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登獻
摘 要:文章基于“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內容,結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特殊區情,指出“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開展對推進高校“去極端化”的當下價值,繼而探討高校“去極端化”的路徑。
關鍵詞:“三進兩聯一交友”;高校;“去極端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D635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7-12-06
“三進兩聯一交友”是高校老師進宿舍、進班級、進食堂、聯系學生、聯系家長、與學生交朋友的簡稱,是面向新疆教育系統開展的結親活動。其內涵是:學校領導干部、教職工和全體黨員要經常走進與自己結親學生的宿舍、班級和食堂,從而全方位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和生活情況;定期聯系結親學生及其家長,全面了解學生及其家庭環境等情況;主動與結親學生交朋友以增進民族之間的感情,實現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覆蓋。“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總目標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鞏固和深化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三進兩聯一交友”的提出既順應社會背景又滿足現實需要。
一方面,因當前新疆處于暴力恐怖活動活躍期、反分裂斗爭激烈期、干預治療陣痛期“三期疊加”過程中,而在維護新疆社會穩定的過程中,高校承擔著維穩戍邊的重要職責。高校在維護新疆社會長治久安的過程中,承載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培育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的重要使命。面對當前復雜的社會背景,高校開展“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是有效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有力抓手和載體,更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同各族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有效渠道。這對于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做好“人心政治”、共同反對“三股勢力”顯得尤為重要。
另一方面,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圍繞確保社會政治大局穩定、建設繁榮富裕和諧穩定的美好新疆的目標,展開了一系列“去極端化”工作,堅決鏟除宗教極端思想。受到擠壓的宗教極端勢力打著宗教的幌子,披著宗教的外衣,把目光慢慢轉移到高校學生上,宗教極端思想對新疆高校的滲透愈演愈烈,最終毒害學生走上犯罪的道路,嚴重擾亂學校教學秩序和社會穩定。面對這樣的現實情況,開展“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密切學校教職員工與結親學生的關系,營造一種共居、共學、共事和共樂的氛圍,能有效防范和抵制宗教極端思想的滋生和蔓延。
1.有助于打好意識形態斗爭主動仗,做好“人心政治”
當前“三期疊加”的維穩態勢下,自治區與境內外“三股勢力”在意識形態戰場展開多個回合的較量。意識形態戰場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由于其不可控性和復雜性等多重因素,需要我們以更大的智慧、更寬的視野和更遠的謀略來贏取戰爭的主動性。高校由于其特定的任務和使命,是國內外各種思潮匯聚地和思想意識不斷交鋒的敏感區域,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思想發展和價值導向,宗教極端思想也極易流入。“去極端化”教育雖提倡以現代文化為引領,但在實踐過程中,還是以簡單的宣傳、說教為主,以為數不多的研討會為輔,并未充分考慮民族地區學生群體的多民族性、多元文化性及個體特殊性的差異。因此,高校對于意識形態領域的占領意識還很薄弱,“去極端化”工作也就無法取得良好的實踐成效。
通過在高校開展“三進兩聯一交友”教育活動,能夠密切學校教師與結對認親對象的關系,可以向其詳細地普及國家的法律法規及民族宗教政策,可以及時了解少數民族學生的宗教觀,掌握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動態,解答少數民族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從而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正確認識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強化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有效引導高校學生擦亮眼睛,提高抵御宗教極端思想滲透的能力,杜絕參與宗教極端活動的現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的,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在我,各族人民就能眾志成城。因此,高校開展“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也要知人心、順人心和聚人心。
2.有助于搭建“去極端化”多元主體參與的平臺,促進資源整合
近年來,“三股勢力”為了達到他們分裂祖國的罪惡目的,肆意篡改宗教教義,編造異端邪說,通過各種方式從意識形態、法律規范、風俗習慣、文化道德等方面進行宗教極端思想滲透,對高校學生進行蠱惑和煽動,這成為高校校園穩定和諧的最大威脅。高校對于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輔導員承擔,雖然對學生思想動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輔導員往往忙于業務工作,疏于對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教育的管理;而政府層面掌握了大量信息資源,但并未與高校形成互動機制,致使很多潛在威脅沒有被及時清除。多數情況下,“去極端化”活動都是根據學校相關文件要求而開展,并非由學生社團和教職工自發組織;學校教師也少有與學生家長展開對話,造成學校管理和家庭教育脫節。“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的開展,可以很好地為高校教師、政府和學生團體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高校“去極端化”搭建平臺。
首先,“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生管理的工作效率。高校教師發揮主體作用,通過“一對一”結對認親的方式,以“進宿舍、進班級、進食堂”為抓手,客觀了解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情況及思想動態,對生活困難、思想松動的學生及時反饋信息,借助學校資源和社會救助資源對其幫助引導。其次,以“聯系學生、聯系家長”為橋梁,有效掌握學生的成長環境及家庭背景,從而彌補學校管理和家庭教育脫節的問題;以“與學生交朋友”為目的,精準把握學生及家庭的宗教信仰和思想動態,提高高校開展“去極端化”的效率。最后,通過學校領導、教師黨員、少數民族學生干部開展“去極端化”活動的模范作用,號召學生團體和學生個人在“去極端化”活動中發揮主體能動作用。
1.開展實踐活動,推進高校“去極端化”工作
根據自治區黨委統一的部署安排,高校積極開展了“三進兩聯一交友”和“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在結對認親的基礎上,高校從實際出發,開展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實踐活動以推動高校“去極端化”工作。
學校領導干部和教職工黨員堅持每周聯系一次結對認親的學生和家長,從而全面了解學生及其家庭成長背景,由學校間接推動學生家庭“去極端化”;每周進一次結對認親學生的宿舍、班級和食堂,了解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及時解決學生出現的生活困難,從而防止“三股勢力”以資助的名義向學生宣傳宗教極端思想;每周開展一次與結對認親學生見面交流活動,實現與結對認親的學生交朋友,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師益友,真正做到“知人心”。充分利用電話、QQ、微信和微博等各種手段和途徑,切實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生活狀況;加強領導干部和教職工黨員與學生互相學習語言和民族宗教知識,營造良好的互尊互學的和諧校園氛圍。
2.完善機制建設,提高高校“去極端化”實效性
完善機制建設是確保“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能增強高校“去極端化”活動開展的實際成效。因此,高校認真籌劃、科學安排,把“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作為一把手工程,全面部署“去極端化”工作,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是完善領導機制建設。活動領導組要經常召開動員部署會,詳細解讀“三進兩聯一交友”工作的目的和意義,認清高校“去極端化”的現實緊迫性;要科學把握工作方法,并提出相應的活動落實要求,使“三進兩聯一交友”工作真正成為各族干部、教師的自覺行動;緊密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制訂高校責任落實方案,細化工作任務,明確目標的可操作,落實效果好的活動實施方案。二是完善組織機制建設。明確任務目標,提出工作要求,讓教職工黨員熟知在“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中,針對高校“去極端化”能做什么、怎么做。三是完善活動檔案建設。科學分配聯系對象,建立“三進兩聯一交友”工作臺賬,要突出重點,尤其是重點院系、重點班級、重點學生、貧困學生、特殊學生群體,要加強力量重點幫扶,要建立信息數據庫,根據每年學生畢業、新生入校情況,及時調整聯系對象,確保各類信息清楚準確,有效提高高校“去極端化”活動開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加強作風建設,增強高校“去極端化”的自律意識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的發展中是同時存在、缺一不可的,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內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礎,是事物運動的源泉和動力,它規定著事物運動和發展的基本趨勢。因此,推進高校“去極端化”工作,需要增強“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強化自律意識。
首先,高校領導和教職工黨員要加強理論學習,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以便充分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的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要不斷加深對民族宗教文化的了解,以便能夠區分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極端思想。其次,健全監督制度,提高教職工黨員遵循“去極端化”活動的紀律性,把“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取得的成效作為考評領導干部、教職工黨員的重要內容,并將考評結果作為其評先評優的重要條件。對于工作較為突出的優秀個人,要大力表彰;對于落實不力、不盡職責的個人,甚至因此導致聯系的學生發生嚴重問題的責任人,要依據相關規定追責。最后,高校領導干部和教職工黨員還要提高奉獻意識。“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的開展,勢必會擠占領導干部和教職工黨員的時間和精力,這都需要領導干部和教職工黨員具有奉獻精神,在新疆特殊區情的背景下,為和諧校園建設作出奉獻,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奉獻。
參考文獻:
[1]姚 彤.堅決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疆方略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推進各項工作[N].新疆日報(漢),2016-09-18.
[2]張春賢.全面推進依法治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5-01-07(7).
[3]馬大正.新疆“去極端化”斗爭探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