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性學習策略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以探究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并在此過程中,強化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使用此種教學策略,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與熱情。本文擬探討探究性學習策略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探究性;策略;英語教學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使用此種教學方式,能有效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長久下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然會得到很大提升。
一、 探究性教學原則
(一)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英語課堂上使用探究性教學,首先要遵守的原則便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即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便需注意讓學生與各個教學環節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發起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才能為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奠定基礎。
(二)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教師在使用探究性教學策略時,應該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即在將這種教學方法應用于實踐中去的時候,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搜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整理與之相關的信息,在實踐中注重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探究性教學,即引導學生以“問題”為核心,自發在課堂上或者課下探究知識、搜集相關知識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成績都會得到很大提升。因此,教師應善于結合教材內容,使用此種教學方法,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效率。
二、 探究性教學使用策略
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將此種教學方式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知識運用能力。
(一) 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
目前,多數學生都不會預習,沒有預習的意識,這對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非常不利。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多進行課前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發現文章中自己不認識的字詞,提出自己關于句子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展開探究性教學。
比如,學習“What can you do?”這一內容之前,筆者便給學生布置了預習功課,讓他們查詢文章出現的陌生詞匯,并標注出意思;標注出文章中自己不懂的句子以及知識點,并在上課的時候提出來,這樣一來,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對該部分的知識也就有了基本的理解,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他們也就會快速回答出問題,像有的學生的問題是“What can you do?的具體使用方法以及回答方式”,針對這個問題,班級中有其他學生快速舉手回答說他會,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自然會變得非常強烈,也就能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
課前預習是一種常見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不應該擯棄此種方式,而是應該多鼓勵學習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更好地探究知識。
(二) 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在課堂上,還應當創設具體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地探究各種問題。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創設各種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熱情。
比如,學習“The weather”這一內容時,在展開新課之前,筆者問了學生這樣一個問題:“Dear classmates, what are your favorite seasons and weather? Why do you like it?”聽到這個問題時,學生自然會想回答,但是奈何自身詞匯量有限,很多單詞他們都說不出來,此時,筆者便引入新課,即說明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這樣學生就有了探究知識的欲望,待到學習到教材中包含的語法知識時,筆者又詢問他們:“Dear classmates, 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specific knowledge of the “can” modal verb? Which student can give a brief statement?”以幫助他們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聯系。待到文章講解結束之后,筆者又詢問學生,“Who can you summarize the knowledge of this lesson?”這樣一來,整節英語課學生始終處在探究知識的情境中,這樣一來,他們探究知識的欲望就會非常強烈,如此,便很好地達到了教學目的。
讓學生處在探究知識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探究知識的習慣與潛力自然會被激發出來。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注重創設相關情境,以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 開放教學環境,挖掘探究潛能
在英語課堂上發散學生的思維,開放教學環境,能有效挖掘學生探究知識的潛力,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來挖掘學生的探究潛能。
比如,學習“My past life”這一單元中“一般過去時”這一語法知識時,筆者便帶領學生一起分析之前所學的“一般將來時”中包含的知識,讓他們將二者進行對比,如此,就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且探究的語法知識,可能與他們平時所學知識相差甚遠,這就更能刺激他們對應于知識的征服欲望。這樣長久下來,學生的探究能力自然會得到很大提升。
(四) 開辟學生充分思考、學會搜索的資源策略
教師在英語課堂上不應該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應該給學生思考問題的空間,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更加深入地探究英語知識。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
比如,學習“Feelings and impressions”這一內容時,筆者在講解完基本知識之后,在總結知識的基礎上,筆者給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探究問題,“In addition to these sensory verbs that have been learned in this lesson, do you have a similar verb? Do you know the specific use of it?”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在課后繼續探究本節課所學知識,這對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非常有幫助。
再比如,學習“Save our world”這一內容時,在總結完具體的知識點之后,筆者詢問學生,“A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what do you think we can do to save the world better? To make life more happy for future generations?”這樣的話,學生對知識的探究便不僅僅局限于英語方面,還會擴展至其他學科,這對豐富他們的知識系統、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非常有幫助。
參考文獻:
[1]張寶花.探究性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
[2]趙紅巖.探究性學習策略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
作者簡介:
冉莉,四川省遂寧市,四川省遂寧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