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華
摘 要:隨著當前各項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也得到了極大提升。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重視醫療服務的質量與安全,這也就對醫院的醫療器械消毒及耗材應用提出了更加嚴苛的標準要求。本文將通過對醫院消毒室以往所采取的分散管理模式分析,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缺陷,并就此關于集中供應管理模式的實施方法與成效展開了深入的探究。
關鍵詞:消毒供應室;集中供應;管理模式;成效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7-0217-01
醫院消毒供應室是通過專業人員來對各科室所送來的各種醫療器械與物品進行消毒處理的場所。針對消毒供應室采取集中供應管理模式最為突出的一項優勢價值即體現為可確保醫療用品的無菌性、安全性,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率,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現就針對我院消毒供應室實施集中供應管理模式所取得的成效情況分析如下。
1 傳統分散管理存在的問題
通過專業消毒人員將醫療器械在消毒供應室中進行消毒處理,是確保器械使用安全的一項必要保障。而在以往所采取的分散管理模式下,非專業人員自行處理醫療器械進行消毒滅菌的情況十分普遍,這不但會埋下嚴重的安全隱患,且甚至會直接造成醫院感染情況的發生。常見的集中分散管理問題主要包括有[1]:
(1)包裝不規范。所采用的包布尺寸不合理,清潔性不夠,存在著一定的污染情況;醫療器械和包布混亂放置。(2)清洗質量不合格。相關的臨床科室自行對醫療器械進行清洗處理,因為沒有相關的專業清洗設備將會使得對器械的清洗未能夠達到標準要求,且處理過程也缺乏專業性。即便是經過清洗處理以后的器械上仍然在一些局部殘存有污跡,甚至在一些導管器材中還有血漬殘留。(3)器械質量不合格。在包裝當中采用了非醫療器械或是已經出現了損壞的容器;對于醫療器械缺乏日常維護保養,導致金屬材質的器械出現了銹蝕痕跡。(4)物品使用期限超標。在臨床科室中所自行存儲保管的一次性滅菌用品因為沒有得到專業化的存儲保管,其使用壽命大大縮短,出現了材質損壞的情況。
2 集中供應管理模式
2.1 實施方法
供應室的工作人員在針對醫療器械采取集中化管理前應當與有關臨床科室的主要負責人予以溝通、協調,明確在供應室需進行消毒處理的器械數量與類型,并要能夠將此類需采取消毒處理的器械數量及名稱予以登記造冊,并在收回處理時予以詳細核查檢驗,做好對需進行處理的工作量的評估工作。提前準備好消毒處理器械所需用到的干燥柜、高壓水槍、清洗設備等[2]。在具體實施醫集中供應管理模式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進行:
(1)臨床科室存放。對需進行處理的醫療器械進行簡單的沖洗,而后將其置入黃色袋中并密封,等候消毒供應室人員回收處理。(2)清洗及消毒。在清洗有關醫療器械設備時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將殘存于醫療器械當中的各類污漬徹底清理干凈,從而達到對細菌的有效滅殺保證醫療安全。鑒于制造醫療器械所用到的材質多為金屬材質,較易出現銹蝕情況,同時也會對消毒滅菌效果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因此就必須要在醫療器械使用后能夠及時進行清洗,即便無法按時清洗也需加強保濕處理,以免液體等相關有機物在徹底干燥以后對器械質量造成影響,處理過程需完全依據標準化流程執行,首先采取清洗處理之后再進行消毒,明確操作環節。(3)檢查與包裝。通過供應室工作人員對需采取處理的醫療器械按照性能、質量等予以評估而后放入包裝區當中,對器械做出合理化的評估后再進一步采取調配措施。同時再安排一名工作人員對器械的各項信息進行核查,并做好標簽備注采用密封袋封存,下一步送至滅菌區。(4)滅菌及發放。針對醫療器械開展消毒處理的人員需對其開展專業培訓工作,在開展器械滅菌處理時要對整個過程做好全程監控,及時了解并掌握各項滅菌參數的變化情況,并同時予以記錄,等到確保滅菌處理完成后再按照相關處理標準進行檢驗,確認合格后方可投入臨床科室使用。(5)追蹤監控。在醫療器械的長期使用過程中針對其清潔程度及應用滿意度開展長期性的主動監控,以確保在重大感染事件爆發前能夠及時切斷感染源。
2.2 開展成效
醫院消毒供應室實施集中供應管理模式不僅是醫院在新時期發展的現實需要,同時也是現代化醫院改革的必然途徑,通過開展集中供應管理模式可進一步確保醫院消毒滅菌工作的專業化與規范化,并可進一步幫助對醫院感染控制率的顯著增強,全面提升醫院綜合服務水平[3]。
(1)降低資源投入。通過對消毒供應室實施集中化管理模式以后,各個臨床科室就無需再獨立配置清洗設備,護理處置室也可被取消,能夠顯著減輕醫院的有限用房壓力。減少了額外的多余設備投入,同時也提高各科室空間布局的合理化,能夠有效確保對專科物品的充分應用,避免了重復性的投資行為出現。(2)節約人力成本。在集中供應管理模式實施以后能夠促使各科室的醫護人員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臨床活動當中,提高患者的滿意度,相應的各科室所配置的人數也可有所減少,從而便可達到節約人力成本的作用。以往對于臨床上重復使用的物品清潔與消毒處理大多是安排預備護理人員或是在夜班時進行處理,這不但會導致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加大,占用其過多的工作時間,而且消毒處理質量還無法完全得到保障。而在消毒供應室中采取集中供應管理可利用專業的消毒清洗設備與清洗劑進行處理,不但提高了清洗工作效率且在對重復使用物品的清洗、消毒、干燥、包裝、滅菌等各個環節的質量均可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3)加強感染防控。在消毒供應室當中往往會配備有專業的工作人員與設備,所采取的管理標準也完全符合于標準、規范化要求。消毒供應室人員定期回收臨床科室所需進行消毒處理的重復使用物品,能夠避免因非專業人員處理而導致的意外感染風險及職業危害風險,在控制感染源方面價值巨大。(4)拓展供應室專業。在實施了集中供應管理模式后,消毒供應室的工作人員也可對各個臨床科室的相關醫療器械更加了解,有助于其提升其專業水平能力,促使醫院消毒供應室能夠形成由專業人員做專業事物的工作方式。專業化的消毒處理方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消毒供應室對新技術與新業務的有效掌握與開展,促使其能夠實現更加專業化良性發展。(5)確保醫療安全。在未消毒供應室中未開展集中供應管理模式前,各臨床科室所采用的消毒容器大多存在著數量多且十分復雜的狀況,管理難度較大,且一些待消毒器械由于護理人員缺乏處理時間被長時間浸泡在消毒液中,和規范化的處理要求相比相去甚遠。而在開展了集中供應管理方式后,達到了更加專業、科學、合理化的消毒處理流程,針對各個科室的醫療器械所采取的消毒處理能夠在全過程中加強監管,由回收、分類、浸泡、清潔、消毒、干燥、包裝、滅菌、存儲及發放等各個環節落實管理規范[4]。在開展消毒處理時也可依據標準化的處理流程來針對需進行處理的一些局部細節利用高壓水槍沖洗,并進行蒸煮殺毒,并最終采用高壓干燥,整個過程可保證無菌操作,能夠充分保障醫療安全。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消毒供應室當中采取集中供應管理模式是基于現代醫療技術發展的現實要求,在保障醫療安全方面可發揮出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有助于提升醫院消毒滅菌效率,降低對各類醫療耗材的使用量與污染情況,整頓不合理編制,最終實現經濟效益與安全性的雙贏局面,為醫院的長久、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支持。
參考文獻
[1]曲立美.集中式中心供應規范管理模式在消毒供應室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5,(24):41-42,43.
[2]黎俊蓉.細節管理在集中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4,(5):90-91.
[3]李寶芬.綜合管理在集中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中的價值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7,(1):19-21.
[4]馮偉,李桂福.19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消毒供應室現狀調查分析與探索[J].中外醫學研究,2017,(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