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金峰 襲鳳臣
【摘要】班級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也是學生重要的精神皈依。現實生活中,部分學生班級歸屬感的缺失,是他們成為“叛逆者”的重要原因。本文結合日常班級管理工作經驗,從“當好家長”、“做好家庭小主人”、“開展家庭活動”、“強化精細管理”、“營造家庭氛圍”等方面來探尋培養學生班級歸屬感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歸屬感 班集體 全員參與 集體活動 心理咨詢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201-02
班級是學生在校生活的家,也是學生實現成長和社會化的重要基地。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在滿足生存與安全需要之后,還需要獲得一種歸屬的需要,特別是某個群體歸屬的需要。”[1]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總會有這樣一群學生的存在。他們有的沉默寡言,總是消失在群體的視野里;有的對班級活動、班級榮譽漠不關心,只專注于自己喜歡和認可的事務;有的沉迷于網絡,追求虛擬世界中自身向往的角色;有的自暴自棄,充當班級的“叛逆者”。這些都是班級歸屬感缺失的表現。加之社會上形形色色不良誘惑的影響,極易導致學生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班主任要有意識地為學生營造精神家園,使其能夠獲得“家”一般的班級歸屬感。具體來說:
一、全納關懷,營造“家庭”氛圍
“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因此,班主任要堅決奉行“全納關懷”的教育思潮,遵循“平等、公平、開放”的班級管理理念,“接納所有的學生,反對排斥任何人”[2]。作為“家長”,要認真客觀的對待每一位學生,了解、熟悉、研究每一個學生。比如,班主任如果能在分班后的第一時間就通過學校發放的新生個人報道信息表,對應和記好每一個學生的姓名和照片,第一次見面就能喊出本班學生的姓名,那這是給新生報到最好的禮物,“回家”的感覺會油然而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進學生心靈,營造學生的精神家園。
二、人人齊參與,做好“家庭”小主人
00后中學生有強烈的歸屬心理,“傾向于尋找能確定自我價值的組織,如果他們不被班級接納或認可,年輕沖動的情緒就會使并不堅強的理智土崩瓦解”[3]。人人參與班級管理,是展現學生自身價值、營造班級精神家園的重要途徑。《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強調要“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 [4]。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要尊重、相信、肯定每一位學生在班級中的價值。如在班級管理中,實行班委、課代表總負責,各小組長分工負責,責任到人的“分層”合作管理模式。班中大小事務責任到人,從作業收繳、作業檢查、室內、外衛生分工、從擦黑板到倒垃圾,甚至衛生區的每列地磚都有明確的分工。切實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讓班級每一位學生都“心有所屬、心有所想、心有所向”。
三、強化精細管理,注重問題學生的心理監控和危機干預
中學生處于社會角色轉型的重要時期,時刻面臨升學、擇友、就業、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和挑戰,極易產生心理波動甚至消極厭世情緒。作為班主任,應強化精細管理,增強問題學生的心理監控和危機干預意識,根據中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的規律,制定實施科學的、有針對性的預防和干預措施。在不同學年段有計劃的配合學校做好年度心理指導計劃,如在高一年級開學之初進行“新生戀家懷舊心理輔導”以及“高中新生角色轉變與環境適應心理輔導”等,高二年級積極配合心理輔導老師做好“正常的性心理輔導”和“人際關系的策略指導”,高三年級做好“考試心態分析與心理疏通策略”,讓學生了解考試的本質與心理對應措施,指導學生心理放松的技術。與此同時,暢通心理咨詢,積極配合學校心理咨詢中心開展的“心理衛生宣傳月”等活動,讓防治心理問題成為學生的主動行為,最大程度的減少心理隱患。
四、營造“家庭“氛圍,溫潤學生心靈
溫馨的“家庭”環境,是班級文化和班級精神的集中展現。營造“全員共建、共同參與、積極向上、互助團結”的“家庭”氛圍,是溫潤學生心靈、感受班級存在、培養學生班級歸屬感的重要支撐。如通過板報、學習園地等布置溫馨、向上的教室環境,通過先進典型示范、班級核心隊伍建設等營造良好班風,通過尊重、感恩、欣賞、共贏教育打造班級健康人際關系。此外,班主任一定要有意識的珍藏班級共同記憶,讓班級所有成員都時時刻刻感受到“家庭”的存在。學生朝夕相處,定然有很多難忘的事情,一件件事情的累積就變成了班級共同的記憶。每個人都是這個記憶中的一部分,雖然充滿了酸甜苦辣,但這是成長的見證。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共同動手,通過班級日記以文字、圖片、漫畫等形式記錄下來,留存這些美麗記憶的影子。班級日記是班級所有學生的作品,它在同學們的共同呵護下逐漸積累,變成我們這個班級大家庭值得紀念的財富。
參考文獻:
[1]王鵬,王秋芳.初中生班級歸屬感的缺失與培養.教學與管理.2012年7月.
[2]黃志成.全納教育——關注所有學生的學習和參與.北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檀傳寶.德育與班級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教育規劃綱要輔導讀本[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