面是平面鏡,另一面是凹面鏡。需要光線強時用凹面鏡,需要光線暗時用平面鏡。
4. 細胞:動植物細胞觀察實驗。植物細胞結構中液泡內含有多種物質:西瓜中的糖分;水果蔬菜中的有色物質。2016年第4題西瓜中糖分儲存于液泡中。生物細胞分裂時染色體數量變化:X→2X→X。
5. 植物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5種組織分布和功能)→器官(6大器官)→植物體。2016年根尖芽尖具有分裂能力的組織:分生組織。種子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種子萌發的條件。花的結構。
植物的5種組織:保護組織(由根、莖、葉表面的表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作用),機械組織(莖、葉、果皮、種皮等處均有機械組織,具有支撐和保護作用),輸導組織(分為導管和篩管,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營養組織(遍布植物各個器官,具有儲存營養的功能),分生組織(構成分生組織的細胞壁薄、核大、質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
雙子葉植物種子結構:種皮、子葉、胚芽、胚軸和胚根。
單子葉植物種子結構:果皮和種皮、胚乳、子葉、胚芽、胚軸和胚根。子葉和胚乳給種子萌發提供營養,胚發育成植物幼體(胚根發育成根,胚軸發育成根和莖連接部位,胚芽發育成芽)。
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胚是活的、完整的,種子飽滿儲存充足的營養物質,種子成熟且不在休眠期。
花的結構:花柄、花托、萼片、花瓣和花蕊。其中花蕊是最主要的結構,包括雌蕊和雄蕊。
6. 植物的種類和主要特征:孢子植物分為藻類(沒有根莖葉分化;淡水藻和海洋藻種類)、苔蘚(有莖葉,沒有根)和蕨類植物(有根莖葉分化和輸導組織);種子植物分為裸子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分為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
7. 植株的生長和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其中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氮、磷、鉀。
8. 單細胞生物的代表:草履蟲。2017年比較草履蟲和單細胞藻類結構不同。
9.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沙塵暴天氣重要原因:植被遭破壞。
通過以上總結,可以看出考題基本都圍繞課本上的知識點進行考查,超出課本的知識點有以下幾點:
(1) 富集現象:有毒有害物質可能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在最高級消費者體內積累最多。
(2) 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根本來源是光能(太陽能)。
(3) 顯微鏡的反光鏡一面是平面鏡,另一面是凹面鏡。需要光線強時用凹面鏡,需要光線暗時用平面鏡。
(4) 生物細胞分裂時染色體數量變化:X→2X→X。
在2015-2017年中考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均在非選擇題中進行考查,這三個知識點每個都是重要的考點,三個之間也可以共同作為考點。
2015年和2016年考題中偏重于知識點直接考查,2017年考題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注重考查學生對于知識點的靈活運用。因此,筆者預測2018年咸陽市中考生物試題在注重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還會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維能力。
作者簡介:
肖艷,陜西省西安市,陜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