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明慧
摘 要:基于媒體融合的基礎之上,平面設計人才的培養應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平面設計培養的人才展現出來的作品必須符合當前時代進步的需求,能夠融入科技進步的信息化時代以及大眾化的生活作品中;設計的作品能夠被大眾接受并且容易融入日常生活中,且能夠彰顯出設計者的個性以及媒體融合的優勢。
關鍵詞:媒體融合;高校平面設計;人才培養
一、引言
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大眾對視覺審美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人們對美的感受進入到了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隨著人們對視覺審美的要求的逐漸提高,平面設計在社會中所占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平面設計人才的培養也愈發重要。
二、高校培養平面設計人才存在的問題
(一)平面設計課程安排不科學,媒體融合類課程欠缺
1.過度重視專業能力培養,忽略綜合能力提升
在當今社會數據化發展條件以及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平面設計人才培養更需要注重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而在當今的高校教育條件下,高校更注重的是專業能力培養,而忽略其他素質培養;只注重專業理論、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社會實踐等其他方面的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在學生學習成績方面,高校也只注重學生對本專業的知識掌握程度,忽略了其他科目的分數,因此導致學生們嚴重偏科。
2.媒體融合類課程欠缺
在當今大數據化時代和媒體融合的時代,平面設計所涉及到的內容以及知識含量更加寬泛,所涉及到的工作崗位以及行業也在逐步增多。高校學生的平面設計作品不能僅僅包含本專業的理論知識,也更應該去吸收其他專業以及其他行業的理論知識。如多媒體、信息技術以及人工智能傳播等各個領域的相關知識,構建平面設計與綜合素質培養的橋梁。而在現今的教育條件下,我國的高校平面設計專業受到傳統教學方式以及傳統理論知識的約束,不能與其他領域以及其他學科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專業的設置也缺乏與其他科目理論知識的融合,沒能有效地利用高校豐富的資源。在這種平面設計人才培養條件下,培養出來的平面設計人才缺乏設計潛力以及市場競爭力。設計人才更缺乏相關的創新理念因此設計出來的作品缺乏創造力,自然不會受到大眾的注意以及媒體的喜愛。人才不能跟上媒體融合前進的步伐,缺乏適應當今社會信息傳播方式多元化的創新作品。
(二)設計師團隊建設中缺少媒體融合類人才
從產品市場中我們不難看出:高校平面設計人才培養中存在著人才過剩現象,在專業領域里高級設計師稀缺;平面設計中其他專業人員過多,UI界面設計和網絡銷售設計人員欠缺,不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無法做到人才的合理化利用。因此,人才培養以及媒體融合的學習必須進行。
與西方高校平面設計人才培養相比,我國的平面設計人才培養,缺乏對媒體融合方面的經驗以及理論知識。對于高校的教師招聘,高校主要考慮到的是教師的專業能力以及授課能力,大部分教師在考試的時候都擁有相對較強的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他們擁有大量的平面設計相關的知識以及授課方法,甚至有的教師擁有碩士乃至博士的學位,但他們缺乏與媒體融合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經驗,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高校對學生進行媒體融合知識的教學。高校平面設計的師資隊伍的素質以及能力對學生平面設計能力的培養有著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專業授課教師不能與時俱進,就是與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以及媒體力量和科學技術的變革相向而為。
(三)媒體融合類知識以及實踐經驗的缺乏
高校進行平面設計人才培養時,一部分教學是通過實踐來進行,另一部分是通過理論知識進行教學。然而真正展現學生平面設計能力的作品時,往往是通過實踐部分教學成果來實現作品展示。就當前而言我國高校對平面設計人才的培養在手動設計方面有著嚴重的不足,高校嚴重忽略對學生們動手實踐的技能培養,只注重理論研究缺乏實踐教學技能。這是由兩方面導致的,第一在國家政府以及教育機構的支持下我國的平面設計是由傳統教學衍生而來,現今的平面設計人才培養所運用的理論知識以及設計原理與傳統教學毫無差異。同時我國平面設計人才培養所運行的設計原理并沒有達到當今時代媒體融合的要求,我國多數高校在平面設計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過多運用多媒體教學忽略了與媒體的融合交流,從而導致培養的人才并不能走出課堂進入到社會實踐當中,并且大部分的實踐技能也只是在校內進行實踐并未走出校園。第二在高校開展的實訓、實踐活動中大部分的同學并沒有走出學校與校外進行實踐合作,導致嚴重缺少社會實踐經驗以及媒體交流經驗,同時也使作品缺少時代性以及個性化的設計理念。實踐不能跟上課堂理論知識教學的腳步導致高校人才與社會市場嚴重脫軌。
三、高校平面人才實踐以及人才培養方法
(一)合理安排課程
1.平面設計綜合能力培養
素質教育是我國當今教育體系當中重要的一環,綜合素質的培養并不單單是指一方面的素質教育,而是在兼顧一方面教育的同時發展其他方面的教育。高校進行平面設計人才培養時不僅要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對其他科目的學習以及了解。高校應在原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大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力度,兼顧更多學科的提升。教師團隊應設計創新性課程,打開學生們的思維與視野,培養出與媒體相結合的平面設計創新型人才。
媒體融合的新型教學體系應以培養綜合素質以及綜合實踐能力為出發點:第一,設置社會實踐學科與平面設計相結合的課程;第二,設置與媒體融合理論知識相關的各種學科教育;第三,設置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第四,注重媒體以及媒體軟件的各種使用方法與技巧;第五,注重職業道德素質培養以及職業規劃等方面的課程安排。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要考慮到平面設計專業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的重復性、交叉性和可行性,從而豐富平面設計專業原有的短缺以及不足。
2.進行專業知識整合以及拓展
為順應媒體融合在時代發展進程中所存在的作用,高校在專業知識方面應進行更多的豐富以及拓展,創建一個多元化的平面設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應由單學科學習向多學科學習進行教學轉變,打破各個學科之間的教學壁壘,在媒體融合的時代前提下使各學科的專業知識相互滲透豐富理論知識。
要想打破學科之間的教學壁壘,高校應設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課程。高校首先要設置跨學科跨門類的教學課程。即平面設計教學要利用高效豐富的教學資源,設置跨學科的教學課程。如工商管理與平面設計相結合,會計專業與平面設計專業相結合,藝術設計與平面設計相結合,科學與平面設計相結合等。高校平面設計所屬專業的同學可以考慮修以上的第二專業,通過對第二專業的學習使自己從單專業人才向綜合素質人才發展。
(二)教師團隊的高素質培養
教師作為教育團隊的主體,是一個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平面設計專業教師資源隊伍的素質,加強平面設計專業教師實踐體驗的積累,同時也要加強教師與社會上的媒體、高新技術的接觸,進一步提高教師團隊的綜合素質。
第一,應聘請對媒體融合以及平面設計教育方面有資深理解的人員進入到學生的課堂當中,能對學生產生深遠意義的影響,加強同學們對平面設計專業,以及對媒體融合概念的理解。第二,高校應多創造機會邀請一些外界對平面設計專業專家對高校的教師團隊進行指導和定期的培訓,開展相應的技能培訓課堂和教育講座,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經驗。第三,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高校可以繼續國際高效接軌進行學術交流開展自己的教學視野。第四,在高校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與國際上的高校進行長期合作打破我國高校傳統的教學方式。加強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平面設計作品的質量以及內涵。以真正實現與國際媒體融合發展接軌,符合當今社會媒體融合發展的條件與需求。
(三)構建新型高校培養人才模式
在當今社會的條件下基于種種原因我國的平面設計人才創新能力不足,部分院校創作能力不足以及創作作品質量不高,平面設計人才畢業后創新性不高創意能力和實戰經驗十分不足,無法達到企業人員招錄標準,因此需要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進行改革。
第一,我國高校的教師團隊需要樹立一個創意優先,技藝并用的人才培養觀念。平面設計創新型人才要具備前沿的創作理念、高效的工作能力、精湛的技藝技巧、較高的人文素質、豐富的實戰經驗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教師團隊要多樣化全方位進行指導,以學術競賽、創新項目為引導,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業務水平以及專業核心競爭力。第二,教師團隊應樹立穩固理論知識,實踐育人的教學理念。教師團隊應穩固學生專業知識基礎,扎實理論功底,為學生們將來繼續社會實踐做好準備。只有在理論知識穩固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實踐拓展與實踐應用,將知識與實踐并存運用才能夠促進人才的培養進度。
四、建設合理的實踐環境與平臺
高校在進行平面設計教學的同時也更應該注重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培養,高校應給學生們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更好的實踐平臺與更好的工作環境,只有走出校門外才能學到、了解到更多相關媒體融合的知識與實踐應用技巧。同時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能夠給學生們創造更多的想法,對教師職業能力以及教師職業技巧有一定的幫助。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中已經有很多高校開始進行實踐平臺的建設與實踐環境修改,這些高校為學生們創造了更好的機會與條件去接觸融合媒體的概念與含義。建設合理的時間、環境與平臺,是當今高校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同樣也是當今高校培養平面設計人才必須的手段之一。
五、結語
總之,綜上所述只有高校重視團隊化、創新型人才培養以及實踐平臺的建設才能將高校對于平面設計人才培養的教學理念落實,高校自上而下同心同力把平面設計專業教學、平面設計創新型人才培養當作高校的教學過程重點,當前存在的種種問題才可以一一解決。
參考文獻:
[1]王小月.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媒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園地,2015,(06).
[2]周光禮.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深層次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12,(10).
[3]王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2,(10).
作者單位:
遼寧廣告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