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幼兒園越來越重視自主游戲,可是就現階段來說,雖然幼兒每天都有很多自主游戲的機會,不過卻未全面發揮其真正的價值,教師所注重的或許只是“游戲”的表面形式,并未讓孩子真正體驗到自主游戲。通過相關的研究,確保幼兒自主性游戲得以順利開展,使幼兒得到穩定成長。
關鍵詞:幼兒;自主;游戲
游戲對于孩子來說十分重要,其是孩子的天性,更是出于個人的興趣及愿望,積極進行的一項活動。他們在游戲的玩耍中成長。可是,自主卻往往遠離孩子,往常在幼兒園,老師精心設計安排,孩子們被動地在老師的組織下游戲,這看起來好玩的游戲只是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老師主導著游戲的全過程,致使幼兒在游戲中失去了自主和自由,過于被動地接受各類新的知識及經驗,進而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
一、 幼兒自主游戲的核心概念
教育部發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都指出幼兒園教育要強調和遵循“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基本原則;2012年10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發再一次明確指出,應對幼兒的學習方法及特點予以充分理解及尊重,重視游戲對于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價值。
“幼兒自主游戲”幼兒自主游戲活動是最近幾年在我國幼兒園中興起的一種基本教育活動形式。讓幼兒通過主動活動來學習,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全面的發展,是幼兒根據自身內在的發展需要和興趣,在相適應的游戲環境中,以滿足自身發展需求及游戲本身為目的的,以動態活動為形式的,幼兒主動參與、積極開展、自由選擇及互相溝通的活動過程,自主游戲將“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細心觀察指導”作為基本原則,并根據幼兒的需求給予適當的環境和材料的支持,促使游戲有效進行并讓幼兒的能力得到發展。
幼兒自主游戲最后導致幼兒自由地實行交流,進而取得滿足感及愉悅感;經過自主游戲全面推動他們的個性發展,包含孩子們的想象力、自主性以及創造性能力的發展,并且還可以加強孩子們的獨立性發展,創建自我決定的責任感,對自主和創新型人格的建構具有極大的幫助。
二、 幼兒自主游戲的背景和意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當中明確指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明確指出要以游戲為主的活動,注重他們的興趣及愛好,必須要“確保孩子每一天都有適當的自主選擇以及自由活動時間”讓幼兒擁有現實的快樂生活。在最近幾年的幼兒教育改革當中,幼教工作人員也非常注重教育觀及兒童觀所具有的變化,加強了對自主游戲的了解。從目前我國對“幼兒自主游戲”的研究來看,很多調查研究多為一些經驗性的總結,缺乏完善的思想體系和指導。這些研究主要聚集在幼兒園自主游戲活動環境創設、區域活動的詳細情況和活動當中老師的指引與評價方式等方面。所以孩子的自主游戲在加強孩子的發展方面存在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還存在著重要意義。
1. 自主游戲能讓孩子獲得發展并收獲快樂。教師為孩子創設豐富的材料環境和真正的自主條件,從而在愉快的游戲中獲得發展。
2. 自主游戲充分體現了游戲的自主和自由。幼兒園自主性游戲所指的就是幼兒自主的、完全根據孩子自行發起的、根據游戲自身作為主要目的的游戲,如表演、角色以及建構游戲等。自主游戲實際上就是孩子們帶著興趣、積極地運用在環境當中,動腦動手,建造和實行活動的所有動態。
3. 在自主游戲開展中活化游戲的內容、形式、方法,讓游戲突現幼兒快樂、自主的特征,從而提升教師在引導自主游戲中的策略。把“自主創設,分享快樂”作為一種管理理念來構建幼兒園自主游戲實踐,提高幼兒游戲活動的有效性。
三、 幼兒自主游戲進行的策略
1. 了解孩子需要,為孩子的游戲創造條件。孩子是游戲的主人,按自己的意愿和興趣進行游戲,游戲沒有特定的規則和固定的材料,需要教師在游戲中隱性觀察,對他們的需求進行全面的掌握,應該對他們實行有效的引導,在游戲環境的建造與材料的投放當中實行相應的戰略,致使這些孩子們在環境與材料中得到一定的認識,體驗游戲的快樂。如在籃球的自主游戲中,幼兒酷愛籃球,可是,單一的籃球游戲讓孩子感到乏味,孩子的技能得不到提高,教師就為幼兒創設更豐富的環境和材料:繞障礙物運球投籃、高低欄桿跨欄運球、跳圈運球等等,孩子們在音樂聲中自由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游戲,對游戲進行全面的研究,應該玩出不同的花樣。
2. 全面注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堅守支持者的身份。“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幼兒就是在游戲和玩中成長的。生活即游戲,教師堅守支持者的身份,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對幼兒進行日常的觀察,善于發現幼兒正在進行的無意向的學習,并給予及時的支持,如孩子的區域游戲,根據區域的不同進行分類,孩子們往往從不同的區域選擇自己想要的材料玩角色的游戲,靈活地變化著材料所具有的主要作用,并且建造出各種各樣的新游戲。如果這時候教師不予以支持,讓孩子只局限于一個區域活動,被動地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最終不可能在活動中獲得發展。所以作為教師要善于觀察孩子們的游戲行為,進行一定的支持,進而致使他們在游戲當中取得自主成長。
3. 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提高幼兒游戲的創新能力
幼兒的游戲往往源自生活,游戲就是實際生活的反映,而游戲水準的高低完全由孩子在游戲當中其是否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來決定,小中班的孩子社會經驗不足,孩子大多喜歡單一的生活游戲,在合作的交往能力方面比較薄弱,如,娃娃家的活動始于對家庭的一些模仿操作,還不能進入角色進行更多的交流,但游戲卻讓孩子對自己生活經驗的消化,再反應的過程,慢慢到大班以后則能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創新地玩出新的游戲,引發出更多的游戲情節。
總而言之,游戲就是孩子學習的基本途徑,應該讓游戲成為孩子們個人的游戲,且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常宏.幼兒園幼兒自主活動的引導問題及對策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4.
[2]鄒海萍.幼兒自主活動的組織策略初探[J].教師,2011(24).
[3]徐堅貞.從“被控制”走向自主[J].幼兒教育,2011(13).
作者簡介:
梁燕芳,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新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