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何薇
【摘要】本文基于IC3提出了對高職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通過針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瓶頸,借鑒IC3對課程體系結構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研究,重在解決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與學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對于高職學生計算機綜合應用技能和信息素要能力的提升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IC3 高職 計算機公共基礎課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231-01
一、前言
通過對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歷年高職學生的考核結果及畢業生的追蹤調查發現,目前高職學生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不能完全適應職業崗位對信息能力的要求,亟待尋求一種能切實有效提升不同層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教學改革方案。
二、高職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文化基礎》作為職業院校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程,面向所有高職一年級學生,具有基礎性強、實用性高、覆蓋面廣的特點。它主要注重高職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提升,重在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的知識和技能。隨著信息技術環境的加速變革和生源結構的變化都給該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
1.課程體系結構單一,且與職業市場脫節。該課程主要圍繞計算機辦公應用等方面。基于信息素養教學目標還應拓展增設“信息檢索”、“互聯網及網絡安全應用”等內容。據畢業生用人單位反饋,以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部分專業為例,學生在計算機在崗操作過程中信息意識淡薄,融入職業崗位慢,建議在教學中積極創建真實工作情景,以實際工作的案例和任務為主導,需要從教學內容、形式和方法上迎合市場的需要。
2.學生基礎存在差異,為教學帶來阻力。目前我院已廣泛實行民漢統一成班,但因語言、地域、教育背景差異等影響,學生之間計算機應用基礎水平相差迥異。時常會遇到一部分學生感覺簡單提不起興趣,而另一部分學生卻跟不上缺乏學習動力的情況。因高職學生生源結構本身就存在多元化差異化的特點,而計算機公共基礎課覆蓋面較廣幾乎要直面所有差異,教學難度較大。
3.缺少學教監督平臺,對學生的過程化評價不到位。因通常《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為48學時左右,教學時間短,學習容量大,同時還受到上機環境的制約,學生需要在課下自主完成許多學習任務,而對課下學生的學習狀況如何監督,仍面臨諸多挑戰。
三 基于IC3實現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改革
1.IC3簡介
IC3(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s),美國微軟全球認證中心思遞波公司(“Certiport”)為“Microsoft Office Specialist——微軟國際認證”授權全球性專業認證。IC3建立在操作能力基礎上,旨在普及國際先進的信息素養能力水平。
2.構建以IC3模式的課程體系
IC3認證圍繞信息素養能力提升主要構件3大能力模塊,以任務驅動行動導向模式建立11個任務和29個子任務,設置有220個能力評測點,清晰地指導學生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和技能。特別是,此課程內容完全與國際企業先進的職場理念相融合,由行業協會認可,及專業信息測量專家督導設置的。它涵蓋了信息素養內涵(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創新、信息道德)內容,在OFFICE辦公應用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架構,而此教學內容非一成不變,它遵循國際IT業發展的需要每2年更新一次。
3.基于IC3的教學方法改革
在計算機公用基礎課程中引入IC3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改善目前的教學策略,拓展教學途徑,解決教學中遇到的突出問題。
3.1 利用“IC3網上輔助教學平臺”啟動學生“線上+線下”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因學時短,學生需要在課前和課后獨立完成大量任務,來學習和操作完成多種案例任務,平臺倡導“練中學”,提出教與學的“雙層補救”模式。學生在線練習時首次答錯的題目將有重答一次的機會,而對于第二次答錯,則會做出引導性提示,直至第三次答錯才會給出完整答案。這有助于學生增強興趣,在課下練習過程中逐步有效掌握知識點。另外,平臺大量的多媒體演示課程,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保障。
3.2 利用“IC3網上輔助教學平臺”實現對學生實施過程化考核監督評價。教師通過學生賬號管理,可以知道學生登陸時間、練習習題數量、測評成績,學習多媒體進度等,可有效跟蹤學生學習狀況,也為學生的平時成績提供了客觀依據。可以借助此平臺對班級不同層次學生采取分層教學提供重要依據。制定適合不同層次需要的工作任務、教學方法和目標等,做到有的放矢。將民語言同學分為漢語較好和一般兩部分,然后再將他們聯合穿插進不同的小組,他們完全可以在漢語言和專業技能較好的其他民語言同學的幫助下取得收獲。
3.3 引入IC3“以考促學”、“以賽促學”、“課證融合”的新模式。學期末學生可在線進行三個模塊的考試,若成績合格將獲得美國CERTIPORT認證證書,給認證實施“考教分離”原則通行132個國家和地區且能實現學分互換。同時可以此為基礎選拔選手參加全國IC3大賽,這都將極大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個人履歷,提升了綜合信息素養能能力。
4.結束語
基于IC3的高職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從課程體系的改進入手采納IC3課程體系,順應了職場需求和信息素養能力要求,應用“IC3輔助教學平臺”使用“線上+線下”模式充分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師生交互性,實行對學生學習過程性考核的在線監督。充分借助工具實施分層教學,有效解決學生差異性等帶來的難題。
參考文獻:
[1]劉麗.基于IC3教學模式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J]. 都市家教月刊,2014(9):217.
[2]張爽.基于IC3標準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12):204-205.
[3]楊勇.基于IC3微軟認證的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280.
[4]韓芝萍,盧長鵬,蒙沖.基于IC3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農業網絡信息,2015(6):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