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獻策
[摘要]把集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齊心協力勇敢向前,堅持不懈,自強不息,甘愿奉獻,艱苦創業的女排精神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價值、目標等緊密相連,把女排精神貫穿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使學生深刻理解女排精神,并體現在行動中,具有特殊的教育引導作用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女排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一致性
[中圖分類號]C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8) 04- 0060- 02
女排精神,已經超越體育競技比賽項目,成為中華人民齊心協力,頑強拼搏,為祖國獲得榮譽的精神動力。女排精神反映的是中華兒女力爭上游的精神風貌。這種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有相通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指導意義。
一、女排精神概述
(一)女排精神的由來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排的歷史文化遺產,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之后的經驗總結。女排精神的基本內涵可概括為: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艱苦創業精神;自強不息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詮釋了“為國爭光、無私奉獻、團結友好、堅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
(二)“女排精神”的關鍵要素
1.集體為先、團結合作的精神。集體主義精神是女排獲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因素。排球項目是集體項目,單憑個人的力量很難取得勝利。在比賽當中相互配合,從發球,傳球,扣球,到戰術,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隊員的默契協作。隊員們以郎教練為核心緊密地團結在一起,賽場上密切合作,戰勝一個又一個對手,最終走向勝利。
2.努力奮斗,堅韌不拔的精神。為了實現奪冠的夢想,中國女排不拍困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平時的訓練場上灑下了隊員們多少的汗水,不論白天黑夜,不論刮風下雨,不論傷痛與否,隊員們始終一步一個腳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訓練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自我。就是因為無數個艱苦的日子,造就了超越自我的中國女排。尤其是在面對困難、挫折的時候,困難、挫折沒有阻擋女排勇往直前的精神,女排越挫越勇,百折不撓、百煉成鋼,始終不忘自己的夢想,為了實現夢想不懈努力奮斗。這種精神不僅僅是女排精神,更是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勇氣和行動的體現。這種精神也將激勵后來人。
3.敢于承擔,默默付出的精神。排球是一項集體運動,在這個項目中,每位隊員都有自己的占位,自己的區域,發揮著自己的作用。隊員們每個人負責好自己的責任田,盡職盡責,在比賽中相互需要,彼此配合的時候,都能都積極踴躍地站出來,配合好其她隊友,把別人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來做,勇于擔當,積極應對激烈的比賽現場。就是由于每位隊員技術過硬,能夠在自己的占位上發揮自如,承擔起區域責任,又能在緊急時刻挺身而出,配合全局,每位隊員的勇于承擔,默默付出,造就了中國女排的勝利。
4.為了夢想,永不放棄的精神。為了實現心中夢想,不顧一切為之努力的時候,就是離成功最近的時候,中國女排做到了。最終實現了中國人的夢想。因為有了夢想,中國女排克服重重困難,戰勝艱難險阻,穿越千山萬水,在危險境地絕處逢生。就是因為在每一個人心中,在女排這個團隊中,都有一個熊熊燃燒的夢想,女排甘愿為這個夢想忘我拼搏。
二、“女排精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相連
(一)“女排精神”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形。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女排運動員把愛國的熱情體現在實際行動中,她們在訓練中刻苦異常,在賽場上頑強拼搏,用汗水、成績和榮耀闡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女排精神”引導了積極向上的思想,促進和諧思想的傳播;“女排精神”起到整合動作、指引規范、確立目標的作用;“女排精神”讓人們懂得了有夢想,付諸行動,踏踏實實地去做,最終能實現夢想。從而塑造健康的人格。發揚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有助于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女排精神”詮釋了社會主義榮辱觀,展現愛國主義。胡錦濤提出,要引導青少年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女排精神”從一方面展示了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容,主要體現在“以熱愛祖國為榮”這句話里。祖國的利益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去維護、爭取。中國女排為祖國獲得了榮耀,振興了中國人民的氣勢。給大學生指明了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了榜樣式的行為準則,引導大學生養成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腳踏實地俯下身干實事,總結經驗,不斷創新。
(三)“女排精神”增強了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發揮了文化傳承作用。女排精神把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體育精神承載著“競爭、團結、協作”的核心價值取向,極具凝聚力、感染力和號召力,是體育的支柱和靈魂。奧林匹克精神側重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給人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樹立了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標。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作為特殊的文化現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女排精神在賽場上忘我比賽、團結協作、為國爭光、信念堅定,這種精神是對國人精神的洗禮,對大學生也是一次再教育,加強了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女排精神”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女排精神培養大學生集體團隊合作意識。在賽場上,中國女排不是每個人在單獨戰斗,而是十二個人十二顆心連在一起,奮勇奪冠。集體主義精神,團隊合作意識是獲得冠軍的最好解釋。女排精神為大學生處理小我與集體關系提供了強有力的說明。
(二)女排精神培養大學生迎難而上的精神。頑強拼搏的精神是中國女排獲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法寶,更展示了中國人骨氣和力量。摔倒了女排隊員再站起來,受傷了繼續訓練,面對威脅性的對手時,毫不畏懼,迎難而上克服重重困難,比分落后時繼續努力,最終反敗為勝,走向勝利的領獎臺。女排不僅戰勝了國際上強大的對手,更是戰勝了自我這個難以克服的對象。頑強拼搏迎難而上不但是“女排精神”的精華,更是體育精神的升華。
不怕苦不怕累,遇到困難不低頭的女排精神就是大學生學習的榜樣。大學生們應該克服自己弱項,全面提升綜合素質。迎接挑戰,面向未來。
(三)女排精神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基礎工程,是促進中華民族振興的重要工作。女排精神就是愛國主義的一種具體體現,中國女排之所以取得如此光輝的成績,就是憑借著女排隊員對祖國深沉的熱愛。在這種愛國情懷的指引下,她們以苦為樂,忍常人不能忍,做到了常人不能做,最終達到世界頂級水平。她們懷著在賽場上“升國旗,奏國歌”的愛國熱情最終實現了目標。這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思想的鮮活教材。
把女排精神帶人思想教育課堂,培養大學生把自己的理想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把對祖國的熱愛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思想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的行動中。在實際行動中不斷發現自我,完善自我,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
四、女排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一)通過看比賽產生共鳴。用感人的例子引導學生產生共情,這有助于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鼓勵作用。在給大學生上思想政治課相關話題時,組織大家一起觀看比賽,把學生帶人比賽場景,讓學生深切地感受賽場上隊員們的一舉一動,幫助同學們分析現場的情況,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自己感受到隊員們的崇高信仰和愛國情懷。激蕩洗滌思想,讓女排精神轉化為學生的情感,使課堂靈活有效,提高大學生細想覺悟,最終引導大學生達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二)通過領悟內化于心。人的認識是通過外部對象對內部智力的影響逐步內化而成的。教育的過程就是把外化轉化為內化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過程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內化,就是把社會所需的思想政治品德轉化為教育對象的內在品質。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把外在的優良的品質內化,才能發揮作用。在觀看比賽的基礎上,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女排精神,相互分享感受,最終內化于心。
(三)通過實踐外化于行。人的認識第二階段是外化,就是讓大學生把個人的思想轉化為行為,形成習慣。外化的過程是把思想道德品質付諸實踐的過程,也是也是慢慢形成個人習慣的過程。是內修于思、外修于行的相互統一,是知行合一的重要階段。外化于行的過程也是理論聯系實際,并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重要階段。引導大學生把女排隊員體現出的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有利于大學生慢慢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更好地為社會貢獻光和熱。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認為,歷史的過程就是人的勞動實踐誕生的過程。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最終促進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發揚女排精神,為夢想而奮斗。
女排精神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女排隊員們所展現出的奧運精神:愛國、追夢、團結、拼搏、堅強、超越激勵著中華兒女,也激勵著祖國未來的接班人當代的大學生,把中國女排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貫穿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導學生把女排精神轉化為實踐,體現在行動中,有利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在實際行動中不斷完善、發展。
參考文獻:
[1l楊捷.當代“女排精神”研究回[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13.
[2]程惠哲.發揚女排精神禮贊女排氣質田[J].人民論壇,2016(8).
[3]羅蓉芳.拼搏,永恒的精神寫在中國女排首次奪取世界冠軍三十周年之際[N].閩南日報,2011 - 11 - 16.
[4]張立順.體育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的探索[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6(3):59 - 62
[5]朱雄.論中華體育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聯性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 (10):31 - 33.
[6]劉鵬.女排精神閃耀時代光芒田[J].人民論壇,2016(8).
[7]孔德方.女排精神對構建和諧社會作用的研究同[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2.
[8]劉湘.中泰青少年學校道德教育比較研究同[D].海口:海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