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剛
完美的領導班子結構,可以通過成員間的有效組合,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成員的能力,產生群體效能,使整體效能大于個體效能之和
最近,一位市委書記在訪談時談到,“地方發展壓力大、任務重,如果遇到班子中個別同志‘使不上勁,讓有限的干事創業啃硬骨頭的領導力量更加捉襟見肘。”此話一語道出了地方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現實困境。
這種“使不上勁”的情況,既有干部個人能力問題,當然也有班子搭配不科學、使用不合理的問題。有時候,因年齡、性別、黨派、專業等結構需要,個別不是特別優秀的干部被選配上來,而擔不起領導干部所應擔的責任;還有的時候,由于結構上的硬性要求,一些正當年、能力強、能干事的干部只能“退下來”,造成一線班子是“結構班子”而不是“干事班子”。
按照現代國家管理模式、社會治理規律,領導班子結構大多指在年齡、專業、素質等方面的布局和搭配,多序列、多層次、多要素的動態結合。科學的領導班子結構,一般具備梯形的年齡結構、合理的專業結構、較高的智能結構、協調的素質結構等。完美的領導班子結構,可以通過成員間的有效組合,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成員的能力。
“尚賢者,政之本也”。干部工作是一項系統復雜、影響深遠的戰略工程,既要精挑細選,又要科學搭配,在牢牢堅守公道正派、任人唯賢等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還應講究策略、注重方法。如果用錯誤的方法執行正確的政策,產生的效果往往會事倍功半,甚至南轅北轍。通過對近年來巡視通報案例分析發現,一些人對待干部政策法規、制度程序,在文字方案上遵守,但精神上不遵守,在程序上沒瑕疵,但實質上有毛病。類似問題或現象如果不及時解決,久而久之就會損害清朗的用人環境,破壞來之不易的良好政治生態。
用什么人、怎么選好是一門系統科學。從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選人用人重要思想,以及基層實踐操作來看,各級黨委(黨組)務必切實把好以下幾道重要關口。
把好動議關。堅持先定規則再議人選,堅持好干部標準、事業為上,按“工作最需”而不是“結構最需”、按“事業最優”而不是“矛盾最小”原則選干部、配班子,選優配強關鍵崗位、重點領域,決不能搞論資排輩、平衡照顧。
把好政治關。政治標準是選人用人的第一標準,重點識別干部的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考察干部政治標準,走進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力求考準考實、考深考細。
把好儲備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成長為一個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組織培養。”對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黨派干部等結構需要的同志,應早育苗、早培養、早儲備,防止急用現找“湊結構”。組織、統戰、婦聯和民主黨派等各部門之間應強化溝通協作,以五年為期制定分層分類梯隊培養計劃,按年度統籌推進,嚴格考核評估,及時動態調整。
把好能力關。選干部,就要選適應一個地方發展現狀、單位核心職能、企業主營業務需要,具備相關專業素養的干部。更多地考慮“該用誰”而不是“誰該用”,讓干部的工作動力與職責聯系得更緊一些。還應給班子成員多壓擔子多給機會,讓其有平臺施展才華、貢獻力量,從而提升整個領導班子的戰斗力。
把好搭配關。組建班子時,注重干部專業、經歷、特長的互補性、互融性,盡量按“組織者”“合作者”“挑戰者”等不同氣質和“外向型”“內向型”等不同性格,配備互補互融的領導班子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