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耀
摘 要 伴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發展,新媒體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傳統電視媒體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對著諸多挑戰。各媒介間的融合度不斷提升,電視媒體若想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需合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迎合時代發展潮流,樂觀面對挑戰與壓力,積極轉型,調整并完善其內部結構,為受眾提供多樣服務。文章主要探究新媒體時代中,基層電視媒體融合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新媒體;基層電視媒體;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9-0045-02
新時期下,多媒體發展的勢頭正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各種媒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報道過程中,互聯網更多的是以主流報道身份存在,其憑借快速、便利、技術含量高等優勢,彰顯了新媒體特有的價值。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浪潮中,基層電視媒體怎樣互融互通、協同發展是傳媒領域工作人員面對的共同難題。
1 傳統電視媒體面臨的困境和挑戰
中國的電視節目由黑白至彩色,由模擬至數字過度到目前規模性應用的高清電視、網絡電視、手機電視等,電視產業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了。伴隨著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腳步的提速、數字技術大規模應用,當下視聽新媒體體現出多樣化發展模式。網絡電視、手機電視、公交移動電視、微信以及微博等新媒體的開發與使用,使傳統電視媒體面對空前未有的挑戰。據不完全統計,國內使用手機上網者在網民總數中所占比例高達80%[1]。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坐在電視機前看節目的時間不斷“縮水”。并且觀看電視節目年齡結構朝著“老齡化”趨勢發展,年輕群體觀看電視節目的時間日益下滑,電腦、平板、手機等終端成為了年輕人觀看自己喜愛節目的主要載體。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媒體渠道多樣化、新聞資訊廣闊化、信息接收形式迅捷化,網絡電視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迅速發展,人們可以手觸觸屏方式去播放喜歡的電視節目。信息傳送過程中也沖破了以往的屏障,政府權威媒體可以發布信息,普通大眾也可借用微信、微博、博客等自媒體進行自由創作,上述新興媒體資源不斷強化當下社會中媒體形態的多元性,構成當今社會的媒體多形態。在各媒介協助下,信息傳輸的速度是令人驚嘆。新媒體創建的平臺利弊共存,傳播的信息資源良莠不齊,對和諧社會建設造成一定沖擊。在這樣的環境下,電視作為基層媒體,在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肩負著社會輿論引導的重責,融合中追求突破、爭創新,以在媒體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
2 新媒體對基層電視媒體的沖擊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對基層電視傳播職業造成一定削弱。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人們生活方式以及獲取信息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基層電視媒體首當其沖,傳統電視媒體的傳播功能在傳播信息和娛樂項目兩方面體現出來,新媒體采用的是多對多的互動傳播模式,這促使信息資源經由多樣化渠道得以快捷傳輸,使信息傳輸彰顯多元化特征,此時主流輿論與思想影響力被不同程度的削弱[2]。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個體辨識是非、對錯的難度進一步增加,甚至一些負面信息可能會對部分人們的行為與思想方式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由此可見,新媒體時代中基層電視傳播功能受到一定沖擊,電視媒體運行期間背負重大壓力。
2.1 電視受眾流失
新時期下,新媒體發展勢頭正猛,電視媒體的受眾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信息儲量龐大、傳播快捷、可重復性是新媒體主要特征。與電視傳媒相比較,新媒體的優越性更為顯著,以致大部分電視受眾流失。現階段,怎樣吸引更多受眾已經是基層電視媒體發展中的重要任務之一。伴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年輕人是新媒體技術應用的主要群體,這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優勢。相關調查資料顯示,年輕人是我國網民的主力軍,年輕網民為網絡信息普及率的提升提供較大助力[3]。但是,當下年輕人大體上是依賴互聯網去獲得大批量的新聞資訊或他類信息,這也是電視媒體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2.2 電視管理運營模式須改進
新媒體對電視管理運營模式產生的沖擊也是不容忽視的,在新媒體的發展過程中,其形成的影響力是技術范疇不能堪比的。新媒體在發展中融合了電視媒體的服務以及管理模式等,均對電視媒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層電視媒體要想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立足,就應主動調整管理模式與運行模式,以增強競爭實力。由此可見,基層電視傳媒在后續發展進程中,需積極追尋新媒體發展步伐,迎合時代發展趨勢,不斷調整管理與運營模式,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宏偉目標。
3 基層電視媒體融合發展路徑
3.1 在傳統播放方式的基礎上力求創新
基層電視媒體長期采用在固定時間播放固定電視節目的運營方式,還有固定時間播放固定廣告的現象,在這樣的運營環境中,電視觀眾觀看電視節目的時間體現出固定式特征,在獲得社會最新資訊方面上缺乏時效性。而在信息社會中,各類新媒體的研發與應用,有效彌補傳統電視媒體在運營期間存在的缺陷,觀眾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利用微信、微博、互聯網等媒介在某一時間點上獲得當時刻最新訊息,觀看自己喜愛的電影、電視劇等視頻資料。
為了強化觀眾與基礎電視媒體間的互動性,基層電視媒體需要以現存傳統播放方式為基礎,在互聯網技術的協助下增加網絡點播功能,為觀眾提供優質、高清的電影以及電視劇,此時基層電視產業獲得更多受眾群體的同時,也從廣告播放中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4]。
3.2 推出高質量的基層電視娛樂節目
由湖南衛視節目中心制作音樂競技節目《歌手》,從2013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有長達5年的發展歷程,節目每期均邀請專業歌手間進行歌唱比賽,并為他們創設平等競技舞臺,合理的應用視聽符號,為觀眾打造較為完美的視聽盛宴。
2016年1月8日,《我是歌手》第四季開播新聞發布會在長沙舉辦,在后續答記者問過程中,當被問及到本季《我是歌手》的廣告總收入是多少時,負責廣告招標的宋點表示,本季的廣告總收入不便公布于眾,“但是從第一季到第四季,這個欄目給我們帶來的總收入約為40個億。”《歌手》的錄制和后期制作過程和以前在電視媒體中經常播出的選秀節目存在差異,《歌手》憑借優秀的欄目制作、著名專業歌星的參與,以及湖南衛視的大力宣傳,促使《歌手》成為一檔在基層電視媒體播放的優秀的音樂選秀節目,備受觀眾喜愛。在后續運行中,各大基層電視媒體應在拓展視域范疇、探尋多方合作的基礎上,對所推出節目的質量給予一定重視。
當下,悲情的作秀、話題炒作在基層電視媒體中屢見不鮮,久而久之觀眾產生厭煩情緒,基層電視媒體應積極突破傳統老套式的運營格局,采用精心創作的電視節目吸引受眾眼球,以為基層電視媒體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5]。
3.3 對原有的新聞報道方式進行調整
受慣性思維影響,基層電視媒體的新聞報道有著套路多、套話多的特點、在新媒體的影響下,人們更希望在短時間了解與他們生活切實相關的新聞消息、基層電視媒體的新聞報道,應該改變報道風格、注重實際,用言簡意賅的報道風格為電視觀眾帶來最新的貼近實際生活的新聞訊息。
3.4 借用新媒體傳播基層電視媒體的節目
微博,即微型博客。結合2015年12月新浪微博數據中心發布的《2015微博用戶發展報告》資料,到2015年9月底,活躍在新浪微博的人數已經高于2億[6]。信息傳輸迅速、互動性強是微博主要特征,在微博這一新媒體傳播平臺上,可以創設基層電視媒體微博公眾號,借此方式建設微博和電視媒體間的互動性,以使電視媒體相關人員快速獲得電視觀眾對節目組提出的建議與意見,以促進改進過程。
此外,也可以把基層電視媒體即將播放的節目預告事前上傳到微博上,或把基層電視媒體已經播放過節目進行裁剪并在微博平臺上進行回放,以拓展基層電視媒體節目的覆蓋范疇,不斷拓展電視受眾規模,也可對那些電視節目意猶未盡的片段在其他時間段進行觀看。
3.4 挖掘信息資源,強化專業技術水平
當下,從事基層電視媒體行業的記者、編輯等相關人員專業水平偏低,故此為促進電視傳媒可持續發展歷程,需加大對上述工作人員業務技能與職業素質的培訓工作,并積極引進優秀人才,以壯大電視傳媒團隊。重點是創造滿足電視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人才隊伍,以協助基層的工作人員能順利的沖破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間的屏障,在不斷學習與實踐中成為滿足全媒體發展的優秀人才[7]。
對于臺內自主創辦的節目,需借用互聯網平臺及時的傳播給受眾,協作受眾互聯網平臺上對某一地域風土人情、宗教信仰、飲食特色等內容有較為全面認識。為實現上述目標,基層電視臺應主動采用內引外聯、內外共修等方面去創造滿足新媒體發展趨勢的人才隊伍。同時建設健全臺內競爭激勵體制,不斷提升編輯、記者發現新聞、挖掘新聞的積極性。帶著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認真觀察周邊事物,以不斷強化基層電視媒體新聞播報的新穎性與連貫性。
4 結論
在新媒體沖擊下,基層電視媒體面對諸多挑戰的同時,也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基層電視媒體在有效應用自體優勢的基礎上,勇敢退出新穎的電視媒體頻道、優質化的節目、以及與觀眾現實生活積極靠攏的新聞資訊、構建靈活性的傳播平臺,積極融合時代發展特色,以促進基層電視媒體健康持久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趙左峰.基于新媒體沖擊下的基層電視媒體融合發展路徑分析[J].通訊世界,2016(24):289.
[2]李翔.新媒體沖擊下傳統電視媒體的突圍[J].新媒體研究,2015(4):74-75.
[3]段凱.新媒體環境沖擊下的電視新聞編輯多樣化發展[J].西部廣播電視,2016(5):152.
[4]花蕾.試論傳統電視媒體在新媒體沖擊下如何尋求突破融合發展[J].新聞傳播,2017(6):2158-5478.
[5]李曉路.新媒體沖擊下傳統媒體的堅守[J].西部廣播電視,2017(12):55-56.
[6]許南.新媒體沖擊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J].新聞窗,2016(4):90.
[7]劉鑫婷,吳鴻芳.新媒體沖擊下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形象塑造[J].西部廣播電視,2015(1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