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娜孜·橋太
【摘要】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可見,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打破傳統,凸顯學生的課堂助推性,而且,對學生物理探究能力的培養,對高效物理課堂的順利實現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來確保物理課程三維目標的順利實現。
【關鍵詞】教學方式 多樣 高中物理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152-01
高中物理課程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學生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科。但是,在高考的壓力下,大部分教師采取的是灌輸式教學模式,目的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傳遞給學生最多的知識來應對高考,可這樣的教學過程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基本物理知識的學習,更不利于高效物理課堂的順利實現。所以,為了改變這一現象,也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鍛煉學生的探究、思考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物理素養,新時期的物理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發展入手,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來為高效物理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出貢獻。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多樣化的高中物理課堂進行論述,以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1.問題探究方式的應用
問題探究方式的應用是為了給學生搭建獨立思考的平臺,使學生在問題思考與交流中強化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使學生在相關物理知識的探究與思考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教材內容的研究工作,要通過相關問題情境的創設來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探究問題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
例如:在教學《電磁感應現象》時,為了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也為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在本節課的教學時,我組織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如:
(1)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可以產生電磁感應現象?
(2)除了磁鐵周圍可以產生磁場外,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產生磁場?
(3)磁場對通電的導線有力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怎樣的能量轉化?
(4)導體不切割磁感線時,電路中有沒有電流產生?
……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上述的問題進行探究,并結合教材內容對上述的問題進行解答。可見,在構建多樣化教學方式下的高中物理課堂中,教師要通過恰當問題情境的創設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并在探究中掌握知識、鞏固知識,同時,也為學生基本物理素養的提升做出貢獻。
2.實驗操作方式的應用
實驗是物理教學中的重點,也是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的重要部分。但是,在以往的實驗教學中,我們大多數時候會讓學生進行死記硬背,導致很多學生根本看不到、意識不到實驗課的存在價值,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要做好思想的轉變工作,要鼓勵學生在小組自主實驗操作中掌握知識,并在操作中突破課堂重難點,同時,也為學生基本物理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時,由于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路端電壓與電流的U-I圖像,認識E和r對U-I圖像的影響,所以,在教學時,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借助“導線、電源、開關、小燈泡、電流表、電壓表、電阻、滑動變阻器”等實驗器材進行實驗設計,以促使學生在自主實驗中掌握本節課的相關內容。之后,組織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當外電阻R減小時,I和U的變化規律,使學生在自主實驗操作,自主分析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進而,使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在實驗探究中掌握知識,突破難點,同時,也能加深印象,提高效率。
3.獨立思考方式的應用
眾所周知,在“保姆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缺少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也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導致了很多學生根本不能積極地參與到物理課堂活動之中,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所以,新時期的物理教師要應用獨立思考教學模式,要通過給學生搭建獨立思考問題的平臺來全面提升學生的基本物理素養。
例如:在教學《光的直線傳播》時,為了發散學生的思維,也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靈活應用能力,在這節課的教學時,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入手,在這節課的教學之前,我組織學生完成了下面幾個任務,即:
任務一:拿著手電筒將光在水中通過,觀察水中光的傳播情況?
任務二:拿著手電筒將光在空氣中通過,觀察空氣中光的傳播情況?
任務三:拿著手電筒將光在墻上通過,觀察固定墻面中光的傳播情況?
之后,在課上組織學生對自己課下觀察的現象進行交流,并在思考中了解光的直線傳播,使學生理解光的直線傳播的內涵,同時,也為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礎。
總之,新時期的高中物理教師要選擇好恰當的教學方式,并通過有效的應用來提高物理學習質量,同時,也為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及基本物理素養的提升做出貢獻,進而,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好前提性工作。
參考文獻:
[1]陳文清.簡談高中物理的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3(08).
[2]陳勇. 高中物理多種教學方式整合的研究與實踐[D].西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