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協作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協作能力。協作是一種有效教學策略,協作學習能有效突出了學生主體學習地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協作學習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現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協作學習,提出自己的建議。希望能給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互相協作
在新課改背景下,協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實踐與應用。協作學習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要提升協作學習的有效性,必須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解決措施。
一、 重視學生團結協作學習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培養學生整體協調,共同進步,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協作學習強調的是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互動與互助。學生小組及學生個體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任務負責,還要對小組其他成員的學習任務負責。小組在總體學習目標下,既有個體的分工,又有總體的協作。這就要求小組成員地位平等地進行交流、探究,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在評價方面以小組完成任務的情況為重要依據,對小組或小組成員進行獎勵。協作學習科學地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自主學習能力。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明白協作的重要性。其次,可以激發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在學習生活中,協作與競爭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不可分割。通過組成協作學習小組,在小組內部成員之間和各個小組之間均形成競爭模式,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學習成績。再次,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和理解能力。教師通常是引領學生找到文章的內涵,但在協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在自身的理解之上得出多種不同結論。將協作學習模式引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
二、 在閱讀中運用協作學習
(一) 指導學生協作學習
小學生協作學習是當今大力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并相互進行交流,把小組中的不同思路進行優化整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成果。然而協作學習的方式被引入課堂后,改變了以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形成了生動、活潑、創造學習的新局面,顯示出它在培養學生協作意識、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與優勢。怎樣才能更好地在語文課上組織小組協作學習呢?利用小組協作調動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小組協作學習是以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為目的,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交流與協作,從而完成共同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形式。調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有著重要的作用,小組協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能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 有目的的協作學習
在教學時經常要求學生在小組協作下完成閱讀,可以分角色朗讀,可以分段交換朗讀,分別記下對方的錯誤,這樣學生會積極地參加閱讀,并且很認真。另外,在討論時,小組長先明確每個組員的分工,有的是記錄員、有的是監督員、有的是總結人,對平時好“靜”的學生也有具體分工。在相互協作中,你啟發我,我啟發你,從中學會了補充、反思、調控。小組中如果出現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請教老師,也可請求其他小組的幫助,形成共識。這樣通過討論,既讓學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各個方面完善自我,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全面性與概括性,為以后的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協作學習也有不足之處
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傾聽習慣。如,讓學生說說“剛才他們說了什么?”“你們聽懂了嗎?”等等。這樣逐步讓學生知道該怎么樣聽別人講話,使注意力慢慢變得集中起來。當然這樣做不是幾節課就能見效的,但是老師要有培養學生傾聽習慣的意識,使學生會傾訴,形成習慣。
小組間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相差懸殊,由于分組失去平衡,基礎較好同學喜歡展示的。自身的能力,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較高,而基礎較差的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只是從基礎較好學生的表現與發言中獲取信息,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學生協作態度不端正,態度不友好,不善于傾聽別人意見,學習經驗不能有效分享,影響了協作學習的效果。
四、 在教學中應靈活運用
在課堂上,學生協作,讓課堂煥發色彩,充滿激情的課堂氛圍。重視對學生進行開放性思維訓練,不輕率地否定學生的探索,不滿足于課本等。在協作教學過程中,改變過去重結論輕過程的記憶教學,再展開對學生的思維訓練,通過學生的創新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上課的開始,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意境,提出有關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思考,引發學生探求知識奧秘的愿望,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自主參與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孩子能探索出來的知識,教師決不替代;孩子能獨立發現的知識,教師決不給任何暗示。”教學中要更多地提供學生參與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潛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動腦、觀察、討論、實驗,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全身心參與,給學生以發表意見的機會,并給了學生以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做、敢爭論的精神,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
五、 結束語
協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突出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教學模式,也是促進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與協作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協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同時也能迅速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協作的能力。一改以往教師一言堂的講、學生聽,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課堂上呈現出民主、平等的氣氛。在教師的細心組織、引導、協作下,通過學生的積極交流,使孩子的集體之花得以閃亮綻放,讓學生在輕松中學習,在快樂之中進步。同時,通過團結協作學習,同學們共同取得進步,確實是“春滿園”。
參考文獻:
[1]蘭秀梅.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應用[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霍玉榮.論合作探究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
作者簡介:
王淮東,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霍邱縣城關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