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說“表揚與贊美是孩子成長的最好的陽光雨露”;有人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在大力提倡“賞識教育”的今天,老師們變著花樣夸孩子,別說懲罰,就連批評也是慎之又慎,唯恐忽略了對學生的尊重。其實,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固然很多,但需要改正的錯誤也一定不少,一味地“夸”,豈不讓他們自己無法正確認識自己了嗎?其實,懲罰也是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只是作為教育者要避免簡單粗暴的懲罰,要讓“懲罰”變得“溫柔”一點,變得“美麗”一些!
關鍵詞:教育;后進生;課堂
今年,我剛接手一個新的班級,這個班以調皮搗蛋著稱,紀律更是“全校聞名”。“不能給他們笑臉,對他們要兇一點。”這是開學時其他老師給我的建議。
于是,我開始了忐忑不安的新生活。當這個班的老師,每天都樂在其中,感覺每天都有人在挑戰(zhàn)自己的智慧,所以心中總有期待。這個班以男生居多,而且個個都滿腦子的“主意”。你看,一天就有個學生課間上廁所,一直到眼保健操快結束時才進教室,我心里明白他是不想做眼保健操。但是我要怎么做,才能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我先是讓他自己站在門口反省了5分鐘,然后我對他說:“現在你按照原來的路線,用你剛才的速度再走一遍。”我一轉身,發(fā)現他“嗖”的一聲不見了,大概1分鐘不到的時間他又重新站在了我的面前。我點點頭,說:“嗯,這次還蠻快的!”他撓撓自己的頭,憨憨地笑了。
懲罰的最高目標不是為了讓學生屈服,而是讓他們信服。
其實,這樣的事在平時的工作中是屢見不鮮。例如當他們坐得東倒西歪時,我就專門開辟了一節(jié)“靜坐課”,陪他們正襟危坐了一節(jié)課,累得我腰酸背疼。讓我批完作業(yè)、備完課再這樣坐著,確實有點吃不消。這次之后他們上課的坐姿明顯有所改進,因為同學反映這樣的“懲罰”吃不消,還有同學在日記中偷偷告訴我,說老師太辛苦,每天批作業(yè)、上課,還要陪我們罰坐。我的心在那一剎那震撼了,也感動了,原來他們都有一顆敏感而脆弱的心,原來他們都懂。
懲罰的原則基于信任,和學生一起接受懲罰,和他們共同承擔后果。當學生真心感受時,才會有所觸動,懲罰才能有所收獲。
剛接觸他們時,感覺確實不好駕馭,上課插嘴的現象特別明顯,課堂教學混亂,有時甚至陷入癱瘓的狀態(tài),我一籌莫展,開始找原因。原來他們是急于把自己的答案告訴老師,害怕被人“捷足先登”,也害怕老師聽不到自己的答案。然后我又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她給我提出了一個不錯的建議,就是不讓學生舉手,上課時由老師直接點名,這樣實行了一個禮拜,效果還不錯。終于他們憋不住了,主動“求饒”。懲罰要有針對性,針對學生的弱點,才能更快地達到目的。
這一次次的經歷,讓我感到了教育真是一種藝術,懲罰也可以變得美麗。所以,有時在班里上課又有同學插嘴了,我就嘆口氣,說:“老毛病又犯了。”幾次下來,每當看到我嘆氣,學生就會順其自然地接過話來了,還模仿著我的樣子,并且很快地舉手再開始回答問題。有時我會拍著男孩兒的肩膀說:“瞧你這個調皮鬼,又惹禍了吧?”我也會搖著女同學的辮子說:“看,又粗心了吧?”我還會輕輕戳著她們的腦門兒說:“你這個小懶蟲……”然而同學們幾乎每次面對這樣的“懲罰”都是欣然接受,感覺也很幸福。在這種懲罰中我與孩子們的距離更近了,感情更深了。
懲罰不是為了剝奪學生的自尊,不是為了把學生踩在腳底下,不是用老師的威嚴壓倒學生,懲罰是為了讓學生自主、自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而改進。相信吧:每個孩子的心靈都如同一汪清澈的湖,過錯則是飄近湖中的浮塵。這時候別回避批評,只要方法得當,懲罰也可以是一陣溫暖的春風,輕輕掠過心湖,便可以掀起波瀾,吹盡浮塵。朝著這樣的認識,我將繼續(xù)前進。
參考文獻:
[1]蔡碧君.啟動學習擱淺之舟——如何轉化數學學習后進生[J].考試周刊,2017年29期.
[2]范寶仙.對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年08期.
[3]王旺來.后進生轉化的策略研究[J].知音勵志,2016年13期.
作者簡介:
許秋霞,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張家港市南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