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改革開放至今,在我國實體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金融經濟也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得到迅速發展。但在目前,我國金融經濟發展速度不斷趕超實體經濟,并逐漸與實體經濟發展脫節;而實體經濟優勢不在,在未得到金融經濟的支持的情況下逐漸放緩。故而,為了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本文深入分析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之間的關聯與兩者發展現狀,并為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提供可行性建議,促進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的共同發展和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
關鍵詞 金融經濟;實體經濟;促進與發展
一、引言
二十一世紀,隨著科技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金融經濟得到迅猛發展;與此同時,實體經濟卻優勢不再。但隨著金融經濟的發展,各類金融機構如雨后春筍不斷出現,原有的實體企業卻不斷面臨發展危機而得不到金融的支持。目前,不少的金融企業并沒有真正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的助益作用,反而使實體企業發展規模不斷萎縮。在經濟發展增速不斷放緩的情況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更大的挑戰,迫切需要金融經濟的支持與促進。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發改委提及要進行金融的強監管,注意防范金融風險,并協調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系,促進兩者的協調發展以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轉型和發展。由此,本文分析實體經濟與金融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為研究目的,提出改進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現狀的若干建議和策略,以促進我國經濟快速平穩發展。
二、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概述
在經濟學觀點中,實體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石,包涵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社會得以穩定運行、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的基礎;金融經濟則是實體經濟的助推器,是虛擬產品。在這個觀點中,實體經濟包括現代社會各類產品從生產到運輸再到消費的整個過程,以實體物品為主要載體;而金融經濟則以物品的增值為主要載體,以資本化運作的方式來進行貨幣的運轉和增值。
由此,我們可以就看出,實體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石,金融經濟發源于實體經濟,其本質作用是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服務。金融經濟是虛擬化的,一旦脫離實體經濟將逐漸泡沫化,最終將導致貨幣貶值和金融危機。但反之,若實體經濟完全脫離金融經濟,將缺少發展的活力,成為一臺人工動力的機器。兩者缺一不可,相互協調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發展關系
(一)實體經濟決定金融經濟的發展
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財富的發展基礎的物質,不管財富以何種形式出現,其最終落點都是物質。而縱觀世界發展的歷程,實體經濟的發展隨著人類社會的形成而形成,但金融經濟的發展歷史則只有幾十年。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金融的出現是實體經濟在發展在一定時期時才會出現的,而實體經濟是金融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正是由于實體經濟的發展繁榮,金融經濟為了降低商品在市場中流通的成本而逐漸演化形成。
(二)金融經濟反作用于實體經濟
總結金融經濟的形成過程,是為了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而市場存在的基礎則是實體經濟。因而,我們知道金融經濟的作用是為了支持和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一方面,金融通過對社會閑散資本的集中,然后將其進行市場配置,輔助市場經濟運行;另一方面,金融在這個集合和分配的過程中實現對資本的增資過程,金融由此得到發展。當市場經濟發展越繁榮時,金融所得到的資本配置規模越龐大,對市場發展的反作用力越大。
四、我國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現狀
(一)實體經濟回暖面臨巨大壓力
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我國實體經濟也在面臨著發展增長瓶頸。在十八大會議中,我國提到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為促進,實體經濟不斷增長。然而,實體經濟要在現行全球大環境下迅速升溫仍然并非簡單。首先,我國實體經濟的總體利潤率并不理想,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和人口紅利的消失,我國實體企業的勞動力成本正逐年上漲;且由于實體經濟在供給和需求的不匹配,造成許多實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產能過剩等問題,面臨改革的嚴峻挑戰。與金融行業企業相比,實體經濟的利潤空間更小且增速更小,與信息科技發展速度匹配率更低。此外,收到土地、水資源等的生產那要素限制,實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巨大壓力。
(二)金融經濟對實體經濟支持不足
由于制造業等生產要素和人力資本成本的上漲,實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但與此同時,金融經濟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進步,對資源配置的效率逐漸提高,資本增值速度明顯提高,且利潤空間被不斷發掘。此外,由于金融經濟的高回報,其能夠通過對自我的不斷投資和增值得到更多的利潤空間,于是對實體經濟的投資和增值會是第二選擇。由此,這就形成了兩者發展的不匹配,再加上目前對金融經濟的監管制度環境還未完備,金融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明顯不足。
五、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有效發展的策略
(一)提高政策監管力度
在金融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其高收益的同時也意味著高風險。如果一旦失去監管環境和預警制度,將很容易面臨泡沫。因此,對于金融經濟的發展,應逐漸提高其監管力度,完善監管制度,對于潛在的金融風險盡早預警和防范。在完善的監管環境下,再對相應的金融產品進行引導,提高金融產品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
(二)創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產品
實際上,金融產品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媒介,是資本進入實體經濟的方式。在金融資本進入實體經濟之前,一般來說會形成特定的金融產品,進而注入金融市場。因此,為了提高金融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可以通過創新金融產品,結合實體經濟發展特點設計相應的金融產品投入實體經濟。在有了金融資本的保障,實體經濟將有更豐厚的要素投入生產運作中,注入新的活力。創新金融產品,將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實體經濟,為社會資源配置和實體經濟的發展助力。
(三)協調金融經濟發展業態
在目前我國的金融經濟中,商業銀行占據巨大的比重;在實體企業融資過程中,信貸仍然是最主要方式。因此,為提高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現有的商業銀行需要創新對實體經濟中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將銀行與實體企業鏈接,在提高服務水平的同時降低融資成本。
參考文獻:
[1]張曉樸,朱太輝.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反思[J].國際金融研究,2014, 3: 43-54
[2]張成思,張步曇.再論金融與實體經濟[J].經濟金融化視角,2015, (6):56-66.
作者簡介:
任世贏1997 男 河北人 江西財經大學本科學生 專業:國際投資與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