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潔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微課在道德與法治教教學重難點中,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生成的輔助作用。通過實驗組實驗法,證實了微課對“教“與”學有輔助作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微課 知識生成 輔助教學 重難點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151-02
隨著媒介生態的快速發展和移動終端的日益普及,微課的出現掀起了教育界一場變革。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注意力不夠集中,一節課的精華對于學生而言是短暫、有限的。若將課堂上的難、重點等內容用多種教學手段制作成微課,學生根據知識生成的程度進行選擇性或反復地學習,學習效果比傳統教學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另外,隨著Wifi在中學校園的普及,為學生使用網絡資源帶來便捷性和可行性。基于此,筆者著力此方面的研究,利用微課來輔助教學,以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走進法治天地》的教學重難點為試點進行探究,希望解決教師上課課時緊、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對教學重難點不理解、知識網絡構建不成功、影響學習的持續性等問題。
一、微課實效性的實驗探究
以本人任教的兩個班的學生作為被試,在微課輔助教學前對兩組被試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的學業成績進行前測,經T檢驗,兩組被試不存在顯著差異。然后其中一個班作為傳統教學實驗組,繼續進行傳統教學;另一個班作為微課輔助組,學生可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學習微課的內容。經過一個學期后,再次對兩組被試進行學業考查,將考試成績進行T檢驗,看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如果有顯著性差異,證明微課對道德與法治的教與學是有實效的。
二、微課實效性結果
實驗前,對筆者任教兩個班在2016學年上學期學校七年級期末檢測的總成績(滿分100分)來進行T檢驗,其結果見表1。表1表明:實驗前,兩個班的學生整體水平不存在顯著差異。
在實驗后,再以這兩個班在2016年下學期學校七年級期末檢測的總成績(滿分100分)的成績來進行T檢驗,其結果見表2。表2表明:兩被試組的考試得分上在0.05水平上存在差異。經檢驗,利用微課進行輔助學習的效果顯著優于傳統教學模式組。
三、關于微課實效性的討論
1.微課對教師教學的輔導作用
(1)突破教學重重難點,減輕教學壓力
重難點在教學進度和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制約下,成為影響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因素。如果只是一味照本宣科,機械講解,學生只能是死記硬背,并不能達到對重難點的深刻理解與靈活掌握,學習效果無法保證。如果老師要把知識講透,課時有所限制,教師的教學“壓力山大”。利用微課,采取多種的教學方式、綜合多種教學資源,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課前或課后使用,學習效果保證了,教師不再需要不停地改作業、訓學生,教學壓力也減輕了。
(2)靈活調整教學內容,滿足多種層次學生的需要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基礎水平和領悟能力的差異,每節課難以讓所有學生都實現高效的生成。而微課的開發和實踐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注重教學設計,深入分析教學需求,明確定位,突出主題,科學地將教學內容進行微型化處理,直接聚焦單一知識點,以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微課制作完成后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剪接,一個教學內容也可以根據生情制作做多個層次的微課,滿足多種層次學生的需要。
(3)重構課堂教學設計機制,增加課堂動力
微課精彩、短小精悍,使學生容易產生興趣,保持注意力,樂于接受,易于推廣,課堂上預習、探究、復習鞏固等各個教學環節都能靈活運用,既能明確重點,又能掌握方法,鞏固知識。這種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教學的模式,為傳統教學注入了一股鮮活的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4)拓寬反饋渠道,反思教學
針對學生對微課的使用情況,教師可借助計算機和網絡,設計多元化的評價系統,統計諸如:跟蹤統計在線學習課程數、在線討論的出勤統計、課程中評定等級和測試、課后對比已學內容和相關學習目標、以及以學生對問題的回答程度來評估學習效果和意見反饋等,直觀、準確地從統計中發現問題,反思教學,指導調整的方向,提升教學實效。
(5)資料收集,共享互助,提高學科素養
教師在信息在制作微課時,信息搜索能力、計算機技能、審美及色彩搭配的能力大大提高,更新學科信息,重新疏理知識體系,樹立堅定的學科信仰;教師在分析學生完成微課測試題的得分情況時,邏輯分析能力得到增強,跨學科素養在不斷形成,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也在不斷加強。
2.微課對學生學習生成的輔導作用
(1)增強專注力,愉快的學習體驗
微課壓縮知識傳輸時間,有效地提高知識傳輸的效率,使得學習者便捷獲取學習資源、提高學習效率,內化知識,開展更多的探究式、協作式的學習等。微課作為一種簡短而高效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習者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使學習者享受學習過程。
(2)解除枷鎖,自主學習,實現教育公平
微課在線,猶如教師就在學生身邊,解除了傳統課堂中教師在、學生學的枷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個性化地、自主地選擇微型學習資源進行重難點、難易程度、專題化、模塊化的學習,能夠集中對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強化訓練。微課還成為了學生預習和復習的重要輔助手段,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先預習,再學習;先學習,后復習;多次看,停停看看。微課教學使各種層次的需要都得到了照顧,比傳統課堂教學更能體現教育公平。
(3)突破限制,合作學習,互助共贏
傳統的教學方式,離開了課堂,離開了老師,學習就難具有指導性、指向性。基礎薄弱的學生,往往需要優秀學生帶一把,但放學后這種帶動作用在實際生活中受到了重重限制。微課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老師無處不在;學生們還可以通過在線討論合作學習,互助前行,合作共贏。
(4)精準利用網絡資源,節省學習成本
教師在制作微課時,對寵大的網絡資源內容進行了有針對性地篩選,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疑難時,避免了漫無目的、漫無邊際地尋找答案,節省了時間。同時,微課猶如一位“隱形”的老師,針對學生個性地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幫助學生很好地生成知識,節省了學生參加校外輔導班的費用。
(5)向課外空間延伸,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微課可以連接課內與課外,將學生帶入全新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在豐富的生活中去思考,提取學科素材,內化知識,學以致用,并促進學生道德水平、思想情感等的全面提高。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又實現了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學科核心素養得到培育與發展。
四、關于微課實效性的結論和展望
經探究,微課在《走進法治天地》重難點的教師教學和學生生成均起到輔導作用,效果顯著。但部分學生自律性不強,使用微課成為了開機打游戲的借口,影響了微課的利用率;受傳統教學觀念和思維定勢的影響與制約,教師對待微課的態度出現不會做、不愿做、隨便做的現象,微課的開發上困難重重;微課的開發制作單靠微課一線教師難以避免微課知識點的不成體系,應由教育行政部門、教育技術專家和教育媒體協同共建,完善學習評價、學習資源庫建設等,為有效實施微課教學提供科學支撐;微課內容簡短,對于知識體系的建構、復雜的知識生成,還需要發揮傳統課堂教學的作用。
希望在以后研究和實踐的道路上,找到更多的志同道合者,解決目前的困境,讓傳統的課堂教學與微課學習和諧共舞,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鄺衛華,佘少玲.MC環境下微課發展現狀與實踐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01):153:155.
[2] 鞏付剛.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微課的制作與運用[J].信息化教學,2015(17):152:153.
[3]段淑芬,張梅荷.“慕課”和“微課”對獨立學院師生教學行為影響探析[J].價值工程,2015(29):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