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祥 陳濤
摘 要:我國水利工程在最近幾年也取得了很多令人稱贊的成績,不管是在規模上,還是在數量上都有了顯著的增長。在農村也建設起來很多小型的水利工程,在促進經濟水平提升的同時,也相繼出現了一些問題,對建設和發展農村經濟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對此,筆者在本文中通過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簡要的分析了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于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對農村水利工程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幫助性作用。
關鍵詞: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問題;建議措施
中圖分類號:S27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7-0110-02
水是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是全國農業保穩定促發展的堅實基礎。中國是農業大國,四分之三都是山區半山區,近幾年來,小型水利工程在農村得到了大力的發展,農村水環境的建設也越來越好,直接推動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有助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效保障了社會穩定,但有錢建,無錢管;有人建,無人管現象突出。如何破解小型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又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提高到很關鍵的位置。
1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
1.1 定義
根據2002年國務院批準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中的界定,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是相對于大中型水利工程而言的,是指:“灌溉面積1萬畝、除裸面積3萬畝、庫容10萬立方米、渠道流量1立方米每秒以下的農田水利工程和農村供水工程”,該類工程雖然規模小,但數量和種類繁多,涉及面廣。
1.2 功能
農村小水利工程屬于準公共物品的范疇,其效果的發揮兼具公益性和經營性特征。農村小型水利建設具有提升農村小型水利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保障和促進農業增產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水平的功能。同時對提升農民生活的滿意度有至關重要作用,因而對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功能,彌補了大中型水利工程不能到達的末梢田間,保障農田水利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的順利解決。
2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存在問題
2.1 產權不明晰,責任不明確
農村稅費改革后,不少農民群眾在思想認識上出現了偏差,認為國家既然取消了農業稅費、取消了“兩工”,并且還對農民進行多項補貼,農村就不應再存在收費項目,收取“一事一議”資金被認為是地方政府變相收費的借口,大多不愿出資,使得不少小型水利設施無法維修。包產到戶后,群眾錯誤認為土地都是自己的,修建農村水利基礎設施難免占田占地,誰都不愿意占用自己的土地,水利工程有項目難落實的現象普遍存在。轄區內的企業和其他單位,均認為農田水利建設是國家的事情,與己無關。
部分群眾沒有集體觀念,認為建設和維護水利工程這些工作都是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而自己則對這些權利理所當然的享用,并沒有認識到自己應該承擔的管理和愛護義務。經常會在河渠、河堤等地進行開荒種植,隨便丟放垃圾,導致渠道出現堵塞現象。他們認為只要自己放水正常,其他的事情都與自己無關,并不會考慮下游人民是不是有水用,而且這種現象依然無法制止。地方財政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2.2 沒有管理資金來源
基層水務工作人員缺乏:鄉(鎮)水務所站幾人員少,由于工作繁雜而且量大,很多工作人員應接不暇,無法安心工作,處于勉強維持的狀態。管護責任不明,名管實不管,想管無力管,都管都不在管,“責、權、利不明,建、管、用脫離”的現象普遍;建設規劃布局不科學:建設規劃布局不科學,集中連片的形象工程各個部門爭著做,甚至壓著做,而部分地處偏遠,農戶居住較為分散,水源條件差的地方亟需做的項目難以落實,不符合項目政策,沒有真正實現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在高原山區建設的原本出發點。
3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具體措施
近幾年來,農村水利建設投入和管理的部門較多,包括農業、財政、煙草以及扶貧等多個部門均參與支農資金的分配與管理。由于缺乏溝通、配合、協調,導致支農資金多頭管理、多渠道分配、項目點多面廣、資金安排分散、資金數量小,標準不統一,難以整合形成合力。嚴重影響資金的使用效益和責任明確度。
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為目的,按照“統一規劃、項目管理、渠道不變、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優勢互補、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在不改變資金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以規劃整合項目。
3.1 加強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的后續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管理措施
一是要加快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建立“農民參與”的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機制或模式。二是要積極推廣用水戶參與工程與灌溉管理的改革。三是要逐步完善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政策。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逐步完善農民參與、政府協調組織等多種形式。四是要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土地流轉能夠有效改善土地資源配置效率、集約化、高效化經營提供廣闊空間。
3.2 加大農田水利改革力度多方籌集資金
政府應該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納入建設小型農田水利所需要的資金,對各項資金進行整合,將多元投入機制不斷的進行完善。國家和省財務不僅要加固投入大中型水利設施的建設中,還要給農村的溝渠、壩和塘等方面建設加大資金的投入,保證在維修和建設農田小型水利設施時有相應的資金支持。除此之外,還應該積極的鼓勵社會人士投資到農田水利建設中。
3.3 建立健全的管理機構
在堅持資金使用的途徑和性質不改變的情況下,為了使資金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可以對有關農村水利建設項目和資金進行整合規劃,例如整治土地、綜合開發農業、建立扶貧資金、建設生態文明村等,進而促進投資效益得到有效的發揮。首先,要建立健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產權制度,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組建設施建設和防護小組,鼓勵農業人員積極的參與到管護農田水利的工作之中。其次,要有效的改革灌溉管理工作,組建用水協會,統一管理用水方面的相關工作,并對相應的產權制度進行建立健全,將管護責任落實到個人或部門中。最后,農村土地流轉的速度也需要進一步加快,有利于更高效、集約和有效的配置土地資源,對土地流轉市場進行建立健全,并在尊重農民自愿的前提下,鼓勵其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轉讓,使經營規模多樣化,進而為農業生活生產提供有利的條件。
3.4 多部門聯動
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力度要進行加強:小型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主要是為了社會效益,與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而且對農業、工業的生產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管理工作的加強顯得尤為重要。
4 結語
將建設、管理和養護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工作做好,有利于突破農村水利發展的瓶頸期。為了辦好這項惠民工程,需要因地制宜,以該項目的特征為依據,進行管理措施的合理選用,大力征求農民的夙愿并加以尊重,將建設和管理農村小型水利工程項目的工作做好,進而促進收益的增加,讓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在“建得起、用得上、長受益,以水養水、良性運行”的科學發展道路上走得更遠,從而保證我國農村經濟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綜上所述,建設農村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系統性,想要工程建設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不僅要將總體規劃工作做好,還需要在資金上給予足夠的支持,并對相關的管理體系進行建立健全。在管理農村水利工程的過程中,要與農村經濟現有的狀況相結合,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為水利工程建設的效果和質量提供有力的保障,進而有效的保證農業生產得到穩健的發展,使農村農民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促進我國整體的農業經濟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孟海燕.農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問題及改進[J].湖南水利水電,2018,(1):86-87.
[2]田清春.新中國成立以來焦作地區水利建設成敗得失[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6-8.
[3]中國老科協專題調研組.關于加強我國農田水利建設的幾點建議[J].今日科苑,2008,(9):656-66.
[4]張永生.淺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設與管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1):145-146.
[5]董忠.下決心解決農田水利建設的滯后問題[J].中國發展觀察,201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