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個從職高畢業、經企業工作,最后又回到職業高中,且有十年講臺經歷的人,文章作者見證了職業高中的高速發展期,感受到了自己是一個幸運兒。由于社會環境、學生與課程的變化,文章作者針對學校實際情況進行了針對“選擇重拾信心·策略體驗學習·學徒提升技能”電子電工學科建設途徑與策略的研究。文章主要剖析專業基本情況,對學科構建可行性進行論證和具體分工落實,重點介紹了“選擇、策略和學徒”的具體實踐操作過程。
關鍵詞:中職;信心;選擇;策略;學徒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7-12-06
浙江省中職電類課程作為信息技術的基礎物理載體,隨著學生與社會環境的變化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為了讓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用,筆者提出了新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為本”,關注生源的變化情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
同時,為滿足中職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一些專業開始轉型。因此,為順應時代發展需要,順應學校發展需要,順應學生發展需要,中職學校需要不斷研究與實踐。本文以筆者所在學校電子電工專業學科建設為例,試圖對具體的構建途徑與策略研究加以梳理,旨在共同交流,共同進步。
進行電子電工專業學科建設途徑與策略的研究主要源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變化:
1.我們的學生發生了變化
中職電類生源是經“重點高中、普通高中”挑選過后的學生,學生的入學門檻從早些年的低門檻轉變為無門檻。九年的義務教育階段過后,學生對學習的信心逐漸地消失,他們自認為是一個學習失敗者;他們的學習態度與習慣是不盡如人意的,有時甚至是惡劣的;他們的學習基礎也較差。具體表現在如下幾類:
(1)填寫中考志愿時,選擇職業高中是為了避免無書讀的無奈舉動。
(2)對所選專業根本不是慎重選擇,也不是興趣使然,很多時候是一種盲目的行為。
(3)在九年“升學壓力”的教學模式下,這些被篩選與放養的學生,其學習效果非常讓人驚訝:①學生對抽象分析與理論計算根本談不上興趣,有時用“討厭”與“憎恨”來形容可能更貼切一些;②對于考試,最好是有題庫,但背誦也是被壓迫式的,成績對于學生本身來說根本無所謂;③一個知識點的強化,效果往往只有一個星期的有效期;④對于自己以后的出路無所謂,根本不拿所學專業當回事。
2.我們的環境發生了變化
浙江省杭州市閑林職業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我校”)處于杭州市余杭區,緊鄰工業區、高教園區、海創園區。城市從杭州制造,走向杭州創造、杭州創意。經濟高移帶動教育高移,升學成了大部分人的心聲。社會需要對我們學生的要求是“跨界人才”,即“首崗勝任,跨崗發展”,具有“專業+ 融合”特色的復合型人才。
3.我們的課程發生了變化
浙江省杭州市電類專業新課程全面進駐課堂,采用了項目教學與任驅動教學法,以“項目目標——項目描述——項目分析——項目實施——項目評價”為主線對強電與弱電專業進行了一次“核心課程與核心技能”的革命性改編。隨之而來的教學困惑便在一系列的公開課研討、教學能力競賽、實驗室建設……活動中進行嘗試與解決。
(三)實驗室配備情況
現擁有數控實訓場、機床排故實訓室、工廠電氣控制實訓室、家居布線實訓室、電梯運行與控制實訓室、電工基本電路安裝與測試實訓室、電氣安裝與調試實訓室、光機電一體化實訓室、單片機安裝與調試實訓室、可編程控制器實訓室、電子基本電路安裝與調試實訓室、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實訓室、電子綜合實訓室、電子元器件與電路基礎實訓室、Protel實訓室、多媒體綜合教室共計16個實訓室,實訓儲藏室2個,總投資達1000多萬。
綜上所述,我校電子電工專業學生人數猛增、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實驗設備更新換代、學生學習態度不理想、學制與目標不統一等各類問題集中暴發。矛盾的聚焦點在:①雜。學生學習科目雜、專業方向復雜、專業銜接雜、學制雜、教師專業復雜、實驗室雜,從而使得電子電工專業無特色。②泛。由于雜,無特色,學生全面學、跟樣學,學得很“泛”、教得太普通。③心。學生專業學習無興趣心、教師教學任務煩心。
1.構建的可行性
電類的相關社會崗位多且待遇高低不一,有電類專業各學校也結合地域特點、學生基礎、學校特色等,努力尋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具有特色的電學教學路子。
而各類學校間的特色只能借鑒,移值到自己學校成活率并不高,市場競賽力也很弱。我校電類專業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在實訓教學上,我校教學經費充足,實訓設備齊全先進;在專家上,我校成立崔立軍(湖職院教授)大師工作室、楊鵬遠(亞龍集團工程師)大師工作室兩個工作室;在師資上,我校有高級、中級、初級老中青搭配等優勢,不過在各類型之間的調配組合上尚須實踐加強。
2.構建的具體分工
以選擇重拾信心——由高級教師前組長王立老師聯合教務處,設計一套符合我校教師口味的課程方案;以策略體驗學習——由副組長吳森老師聯合全組青年老師進行教學策略研究,試圖找到一種或幾種學生愿意體驗學習的策略;以學徒提升技能——由高級教師賈忠華老師聯合專家、教科室搭建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有施展、提升的舞臺。具體分工如下表示(見表2):
(一)以選擇重拾信心
學生進入新環境、新專業后,如何讓學生看到職高的不同點,看到專業的前景,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專業的學習,如何根據需要做出學生、教師與學校都可能接受的選擇成為關鍵。選對行、入對行從而樹立學習信心。學科組聯合教務處開發了“電子電工專業(電梯安裝與維修方向)專業課程方案”,并聯合學教務在學科組內進行實施。專業方案如下:
1.學生選課流程(見圖3)
2.課程體系結構
結合省選擇性課改要求,依據筆者所在學校電子電工專業(電梯安裝與維修方向)實際,設置了如下課程體系(見圖4)。
3.課時的安排表(見表3)
選擇性課改在質疑、矛盾、問題中半推半就著向前推進。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心態上的變化——“ 第一,學生的知識是學生自己學會的;第二,學生所需建構的知識是學以致用的;第三,取長補短,學會彎道超車。教與學過的過程中,師與生的角色,教師要學會放手,‘少一點使命感與責任感,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
選擇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為本”,將專業教育貫穿于整個就業培養與升學培養的路線環境中,真正實現了讓學生與專業接軌,專業與社會需求接軌,迎合學生、家長與社會的認可。為此要求教學組織方尊重學生,摸準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有得選并且學會選;采用多樣化地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評價體系。因此可以看出學生在選擇中是多么的積極與熱情,在學習中,由被動變為主動——主動尊重選好的課程、主動尊重任課教教師。
(二)以策略體驗學習
學生的變化+社會環境的變化=課程的改革,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手段勢必在變革中發生變化,在這種深度變化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跟上時代的腳步。“SXL教學策略”“1433教學策略”“學習島策略”“雙師互導,垂直評價策略”等受到了學生的喜愛。本文列舉其中兩個加以闡述。
案例一:“SXL”教學策略在“電子基本電路安裝與調試”課程中的實踐應用。
“SXL”教學策略的設計思路。
“SXL”教學策略,是將知識融于學生活動的方法。學生通過搭建百拼的平臺,體驗知識帶來的樂趣。S——通過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興趣;X——通過理實一體化的引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L——通過闖關教學法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滿足欲。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SXL”教學策略,將“電子技術基礎”的知識點融入活動。在理實一體化的活動中,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搭建自已的百拼實訓平臺,充分體驗到競爭、探索、闖關、應用的活動式教學的樂趣。學生的“求知欲、滿足欲、探索欲”得到充分的發展。“SXL”教學策略設計思路如下圖所示(見圖5):
案例二:“1433”教學策略在“工廠電氣控制設備”課程中的實踐應用。
“1433”教學策略的設計思路。
“一剖”:是指讓學生操作實體機床生產一個感興趣的零件,吸引眼球,并故意設置機床故障,引起學生的反思——剖開機床引出學習目的。
“四問”:是指剖出機床低壓電器,一問名稱、二問符號、三問結構功用、四問使用注意事項。
“三步”:是指剖出線路,一步學控制線路圖,二步學工作原理,三步學控制特點。
“三環”:即三個環節教學,三環節教學策略第一層含義是以“倒序——現像——本質”為原則重構教材;三環教學法第二層含義是以“課前引起學生興趣——課上動手解決問題——課后尋找實例應用”為手段搭建持續不斷的學習平臺;三環教學法第三層含義是以 “一剖引起學生求知興趣——四問問出知識準備——三步解決線路原理”為主線完成課堂教學。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一剖四問三步三環”的“1433”教學策略,將中職電類的知識點融入活動。在“倒序—現象—本質”“課前—課上—課后”“剖—問—步”的三環活動中,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搭建自己的框架,充分體驗到競爭、探索、闖關、應用的活動式教學的樂趣。學生的“求知欲、滿足欲、探索欲”得到充分的發展。“一剖四問三步三環” 的“1433”教學策略設計思路如右所示(見圖6)。
“1433”教學策略實施后,對我校強電專業技能操作水平的改變如下表所示(見表5)。
教學策略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教師也許會很累,但這種累換來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效果。這種教學結合學校自己的軟件條件,關注學生的興趣與需要、緊緊圍繞學科內容實施、強化教學方法的適切性、過程兼顧學生個體差異、利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三)以學徒提升技能
本著互惠互利、合作共建的原則,通過建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團隊企業調研等途徑與企業建立聯系,選擇專業對口性強、管理規范的企業建立校外實習基地。通過畢業生優先選拔、實習基地企業員工免費培訓、校企聯合培訓等辦法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開展學生頂崗實習工作,并通過校外實習基地聘請生產、研發一線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通過制訂各種校外實習基地管理、運行、評價制度,加強校外實習基地的指導教師、管理人員、學生頂崗實習的管理(見表6)。
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必須讓社會崗位來檢驗。無論學校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模仿出真實的社會崗位。教師受環境影響,技能水平也與社會崗位脫節。為此,我校培訓中心以“學前教育”為先鋒進行摸索研究,逐步深入漫延到其他專業。成立了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崔立軍大師工作室與亞龍集團工程師楊鵬遠大師工作室;積極與企業做好合作關系,定點定時實習輪崗,建立了如華立儀表、中宙光博、天煌等優秀校外實訓基地。
1.如何在堅持方針前提下實現構建自由性與開放性
選擇性課程建設在學生中高度受歡迎,但這種受歡迎程度體現在任課教師及所教專業,有時更多地表現在非本專業上。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學生人數不多、專業教師不多、各學科關聯不大的學校,開設完全自主的選擇性課改難度很大。所以在保證專業教學思路大方針不變情況下,如何發揮更大的自由性、開放性,這值得我們深入做研究。
2.如何利用教師魅力讓學生跟著策略走與主動參與
教學策略的開展與實踐,勢必讓我們教師較以往上課更累,精力投入更多,需要花在課前準備上的時間可以說是難以估量的。如果學科組沒有合理地進行規劃,沒有教師團隊共同針對不同科目逐科制作,只能說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實施策略時,一不小心就可能會使教學進度受到影響。因此,以教師的魅力讓我們的學生跟著策略走,主動參與到課堂中,這也是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的。
3.如何依托校企間合作實現未來就業價值的最大化
校企合作與學徒制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要讓學生完全依托學校的關系進入社會,難度很大。企業要生產與獲利,學生要流動與學習,而且每年隨著企業的變化,學生的生源情況不一,變數太大;學生進入企業的學徒觀念不明確,企業與學校的推動力不夠,缺少知名企業,相反,將學生當作一般工人用的企業大有所在。
參考文獻:
[1]李前官,俞 林.中職電子電工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9):104.
[2]許為芹.中職電工電子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4).
[3]黃 贊.《電工電子技術》教學方法的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16):98-99.
[4]宋艷麗,龍海燕,陳江瑜.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建設與改革[J].現代職業教育,2017(7):148-149.
[5]郝東晏.中等職業學校電子電工專業教學改革探析[J].職業,2017(6):42.
[6]陳蘇俊.精設項目導入創設活力課堂——以中職電子電工專業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7(7):236.
[7]徐 帥.電工電子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建設方案設計[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17(2):161-163.
[8]李曉靜,劉紅月,劉 斌,等.電工電子課程實踐與理論教學協調統一的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10):205-208,295.
[9]尹進田,劉 麗,王曉芳.電類專業電工電子實驗獨立設課教學改革實踐[J].科技視界,2016(9):88.
[10]丁守成,張愛華,黃 瑞,等.電工電子實驗系列課程體系建設[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5(6):98-100,104.
[11]陳韶飛.高校電工電子課程教學效果提升研究[J].赤子,2014(23):205.
[12]尹進田,劉 麗,王曉芳.電工電子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實踐探索[J].才智,2016(12).
[13]李旭華.電工電子實驗室開放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3):17-19.
[14]李 蕓,易志強,黃繼業,等.卓越計劃下電工電子實驗室開放模式探索與實踐[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3(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