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教育的重點是幼兒的德育教育,也是孩子以后進入校園接受教育的基礎。本文從幼兒園品德教育的內容、方法等方面探討德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運用。
關鍵詞:幼兒;德育;教育
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這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本內容。幼兒從出生開始就是社會的一員,會遇到許多行為與態度問題。如怎樣對待父母、老師?得到別人幫助后,應該怎樣做?是否可以獨立完成一些事情,如穿衣或者吃飯?怎樣對待身邊的事和物?
從出生到小學是人生起步的時期,是品質與性格開始形成的關鍵期。幼兒園在進行德育教育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德育教育都有些什么內容?幼兒良好品格形成都有哪些特點,幼兒品德與性格素養方法的要素等等,現就這些問題進行分析。
一、 幼兒園品德教育的內容
在《幼兒園教育綱要》中就提出了幼兒德育教育的任務是:“向幼兒進行初步的五愛教育(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培養他們團結、友愛、誠實、勇敢、克服困難、有禮貌、守紀律等優良品德、文明行為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可以看出兒童的德育教育包括思想品德的教育、良好行為的培養、性格的養成這三方面。
幼兒思想教育內容主要指初步的五愛教育,就是從五愛出發,開闊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道德感。教師應該從接近孩子生活的方面入手,盡量選擇貼近孩子生活的內容進行教育。比如在開展愛人民的教育活動時,首先要讓孩子明白愛的含義,先從愛家人愛老師開始,然后才能使孩子熱愛生活中所熟悉的每一個人。再比如在進行愛祖國的活動時,首先要讓孩子熟悉自己的居住環境繼而喜歡這個生活環境,從而發展到對家鄉對祖國方方面面的熱愛。
使孩子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主要是指待人接物講禮貌,和同學伙伴關系友好,遵守規則等良好行為的養成。使孩子們對優秀的德育教育有基本的判斷能力,同時對這些優良品德無限向往。隨著幼兒活動范圍的擴大,幼兒的社會行為便日趨增加和復雜化,因此需要及時地進行指導,一旦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自然,優秀的思想品質就會在孩子身上深深烙下印記。
每個人的心理特征核心表現就是性格,表現了一個人的全部行為舉動。教師應該培養孩子具有團結、友愛、誠實、謙遜、勤勞勇敢、充滿自信、活潑開朗、富有創造力、勇于擔當、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
總之,從幼兒園德育教育的內容來看,要進行幼兒的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的艱辛的任務,如果是簡單書面化的思想教育方式很難讓孩子養成優秀的品格,這對孩子的德育教育也是有害而無一利的。
二、 幼兒園品德教育的方法
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的內容和孩子的年齡特點,在幼兒的德育教育方面應采用循序漸進、耐心的教育方法。幼兒想法純真、愛模仿、可塑性強,而且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所以要想讓幼兒養成良好的思想品格習慣,需要講究方式方法,主要方法如下:
(一) 富有情感的形象化教育是品德教育的方法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帶有動物角色的更甚,這些故事有情節變化,能在孩子心中產生共鳴。所以,根據這一特點,選擇一些符合幼兒品德教育的故事,讓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理解和領悟優秀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比如,小班進行的集體友好的教育活動,懂得團結友愛,互相謙讓,遵守規則等等,老師根據上述要求和本班幼兒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編成系列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讓孩子進行討論和練習,這樣孩子能更輕松地進入故事情節中,然后思考并且積極地找出解決道德問題的正確方法,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
富有情感的形象化教育,不是老師將一個故事平平淡淡地講完,而是在講故事的同時適當地對孩子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主動去思考并且針對問題討論解決的方法,然后再進行正確的演示,這使孩子對這些良好的道德品質能更加理解并且記憶更加深刻,孩子在這過程中從而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 重視幼兒的行為練習,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行為練習在道德教育中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法。由于幼兒年齡較小缺乏經驗,更加不明白怎樣的行為才是正確的,這就需要成人的教導并且進行不斷的練習,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準則。比如在小班進行了“你幫我,我幫你”的活動后,接著讓孩子進行互相幫助的練習,兩個孩子一組,互相觀察對方著裝是否整潔,然后幫助對方整理齊整。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懂得這是互相幫助的行為,同時練習了動手的能力。
(三) 有計劃、由淺入深地組織品德教育活動
在幼兒園的教育中應該把德育教育作為重點,這是一個緩慢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并且在計劃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每個月都應該設置一個重點內容。比如小班在2月份進行的德育教育的重點就是:讓孩子以愉悅的心情參與活動,對人要有禮貌,正確使用“您”“請”“謝謝”等禮貌用語。根據這個重點,教師在每周安排相應的德育教育的內容。
德育教育可以在集體活動時進行,也可以在過渡環節進行,并且目的要明確,方法多樣,活動后要及時讓孩子進行練習以加深印象,讓孩子牢牢記在心里。
(四) 在各種活動中進行品德教育
一個人的品德好壞都可以通過這個人的講話方式,遇到事情后的態度及處理方法等方面進行體現。孩子更是如此,因此要從小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為,應該從孩子的全方位進行教育,單單從德育教育活動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遠遠不足的,要將平時的日常活動都與德育教育進行結合對幼兒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在園期間的全部教育活動中自然而然地、適當地、從始至終地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如平時的梳洗、學習、游戲、進餐等活動中,要求孩子之間和睦相處、相互幫助、懂禮貌、按照規則做事、愛惜物品等等;在自由游戲的過程中更是體現了幼兒的品德行為,教師要時刻關注并表揚那些優良的行為,同時幫助孩子改正不好的行為習慣。
(五) 與家庭教育進行有效結合
幼兒家庭生活中的氛圍,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和要求,這些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品德行為。家園配合是幼兒形成優良品德的必備條件。所以,幼兒園教師應適當跟家長講解德育教育的內容和教育方式,解答育兒過程中的困惑;針對每個幼兒的表現,與家長進行個別交流。
幼兒時期的品德教育,是一代新人精神素養的基礎。我們要充分掌握好幼兒這個關鍵時期,選擇適合這個年齡段的教育方式,為孩子以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丁錦宏.道德敘事當代學校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種走向[J].中國教育學刊,2003(1).
[2]王煥芝.教育是一種大智慧[J].教育故事,2004(5).
[3]王卓.幼兒園如何開展思想品德教育[J].Education Exploration,1998.
[4]魯潔,王逢賢.德育新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張艷,江蘇省蘇州市,昆山高新區新華舍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