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珩筠
摘要:從傳統的中國文化到現代的教育理念,培養健全的人格一直都是一項亙古不變的基本原則。青少年生活在信息量爆炸的二十一世紀,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無論是家長還是教育工作者都應多多注重學生們的人格教育問題。《傅雷家書》中傅雷與兒子的百來封書信將傅雷的人格教育思想展露無遺,它是一本人格教育的典范之作。本文著重探究《傅雷家書》中體現的人格教育思想及從中獲得的對現代人格教育該如何進行的啟發。
關鍵詞:傅雷家書;人格教育;教育工作者;品德修養
近年來,類似復旦大學投毒的案件可謂層出不窮,而眾多事件的主角往往都是一些高學歷人才,這種種事件的出現將家長以及教育工作者們應該重視起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與教育這一論題推向了一個高潮。我國向來十分注重人格教育,雖然人格意識在中國古代未以一個明確的名詞概念提出,但古代已經有了以人的品德涵養為進仕的衡量規范的情況。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受到社會變革帶來的巨大沖擊,人格培養教育缺失的問題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出來。二十一世紀里人才的競爭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也使得進一步培養中學生的健全人格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傅雷對孩子的教育雖算不上處處合理,但《傅雷家書》中展現的他對兒子人格教育的種種理論,無疑對教育工作者與家長從中獲取到適合教育中學生的策略起著重大作用。
一、傅雷與《傅雷家書》
傅雷是我國赫赫有名的文學翻譯家,他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且自身還是一個品德修養非常優良的人。在做人、修學以及生活等等方面,他都處處重視自身的人格涵養,為人剛正、淡泊名利,在與妻子的幾十年生活中努力學會漸漸地磨平自己鋒利的棱角,營造和諧的家庭生活氛圍。除了自身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外,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他也擁有著獨到的見地。他十分注重對孩子們人格的培養,并且最終也成功將兩個兒子均培養成了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認同感的杰出人士。雖然他曾對孩子們年少時過于嚴厲甚至苛刻的管教一舉可能稍欠妥當,但他一生忠實于孩子們健全的人格教育卻是萬萬不可忽視的。單單從他時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孩子做出表率,注重他們的人格培養這一點,就足以讓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們有所借鑒。
《傅雷家書》中蘊含了許多有關傅雷的人格教育思想,信中傅雷不但與兒子談論他的藝 術見地,同時也經常強調做人之道,內容從工作到生活事無巨細。他將自身的人生體驗與教育思想用一封封富有深情的家書傳遞給兒子與人民大眾,這些思想對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教育工作者進行人格教育、家長與教育工作者共同為學生們營造良好環境都具有重大借鑒意義。
二、《傅雷家書》中的人格教育思想
(一)做人之道
傅雷在書中曾說:“一個人身在國外,對祖國的懷念是深切的……傳統的謙虛與大方” (1)。在他心中,自身人格是最可貴的,他也常教育子女們注重自己人格的培養。“四月二十六日寄出漢石刻畫像拓片四張,二十九日又寄《李白集》十冊……發還的丹納” (2)。他經常給傅聰郵寄古書,希望他們能在學習祖國傳統文化的同時知曉其中做人應有的道德修養,傅聰和傅敏在他的培養下都成為了具有極高道德修養的成功人士。這種借用古書中的內容和人物讓孩子身臨其境地受到感染與啟發的方法,同樣適用于當今教育的人格培養中。課文正是學生們學習過程中最直接接觸的東西,教育工作者要培養學生的人格修養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課文這一重要資源,通過作品來讓學生們更具體真切地感受到人格修養的魅力與重要性。首先,課文中著名人物的良好品德修養可以成為人格教育內容的典范。例如陶淵明曾高歌“不為五斗米折腰”之句,杜甫曾狂書“安得廣廈千萬間”之詞;其次還可以通過與一些反面人物的對比更加突顯美好人格修養魅力的方式來進行人格教育,例如《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的滑稽形象,《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訶夫的荒誕行為,這些反面人物往往也能以一種黑色幽默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現美好人格的魅力。
除此之外,傅雷還具有非常強烈的民族觀念,他的愛國之情更是在信中展露無遺,所以他對子女的教育自然也少不了培養他們的民族觀念與社會責任感。他時常囑咐傅聰在外不能做任何傷害祖國榮譽的事,說到:“你如今每次登臺都與國家面子有關……不能忘了” (3)。在傅聰出走英國之際,他堅持寫信勸說兒子祖國的大門永遠像他敞開,縱使他深知兒子的處境與艱難,他還是對于兒子加入英國籍的事情“坐立不安”。
傅聰在父親的愛國教育下成為了一位具有高度民族認同感的鋼琴家。《傅雷家書》中也有描述傅聰在自己的音樂才能被發現后,波蘭政府邀請他前去比賽與學習時,他在給傅雷的家信中表達了自己對祖國深沉的懷念的片段。在被逼出走英國、父母含冤離世后,他仍然沒有減輕回歸祖國的熱情,時刻關注著祖國的消息,希望能堅持為祖國發展奉獻一份力量。
而對于人生尤其坎坷的二兒子傅敏來說,傅雷對他進行愛國教育的成功更是可見一斑。在音樂與外交夢均受到阻隔、父親還被錯打為“右派分子”、哥哥出走英國等種種困苦之下,他卻因從小受到父親的諄諄教誨的影響下燃起了教書的熱情。歷經苦難的他始終心系祖國,愿與祖國共進退,認為祖國的未來仍然是充滿希望的,他的獻身精神更是在他回國后展露無遺,他申請住在學校里搞科研,將自己身上的希望傳遞給新一代的年輕人。
傅雷本人性格是十分剛正的,他教導兒子做人須備一顆赤子之心,“所謂赤子之心……忘我的愛” (4)。他非常不喜歡為人處世耍手段、說話繞圈子的行為,同時認為做藝術之前應該先學會做人,他告訴傅聰:“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所以做藝術家先要做人” (5)。正因為如此,傅家兩兄弟一直待人十分虛心謙和,哪怕他們備受人們稱贊時,仍以一顆赤子之心處于這個世界。
(二)修學之道
在兒子學習與工作的問題上,傅雷非常注重學習態度的端正與否,且堅持不以名利為目的做學態度。傅家兩兄弟最終也學問修養與道德修養雙豐收,一個只沉浸于音樂的海洋中靜心做學,將大量寶貴的時間留在做音樂上;一個則在回國后主動申請住校,一心一意地搞科研。
學會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是傅雷在談論修學問題上的有一大觀點。在傅聰初到國外時,他時常寫信督促兒子制定恰當的學習計劃,教育兒子做學要戒驕戒躁,認真嚴謹。傅聰遠離父母,在外卻能始終保持每天正常作息,規律做學,這些使得他在研究音樂時能更加有條理、不驕不躁。做人與修學是相通的,語文教育者在培養學生的人格修養時同樣可以借鑒其中的方法,幫助學生們形成制定計劃的好習慣,使他們學會在人生中處理任何事情都有條不紊。
除此之外,自我批評精神也是一個成功人士所必須具備的品質之一,通常合適的自我批評恰恰是大多數人做不到的,傅雷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兒子證明了并教育他做學時勿忘時時自我批評,他說:“靠你自己警惕……一個人對自己的獨白是終身不會完的”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們通過寫出自己的感悟,充分調動自己的理性細胞去反思與進步。
(三)生活之道
雖然傅雷對孩子們非常嚴厲,也是一個非常看重學問的父親,但他仍常常教育孩子學會勞逸結合,提出生活不能只有工作的觀點。他反對一心閉門自學的生活態度,認為這樣會讓自己的思想和信念變得狹窄,反而多與自然接觸能讓生命變得更活躍。傅雷多次在信中囑托傅聰到森林和博物館走走,他希望兒子體會一下陶淵明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式的生活。對于學生的人格教育來說,單純的課堂教學是不足以起到顯著作用的,學生穩定健康的人格還需要教師們課外的引導與教育。多學習一些課本之外的知識例如閱讀健康的課外讀物,多進行一些課外實踐活動例如讓同學們多參加有益的講座、開展主題班會等等,這些方式都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提高生活與學習的興趣,體悟生活中的美好,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形成優秀的人格素養。
在家庭中的相處之道上,傅雷也是很有見解的。他常教導兒子要懂得夫妻間和平相處的道理,他根據自己家庭生活經驗的總結,勸告兒子學會夫妻兩人遇事要共同商討,做任何事要顧及對方的感受,不能再將自己看成一個孤立的人了。同時傅雷又強調,無論何時都應該用理智控制住感情,平平淡淡才是愛情的常態。在經歷了轟轟烈烈的戀愛時期而走入婚姻殿堂后,要學會理解與適應逐漸平實的感情生活,盡量縮小自我,夫婦間多些理解和包容,不把煩悶的工作情緒帶到家庭生活中。傅雷的這種家庭觀不僅使他自己與夫人朱梅馥幸福地生活到了人生盡頭,充分享受到了愛情的甜美,而且幫助傅聰找到了十分賢惠的妻子,盡管因為中西文化的巨大差異,兩人最終沒能白頭偕老,但妻子的盡心支持對傅聰成功的音樂生涯是起了極大作用的。
注釋:
(1)高山編,傅雷著:《傅雷家書》[M],中國文聯出版社2017年版,第171頁
(2)高山編,傅雷著:《傅雷家書》[M],中國文聯出版社2017年版,第223頁
(3)高山編,傅雷著:《傅雷家書》[M],中國文聯出版社2017年版,第170頁
(4)高山編,傅雷著:《傅雷家書》[M],中國文聯出版社2017年版,第234頁
(5)高山編,傅雷著:《傅雷家書》[M],中國文聯出版社2017年版,第234頁
參考文獻:
[1]高山編.傅雷著:傅雷家書[M].中國文聯出版社,2017.
[2]鄒娜:《語文教育與人格教育》——以《傅雷家書》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學科教學(語文),碩士,2016.
[3]閆杰:從教育心理學角度淺談《傅雷家書》[J].求知導刊,2016(8):158.
[4]唐延君:論《傅雷家書》體現的藝德修養與審美觀[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4(3):173-176.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