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9月,教育部重磅提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總體框架,即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鑒于此,我校加大了共生課程文化建設,基于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積極構建幸福“三葉草”課程體系——“1+2+X”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還學生有幸福感的童年。
關鍵詞:幸福“三葉草”;課程體系;共生
一、 新課改背景下的幸福“三葉草”課程體系解讀
1. 背景介紹。近年來,一個嶄新的字眼——“核心素養”映入國人的眼簾,并出現在國家文件當中。現如今“核心素養”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這個概念體系正在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深化的方向。一方面,核心素養指導、引領、輻射學科課程教學,彰顯學科教學的育人價值,使之自覺為人的終身發展服務,使“教學”升華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養的達成,也依賴校本課程獨特育人功能的發揮以及校本課程魅力的發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校本課程教學之筏,才能順利抵達核心素養的彼岸。因此我們積極研發幸福“三葉草”課程體系,以期用來培養符合21世紀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2. 設置原則和推進形式。我校在“共享文化”理念下,根據學校、學生實際,積極推進課程改革,按照“全面性、發展性、自主性、生成性”的原則,遵循“授課教師項目負責制,完善拓展型課程的教研評價制度,納入工作課時量統籌安排,長短課結合、校內外兼顧”來構建課程體系,學生以一、二年級,三、四、五、六年級學生走班的形式推進落實課程的實施。
3. 建設開放的課程體系。我校的幸福“三葉草”課程體系是以共生課程文化為基礎的。本課程體系的建設遵循“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而不同”的要求,強調在課程體系的開發過程中教師、學生、學生的家庭都可以參與。同時幸福“三葉草”課程體系的開發是一個連續的不斷超越的動態發展過程,要根據教學中的一切因素的不斷發展變化調整課程以適應這種變化,努力構建一個具備不斷生長和自我更新能力的開放的課程體系。
4. 課程體系框架。幸福“三葉草”課程體系,即1+2+X(基礎+拓展+校本課程具體化行動)。“1”是學科基礎課程:包含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2”是悅讀生活課程群,以沐浴書香德馨滿園為目標包含德行素養和書香童年兩大板塊;“X”是樂享繽紛課程群,其秉持異彩紛呈、幸福成長的理念開展具體活動,是校本課程具體化行動。
二、 幸福“三葉草”“1+2+X”課程體系框架建設
課題組在學校“共享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以共生課程和共生課堂為依托,以培養“陽光、快樂、幸福”的學生為目標,努力推進“1+2+X”課程體系框架建設。
第一,基礎課程。
幸福“三葉草”課程體系以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為學科基礎課程。在共生課程文化的指引下,地方課程的研發要以對國家課程做有力補充為原則,結合學校和當地實際編寫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
第二,拓展課程。
在基礎課程之上幸福“三葉草”課程體系還進行了拓展,即以沐浴書香德馨滿園為目標包含德行素養和書香童年兩大板塊的悅讀生活課程群。
對悅讀生活課程群“德行素養”板塊的建設,我們堅持團隊課程主題化、儀式課程單元化、節會課程重點化、研學課程社會化、日常德育常態化的原則開展活動和進行課堂教學。
共生文化要求培養學生學會團隊成員協同、合作的能力,因此在幸福“三葉草”拓展課程里我們安排了一定比例的團隊課程,比如入學禮儀、揚善愛親、合作探究、自護服務、青春責任、畢業感恩等主題活動。為了使團隊課程實現高效教學,我們將團隊活動主題化,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知識習得和能力培養。
幸福“三葉草”課程體系非常重視儀式課程的設計,在這個課程里可以安排入學課程、入隊課程以及畢業課程,在小學入學、入隊和畢業三個成長節點上,營造溫馨的環境氛圍,組織開展精彩的系列活動,為學生量身定做套餐課程,讓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毫不猶豫地愛上小學生活,從戴上紅領巾時刻了解少先隊的光榮與自豪,讓即將畢業的學生享受成長與進步,感恩母校、社會和家庭。為了使儀式課程更加有深度,我們將其單元化,比如入學典禮、10歲成長典禮、畢業典禮設為同一單元,以此來譜寫走心教育的靚麗篇章。
節會課程重點化是指將藝術節、體育節、傳統主題節日等重點推出,激起學生的節會意識,使節會課程發揮出最大的作用;研學課程社會化,比如閱讀的開展將從“閱讀自我”走向“閱讀自然”和“閱讀社會”;日常德育常態化,比如通過每周一早晨固定的升旗、貫穿一日生活和學習的校園文明禮儀行為、每日通過學校安全教育平臺學習安全法制知識、以紅領巾廣播為載體的德育宣傳、進行豐富多彩的總結展示活動等。
對悅讀生活課程群“書香童年”板塊的建設,我們安排了師生晨誦、讀伴分享、親子閱讀。這些都是以互動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活動,這也體現了我們將教育活動看作是師生、生生、親子之間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的過程的理念。
第三,活動課程。
樂享繽紛課程群秉持異彩紛呈、幸福成長的理念開展具體活動,是校本課程的具體化行動。如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我們安排了趣味漢字、戲劇課程、主持朗誦、新聞社、童聲童謠、棋樂無窮、紙牌屋等課程;為了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我們開設了精彩陶藝、紙盤漫畫、五彩編織、點點墨香、舞蹈社、鋼琴、古箏等藝術課程;為了強健學生體魄,我們組織的體育游戲有足球小將、灌籃高手、乒乓小子、花式跳繩等;為了傳承中華文化,在非遺傳承方面我們將川江號子、巴渝木偶、面塑、巴將軍故事會、葫蘆絲、剪紙藝術等設為重點活動主題;為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安排了百科探秘、信息技術等課程。
隨著“1+2+X”課程項目的整體推進,一個個以共生理念構建的得到寬度和厚度保證的小課堂,必將成為學生生命獲得最大程度成長的殿堂。
綜上所述,在教育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指示引領下,我校為了把學生培養成為能夠自信表達、快樂思維、健康成長的人,在堅持共生文化教育理念的原則下,我們積極構建幸福“三葉草”課程體系——“1+2+X”課程體系,使學生真正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幸福。希望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在幸福“三葉草”課程里我們能聽到師生心靈開花的聲音。
參考文獻:
[1]生機勃勃的三葉草——武漢市青山區鋼城三小特色辦學掠影[J].成功(教育),2008-11-15.
作者簡介:
劉楊,重慶市,重慶市渝中區曾家巖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