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章
摘 要:培養的人才如何面對國際高等教育的人才競爭,已經成為云南省政府和各高校都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文章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云南高校本科教學評估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并提出解決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教學評估;對策;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2-0009-01
目前,云南省和全國一樣正在建設“雙一流大學”,培養的人才如何面對國際高等教育的人才競爭,已經成為云南省政府和各高校都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對云南省高校本科教學評估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進行研究。
本科教學評估對于國家來講,主要是進一步加強國家對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宏觀管理與指導;對于學校來講,主要是發揮評估的鑒定、反饋、導向、激勵、監督和決策等作用。21世紀,“質量保障”已經成為全球教育界和其他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的問題。
云南省于1999年啟動專業評估工作。2004年,開展了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合格評估);2008年,開展了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內涵評估);2012年,啟動了高職特色評估;2014年,開始云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專業評估工作。云南省高校教學評估工作以政府為主導,引入社會評價機制,積累了一定的評估經驗。同時,一些本科院校評估工作才剛剛起步,甚至還沒有正式迎接過評估。
(1)云南高校教學評估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評估工作中出現了簡單化、庸俗化等問題,個別高校存在為應付上級而評估的現象。二是教學評估主體單一,教學評估沒有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三是評估重硬性指標輕軟性指標,評估中對軟性指標不夠重視。四是迎評工作重結果輕過程,綜合評估存在重宏觀輕微觀、重整體輕過程、重學科輕學生,重科研輕教學,重形式輕實質的現象。五是評估指標缺乏高校的分類分層,不同類型、不同層次高校的專業辦學水平評估采用同一標準的做法不夠科學。六是評估內容不夠全面,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缺乏連續性、全面性。
(2)云南高校教學評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原因分析。一是從辦學體制機制上分析,主要是辦學定位不夠清晰,專業導入機制不健全,缺乏專業的自我評估機構。二是從影響評估工作質量的主要因素上分析,主要是評估指標體系不夠科學,組織工作不夠嚴謹。三是從教學評估實際效果不夠理想的成因上分析,主要是社會、學生以及家長還未成為主要的評估主體。四是從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因素上分析,主要是校企合作機制不夠完善,對學生能力培養關注不夠。五是從人才培養模式和就業單位的層面上分析,主要是畢業生知識結構不夠合理,能力和素質結構有欠缺,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
(1)深化本科教學評估的改革創新。評估要充分體現“對國家負責、為學校服務,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位”的理念。評估不僅要促進資源的優化,更要促進學校文化的引領;既要促進學校有形資源的增加,又要促進無形資源的增加;既要積極爭取外部(如主管部門)的支持,更要激勵自身、完善自身,回歸高校教學本身。
(2)堅持標準,強化措施。一是建立健全評估的地方性政策法規體系。建議省人大制定云南高校教學評估地方性法規,省政府制定云南高校教學評估指導意見,省教育廳制定評估標準、辦法和制度及實施細則等。二是進一步完善“五位一體”的本科評估制度。建立云南省高校專業認證制度和專業排名制度,完善云南省高校重點(特色)專業建設制度。三是理順高校本科教學評估體制、完善評估機制,建立高水平的評估專家隊伍。首先是建立多元評估體制,其次應盡快建立科學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教育評估模式和評估機制,再次是建立云南省高校專業評估專家隊伍。四是正確處理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的關系。教學評估不能僅僅著眼于硬件評價,還要充分重視軟件評價,特別關注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交流、教學模式與方法創新等。五是探索構建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多層次教學評估體系。主要是評價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學業。六是實行分類分層的評估辦法。把云南省高校分為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本科院校、高職院校又分別分為在昆明的高校和各地州(市)的高校兩類。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評估要突出地方性和應用性,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作為評估的重點。七是強化評估工作的整改、落實。對評估整改落實等工作進行巡視督查(納入地方高校黨委工作范圍),把教學評估作為對高校及院(系)領導班子、教師進行考核評價、兌現獎懲的重要依據,并作為國家項目扶持和撥款的重要參考。
總之,高校教學評估只有構建一套科學、完善的本科教學評估的管理與質量監控體系,形成質量保障的長效機制,才能真正實現通過評估從根本上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延保.中國高校本科教學評估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林素川.省級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及評估體系改革探索[J].中國高??萍?,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