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名教導處工作人員,指導教師教學實踐是其重要職責。針對于當前在管理中發現的教師教學實踐缺乏針對性、個性化、差異化的問題,本文針對小學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組織和實施差異化教學的建議,希望能對提升教師教育水平,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均衡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教學;差異化;建議
有些教師對教育目標理解和把握上存在偏差——在教學中沒有照顧到學生個性的發展,也很少關照到學生能力、意愿的差異,制約了學生素質的個性化發展。體現在教學效果上,就是能力強的教師教出的學生整齊劃一,成績好,但缺少個性特色;教學能力普通的教師教出的學生兩極分化,強者恒強,弱者恒弱。這兩個效果,都不是新課改所要求的目標,也不適應新時期社會對未來人才的需求。因而,在小學教學中采用差異化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特色的體現,更是對學生發展的客觀要求。
基于這樣的思考,下面對如何在小學教學中組織實施差異化教學提幾點建議。
一、 教師首先應精通教材和目標
實施差異化教學絕不是教師隨意的設定差異標準。如果教師對教材的內容、教學的目標沒有精準把握,其實踐的差異化教學很可能會走入一個怪圈——優秀的學生得到教師的照顧,開小灶、拓展訓練,能跑多遠跑多遠,能學多少學多少,成績越來越好,與同學的差距越來越大;學困生也得到教師的照顧,開“后門”、保基礎,能學會多少算多少,能學懂多少是多少,不強求,成績越來越差,與同學的差距也是越來越大。這不是所謂的差異化教學,而是一種偏離了“全面教育”要求的錯誤操作。真正的差異化教學是在教師對教材和教育目標精準把握下實施的,教師必須能夠保證學困生學到最基本的目標層次上,至少保證其具備最基礎的學科核心素養,而不是任其“自由發展”,“高興就好”。對于有能力的學生,則針對他們個人的發展特點和意愿(而不是教師的意愿),為他們訂制學習策略和內容,以彰顯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
以上目標的實現,根本的基礎就是教師對教育目標底線和拓展的深度把握。
二、 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
保證差異化教學能夠有效的另一個基礎是對學生學情的把握。教師必須能夠做到對自己的每一個學生有較深度的了解,而且是全方位的了解。通過測評、調查、談話、觀察等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分析研究。比如,學生的學習基礎(這個可以通過多次測評和互動的方式來獲取信息)、學生的學習能力(包括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思維特征)、學生的學習意愿(想發展到什么層次,希望向什么方向發展——如有的學生和家長更關注于綜合素養的發展,不追求成績分數;如有的學生希望向文學藝術方向發展,有的想向體育方向發展)、學生的性格特征(是活潑好動,還是冷靜沉穩;是思維敏捷,還是邏輯嚴謹)。
教師只有對學生的學情有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夠有效地采用針對性的策略組織實施差異化教學,不然,“差異化”反而可能會制約學生的發展,也可能與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相背離。
三、 差異落實在教學各個環節
有些教師的差異化教學主要是體現在課堂上,學生對所謂的差異體驗不明顯,而且教師在組織上也比較繁瑣,效果并不突出,也影響了教學進度;另一些教師屬于“孺子牛”式的,在課后分別對各層次的學生開小灶——這樣的教師精神可嘉,但自己和學生的負擔都比較大,收獲小于付出。
最佳的差異化教學策略,應該是將“差異”體現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當中。從備課開始,教師就要從差異的角度去設計。如,這一課的最低目標是什么,最高目標在哪里,怎么實現?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學生講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對另一些學生引到什么方向、用什么策略……都要一一的設想和設計清楚,以保證在每一個環節中都能落實“差異”。在教學環節,導入的時候哪些語言是針對學困生的、哪些語言是針對學優生的,都要有精心的設計準備,一組語言或方法要連貫而出,而不應采用分區式教學——“這句話是給某某同學聽的”“下面的教學內容,某某、某某同學可以不學”,這樣的教學既耽誤時間,又影響學生的情緒。在評價的時候,也要注意分層,對學優生,當他們的表現達到較高標準時才給予鼓勵評價,對學困生,則只要有進步有亮點就要給予激勵。布置作業時候,也是要注意差異化。對學優生,布置一些拓展性、創新性的作業,以促進他們學業和能力的突破;對學困生則強調基礎核心知識和能力,以鞏固基礎為目標。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還要根據自身教學的特點、所教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學科的屬性等等進行適應性優化調整。不論是怎樣的差異化,也必須遵循最基本的教育規律。既不能隨意發揮,違背學生的認知習慣,任由自己“創意”,也不能拘泥于理論,忽視教情、學情的實際,盲目照搬別人的經驗——“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不僅是因學生的材、因學生的異,而且要因教師的材、因學科的異。這樣,才能達到人人出成績,人人出自己的最好成績,人人出自己想要的成績和目標。
參考文獻:
[1]張亞軍.差異教學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3(14):47.
[2]李英杰.小學課堂差異教學的探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3(12):91.
作者簡介:
唐榮琴,遼寧省丹東市,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站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