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嬌嬌
摘要: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現代網絡熱詞的傳播已成為網絡高速發展的顯著表現。作為一種新的文化景觀與語言方式,網絡熱詞已逐漸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引起越來越多關注。本文從網絡熱詞的發展與特點出發,探索網絡熱詞的發展給人們帶來的影響及其意義。
關鍵詞:網絡熱詞;發展;影響
一、網絡熱詞的概述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微博、微信等新型網絡媒體的不斷發展壯大,以這些網絡條件為載體的網絡語言也逐漸發展成了一個獨特的網絡群體——網絡熱詞,亦稱網絡流行語。網絡熱詞作為一種新型詞匯,是指在一定表達范圍內,由網民在網絡上創造的公認性詞匯。創立之后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象和社會事件。網絡熱詞主要指人民通過網絡,使用網絡工具如微信,微博,qq,博客等進行聊天所使用的語言詞匯,也多指隨著電子和網絡交際工具的出現而逐漸產生的一種特殊的語言變體,從而在網絡上流行的非正式語言,例如,詞匯,短語和句子。網絡熱詞的發展可從兩個角度探討,首先是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關于網絡熱詞的研究不在少數,如《紙媒中網絡熱詞使用狀況的探究》,《從“Duang”的走紅,看新媒體環境下的文化跨圈層傳播》,《從報刊標題“網絡熱詞”的運用看新聞語言規范化》等。不少研究者試圖從語言學的角度探討網絡熱詞的發展,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報刊媒體對網絡熱詞的各種研究屈指可數。因此,網絡熱詞作為一門即涉及傳播學又涉及語言學的交叉學科,要相對它進行深入研究應該先了解其基本含義,在深入探究其本身的特征與問題,為進一步的實踐提供理論指導。
二、網絡熱詞的發展
從2008年開始,中國發生的一系列意義非凡的大事使網絡熱詞發生了質變,如汶川地震出現的范跑跑,豬堅強;打醬油;很黃很暴力;嘿咻嘿咻等。從此,網絡熱詞從自我關注,無痛呻吟開始向社會熱點問題轉變。2009年,貼吧成為網絡熱詞的主要繁衍地。與之前不同的是,百度貼吧在七月份出現的“第一神貼”由“賈云鵬,你媽喊你同家吃飯”衍生出多個不同的版本。2011年,新聞事件與網絡熱詞緊密相連,在網絡熱詞的發展中成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2012年,影視作品的出現衍生出新的網絡熱詞,如源自《甄嬛傳》中的“元芳體”和“甄娛體”不僅爆紅網絡,也深得“民心”。還有之后的“神曲”——《江南style)》風靡全球。習近平主席在2012年的11月首次提出中國夢構想,實現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此后“中國夢”走紅網絡,也因此堅定了中國人民自富自強的信念。
從2012到2016的短短5年間,網絡熱詞通過多個網絡平臺不斷發展,經過了多次飛躍以后,形成了一片繁榮景象。活躍的網絡熱詞得使用不僅豐富了現代漢語的表現形式,而且使交際語言多樣化,可以稱得上一種充滿活力且不斷創新的新的語言途徑。不可否認的是,網絡語言隨意性太強,缺少規范,許多網絡用語違背現有的語法規則,這勢必會影響普通話的推廣和現代漢語的規范,但網絡熱詞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如語境依賴性強,缺少傳承性,持續時間短,因此,它的負面影響不會太持久。由于網絡語言自由化的特征,對于網絡用語的語法現象的研究會越來越多。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網絡進一步的發展,網絡用語也會隨之發展,未來網絡用語的使用會更加頻繁,現代漢語也會隨之豐富生動。
三、網絡熱詞的影響
網絡熱詞的產生與發展不只是與網絡的發展有關,而且也是其背后的語言文化與時代發展結合的產物,即網絡熱詞事物與許多事物是息息相關的,一種創新思維的發展勢必將會對對其它事物產生影響。羅杰斯認為創新的結果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并不是單向而行的,如直接的相對于間接地,可預料的相對于不可預料的,滿意的結果相對于不滿意的。羅杰斯在《創新擴散》一書就提到關于創新產生的社會影響問題“創新幾乎對一個社會系統每一個人有負面的影響”,我們應該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創新,用辯證的態度去看待創新。
四、結論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及人們網絡意識的增強,網絡熱詞逐漸走向大眾,走向權威,也逐漸凸顯出社會的多元化和復雜化,但網絡熱詞作為從小眾走來的一種新穎的網絡語言,其低微的出身將會成為網民發泄和自由表達的窗口,使網絡熱詞逐漸成為新的全民表達方式,因此它的影響也是很多面的。首先,它能夠維護社會的穩定,主要表現在反貪污、輿論監督、表達公民權利、情緒發泄等等方面,也有利于豐富傳統文化和網絡文化。這是它的積極方面,當然它也有消極的一面。因此,要想使網絡熱詞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廣大網民要自律,政府要正確引導,并頒布相關法律予以約束,社會頂尖人才要積極推動,只有各方齊心協力,才能使網絡熱詞發揮最大作用,豐富人們的語言交際。
參考文獻:
[1]徐迅雷,五岳散人,秦平.2010年度網絡熱詞背后的法治元素[J].法治資訊,2011(1):58-60.
[2]陳燕俠.網絡熱詞的時代心理和精神特征[J].語言研究,2011(11):115-116.參閱互動百科(http://www.baike.com)詞條:互動百科、年度十大熱詞
[3]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4]李渝勤,孫麗華.面向互聯網輿情的熱詞分析技術[J].中文信息學,2011(01):48-59.
[5]2010年流行“網絡熱詞”解讀[J].秘書之友,2011(1).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