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杰
【摘 要】本文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針對如何運用任務教學法打造高效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分別從創設任務情境、教師安排任務和學生自主分析、開展合作學習并共同完成任務、作品展示交流及師生共同評價五方面展開探討。
【關鍵詞】任務教學法 信息技術 高效 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1B-0124-02
任務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圍繞特定任務,展開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探究,在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任務教學法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充分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注重通過特定任務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本文結合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就如何運用任務教學法打造高效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展開論述。
一、創設任務情境,使任務更形象
任務情境是指與當前學習活動緊密相關,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快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情境。以“表格數據的處理”教學為例,這節課的內容主要是關于表格數據的處理,目標是讓學生掌握 Excel 表格軟件的數據處理功能和使用方法。而 Excel 電子表格是我們實際工作中廣泛應用的工具軟件。因此,教師可以創設貼近實際工作的情境,讓學生扮演公司經理的角色,教師給學生展示一張公司產品銷售數據統計表格,要求學生站在公司經理的角度結合表格中的銷售數據提出對銷售工作的改進建議。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從而積極主動地思考如何對銷售數據進行二次統計分析,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指導,讓學生在處理數據的過程中掌握 Excel 電子表格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該充分結合教學內容和實際學情,才能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如針對“表格數據加工的多元性”的教學,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考慮讓學生扮演公司股東角色比扮演公司管理者角色來探討分成問題更加合適,因為股東角色情境更有助于學生對表格數據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二、教師安排任務,學生自主分析
創設恰當的情境是為了更好地給學生安排任務,引導學生積極地接受任務并嘗試自己完成任務。在給學生安排任務后,教師不要馬上給學生分析任務,而是要讓學生花費一些時間,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對任務進行分析。一個任務可能包含有多個子任務,每個子任務中都包含了待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先分析子任務的原則去發現這些待解決的問題,并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所需的線索,如解決問題所需的資料類型、從哪里可以獲得這些資料等。通過耐心的引導,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在學生自主分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不要進行主觀評價,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而是要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例如,在教學“網站設計與制作”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這樣的任務:①使用 FrontPage 新建 Web 站點;②設計網站的結構、板塊、交互功能;③制作網頁、表格;④保存網頁,命名為 index.htm。以學案的形式逐步提升任務難度,并對任務的要求進行簡要說明,指出其中涉及的重點、難點知識,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分析一個個任務的過程中,逐步掌握課本中的知識結構,并對課本知識形成初步感知。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適當的指導。
三、開展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任務
在教學中開展任務教學并不是將任務直接丟給學生,而是通過任務驅動學生開展探究。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苦難,這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完成任務。以“網站設計與制作”教學為例,表格框架的設計和實現是上述任務③中涉及的內容,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實現對表格框架的設計?這個問題很多學生都會存在疑問,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對該問題展開合作探究,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再如,關于任務③中添加網頁元素的問題,由于文本、圖片、視頻、Flash 等不同元素的添加方法不同,很多學生一時難以掌握,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就網頁元素的添加方法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探討彼此的網頁元素添加方法是否正確,教師進行示范、講解,從而幫助學生準確區分和掌握各網頁元素的添加方法。
四、作品展示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學生作品的展示交流是學生展示聰明才智、改進探究方法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將學生完成任務后的作品在班級、年級、甚至學校范圍進行展示,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選出優秀作品,讓作者講述作品的完成過程,然后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評價作品,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產生創新思維的火花。通過作品的對比、分析、總結,學生能學習到別人的成功經驗,并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反思,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獲得進步。以“制作演示文稿”為例,筆者給學生設計了制作“釣魚島”PPT 演示文稿的學習任務,當學生完成任務后,筆者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部演示文稿并進行組內評價,推選出各組最好的、最具代表性的演示文稿,進行組內討論并對作品進行優化改進,進而形成小組的最終作品,并用之參與班級范圍的作品展示。教師請各小組組長將作品上傳到展示平臺,接下來將對各組作品進行展示,要求各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對小組作品的設計思路和完成過程進行陳述,要求其他學生認真觀看作品并發表評論。在學生評價之前,筆者向學生提問:請問大家,評價一個 PPT 的標準有哪些?學生:內容要和主題“釣魚島”相關,還有就是 PPT 采用了哪些對象來表現文稿主題以及 PPT 是否美觀。筆者:回答得很好,但還不夠全面,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價 PPT 的制作水平:①內容是否符合主題;②就是大家所說的用了多少對象來表現主題,也就是說制作技術;③就是制作藝術,PPT 界面是否美觀;④創意,如 PPT 版面設計、布局、色彩搭配等,但我們還要加上一項評價標準:對作品的描述,看小組代表能否簡明扼要地描述本組作品。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統一作品的評價標準,從而在每組代表展示作品時,其他小組可以按照統一的評價標準給作品打分,綜合各組作品得分,選出最佳作品,并對該組學生進行表揚。在作品展示評價環節中,學生熱情高漲,非常愿意向其他人展示本組的作品和評價其他組的作品。因此,教師要注意掌握課堂秩序,在學生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機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通過鼓勵性的評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從而實現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總而言之,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實施任務教學法的目的是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并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任務教學法對學生學習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而且最終教學效果比傳統教學方式下的教學效果更理想。
【參考文獻】
[1]魏緒鵬.利用任務教學法開展高效高中信息技術課堂[J].新課程·下旬,2016(8)
[2]郭 佳.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研究——以華師一附中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3]朱 鋒.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23)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