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躍
摘 要: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藝術指的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語文教學規律和審美性原則,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各種關系,把語文知識和信息正確有效且藝術性地傳遞給學生,將使語文課更加生動形象。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言藝術技巧;教師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7-12-26
所謂語文教學語言藝術,就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語文教學規律和審美性原則,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各種關系,把語文知識和信息正確有效地傳遞給學生的語言技能活動。那么,語文課堂教學在運用語言時,有哪些藝術技巧呢?
一、 言之有物,每舉中的
“物”是指語文教學的具體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講課不應夸夸其談、信口開河,而應言之有物,論之有實,并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意識地把已學知識與未學內容聯系起來,把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有意識地穿插有關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軼事、成語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實教學內容,做到言之有物、每舉中的。
二、 言之有德,文質兼美
言之有德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的德育因素,在講授文化科學知識的同時,把滲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結合學生的實際,水乳交融地闡發出來,并通過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從而把知識教育、文藝教育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統一起來,對學生起到積極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禮貌文雅的語言,使教學語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時,又不失文學色彩,盡力做到文質兼美。
三、 言之有理,領悟其中
“理”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俗話說,有物講理,理清楚;無物講理,理難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言之成理,論之有據,以理服人,注意從已知到未知、從感性到理性,注意觀點和材料的統一,要讓言語的力量征服學生,使學生從中領悟道理,并心悅誠服地接受指導。
四、 言之有序,條理清楚
“序”是指語文教學語言的邏輯性。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每課教材做深入鉆研和細致分析,弄清要講的語文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其確切的含義及其規律,精心組織教學語言解讀,確定怎樣開頭,怎樣過渡,哪些應該先講,哪些應該后講,哪些應該貫穿課程始終,怎樣結尾。這樣在“序”上多下點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講解就會條理清晰,使學生在重點、難點、疑點等關鍵問題上能夠得到透徹的理解。
五、言之有啟,探究反思
思維規律告訴我們,思維啟動往往以驚奇和疑問開始。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多為學生制造懸念和創設意境,使學生不單純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解決,這樣就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渴望,使他們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并發展智力。為此,教師課前要精心備課,設計好預習習題和課間提問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去聽課。課中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還要注意運用發散性提問、開拓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
六、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在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帶著飽滿的熱情講課,做到情動于中,形諸于外,教師還要善于創設情境,以形象為手段,以美育為突破口,以情感為紐帶,使學生心理處在興奮狀態,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審美創新教育,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七、言之有輔,生動形象
適當的體態語能很好地輔助有聲語言,增強表達效果,更好地突出重點。如教師講授感情成分濃厚的觀點和事件或課文時,假如能在情感、語氣、語調、語速變化的同時,再輔之以適當的面部表情或相應的手勢動作,則更能加強語文教師情感信息的發射和傳遞,加深學生對教師有聲語言內涵的理解。 同時在現代語文課教學中,僅用語言教學已略顯單調,可將現代科學技術成果作為手段,在語文教學領域里使用,并作教學語言的輔助和補充,使語文課更加生動形象。
參考文獻:
[1]喬麗新.淺談語文教學中語言藝術的應用技巧[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6).
[2]張治平.談語文教學中語言藝術的運用技巧[J].甘肅教育,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