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美伊
摘 要 世界經濟全球化以來,新型的知識型經濟形態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擴張,從中衍生出的文化創意產業,顯著的影響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一個地區的競爭力水平。隨著經濟形態的發展與變革,中國陶瓷產業尋求新的發展出路已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瓷都景德鎮擁有上千年積淀的歷史文化、精湛陶瓷工藝技術以及得天獨厚的陶瓷文化與藝術資料。面對當前固有經濟模式下陶瓷產業發展的緩慢與弊端,從傳統陶瓷產業向創新性的文化創意陶瓷產業發展是必然的選擇。通過對陶溪川的實地考察調研,同時借鑒其他發達文創產業經驗,指出其發展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之處,提出進一步發展建議。
關鍵詞 陶溪川;商業運作;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引言:
我國的陶瓷產業古已有之,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從傳統到現代,風風雨雨已存在了上千年的時間,隨著世界經濟形態發展模式的改變,以往的發展模式需要跟隨時代發展做出轉變。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當今世界的經濟逐步邁向多元化發展,消費趨勢和經濟增長方式也必然隨之發生改變。陶瓷雖經歷千年發展,但它的功能和流通方式基本沒有太大變化。如今,一系列新型餐具、文具、茶具等產品踴躍出現在市場上,大有取締陶瓷產品的趨勢,如玻璃制品、變性紙制品、金屬制品、塑料等,使得傳統陶瓷產業的市場愈發縮減。同時市場上流通的高端瓷器和低端瓷器質量參次不齊、魚龍混雜,有些不良商家更是以次充好,混淆視聽,使得消費者對陶瓷產品存在誤解。陶瓷產業的資源耗竭的危機也正在慢慢靠近。本課題正是從陶溪川商業運作的角度分析討論景德鎮陶瓷文創產業的發展,旨在為如何排解消化陶瓷產業面臨的壓力提供自身的一些見解與看法。
一、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特殊性
1.陶瓷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之間的互動
現代的陶瓷產業中,用來生產加工產品的時間相對很少,絕大多數時間都花費在研發、營銷、運輸、采購、儲存、售后等方面,而這些也正是文創產業所覆蓋的領域。因此為了更好的發展陶瓷產業,它應與文創產業的互動關系日益緊密,陶瓷生產企業的專業化服務投入大幅度增加,使得陶瓷產業和文創產業間的互相依賴度越來越大。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整條產業鏈的效率,這也就使得產業鏈的運轉效率愈發依靠文創產業的發展程度,促使兩者在產業鏈逐步融為一體。文創產業的不斷發展升級,陶瓷產業也就有能力利用全部資源來集中發展其核心業務,提高其運營效率,這也正是陶瓷產業與文創產業深入互動的結果。
2.陶瓷產業有效切入文化創意產業
由于文創產業與陶瓷產業之間的互動日益緊密,以文創為核心的某企業將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相互連接起來,促使陶瓷生產企業的核心逐漸的從生產制造轉向文創。陶瓷企業為了能夠提升其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迎合不同群體消費者的需求,常常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按照消費者的需求進行個性化設計等研發工作,陶瓷企業由以前向消費者提供產品,轉變為提供產品與服務的整套解決方案,導致以往具有顯著陶瓷產業邊界特征也逐漸變的不明朗,加工制造在陶瓷產品整條產業鏈價值的比重日益減少,逐漸被文創代替。在產品同質化的今天,文創才具有差異化,因此陶瓷企業與文創產業的融合有助于幫其找到新的發展方向,保持競爭優勢。
3.陶瓷文創產業強調文化創意
陶瓷生產不僅是制造性產業,而且還是文化產業。作為文化載體的一種,陶瓷從人類文明開始,它的發展就與文化密切聯系。某種意義上講,陶瓷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售后服務等整個過程都是文創的活動,同時以上過程也是 “情境”創造的過程。企業的作用不僅僅是產品提供,更多的是情境的創造。情境的創造,不僅是產品本身的文化的創造,而且還有銷售和服務等引發的文化感受的創造。前者利用產品的內涵設計融入文化創造,利用新產品發布會或者投放廣告等手段進行宣傳,后者須精確把握陶瓷產品的文化內涵,賦予陶瓷產品文化寓意,實現情景創造。
二、文創產業商業運作模式分析
1.景德鎮文創產業商業運作現狀
景德鎮產業發展一直都將發展文創產業放在首位,經過多年的發展,景德鎮陶瓷產業現已培育孵化出陶瓷文創產業實體的數量達三千家之多,其中有10家單位被評為江西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有3家被列入江西省文創服務業聚集區。2016年江西舉辦了旅游商品大賽,景德鎮共送選20件瓷器,其中11件獲獎。其中青花脂紅瓷具系列產品還榮獲大賽特等獎,且已完成“三連冠”殊榮。特別是作為是排頭兵的陶溪川多年來堅持以陶瓷文化為核心,以手工藝術為特色的發展理念,創建了國際陶藝村、陶藝創意谷、明清窯作遺存園和紅店粉彩工廠的四大板塊模式,形成了一條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的“陶瓷文創產業”,這也成功吸引了近800 余家企業入駐景德鎮;企業當中不乏包括迪士尼動漫夢工廠、開元曼居等國際知名品牌;同時通過舉辦陶瓷創意作品展和陶瓷創意藝術交流會等活動,這里也成為“景漂”等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2.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商業運作的不足
雖然景德鎮的陶瓷文創產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其發展中仍然存在著很多不足,例如在傳媒服務業,日用陶瓷設計中青年人才的缺失,設計資源緊缺等問題。并且因為產業模式的片面化,擁有綜合性的產業結構鏈的企業少之又少,在以前主要是通過為發達國家代工生產來獲取代加工利潤,大部分利潤都被大大國家攫取。而陶瓷生產作為一種“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如果只靠大批量生產低廉粗制陶瓷或為國外企業提供代加工模式,那么只能獲得的利潤是非常少的,并且大批量生產也會嚴重危害到環境。因此目前所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是,很多高端瓷器品牌,雖然終端產品盈利水平很高,但我國僅僅是其代加工基地,與高利潤無緣。而本土陶瓷企業又面臨著質量無優勢、傳播方式過于狹隘、資金不足、設計創新不夠、產權意識不強、服務化程度不高等問題,這些都是影響陶瓷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三、陶溪川文創產業在商業運作上的不足
陶溪川創意產業園的創造主要是將多類藝術家和商業文化運營機構規模化地租賃或者改造因各種原因閑置的工業廠房和民間屋舍,將這些空房改造成為具有規模化的文化藝術創意密集區,這里集畫廊、設計工作間、藝術家創造室、影視娛樂、餐飲酒吧、商務辦公等設施于一體。同時將這些閑置廠房、民間房屋經改造后,也能成為新穎的建筑藝術欣賞品,而且能夠繼承和發揚城市的歷史文化,形成了新的城市發展范式,新的發展范式不僅體現在經濟實用性,而且也能實現審美的視覺、聽覺和感覺的效果。陶溪川產業園區的成功創建不僅能保護城市文化,保存人們的記憶,也為城市的創新發展增添了活力,使得現代與歷史共存、時尚與傳統并舉的新景象。
雖然陶溪川文化產業創意園具有以上優勢,但是我們也應清楚的認識到,當前陶溪川文創產業的發展仍具有較多的自身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缺乏龍頭
盡管當前景德鎮的陶瓷民營企業有將近4000家,在陶溪川文化產業園扎根的就有200家左右。但是缺乏一家具有知名度的大企業。除此之外,由于對“景德鎮陶瓷”品牌的樹立和維護,導致民營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互相壓價、仿制成風、附加值下降等問題。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回報額度最高的就是創新這一源動力,而當前景德鎮企業雖然數量多,但是規模小、資金少、沒有人才積累、缺乏創新,這些企業并沒有成為創新的主體。
2.激勵機制不健全,人才流失嚴重
陶瓷制作是手工藝產品的代表,只有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才能夠體會陶瓷的美妙之處,具有極高的時間成本,當前面臨著巨大的技藝傳承問題。雖然在景德鎮辦有景德鎮陶瓷大學,是國內唯一一所陶瓷行業高校,每年為陶瓷行業輸送大量人才。但是由于景德鎮地處江西腹地,經濟發展程度不高,而深受傳統技藝影響的創作者會失去創新的能力,導致人才流失嚴重,大家紛紛奔向發達地區。而配套人才激勵制度長期處于無人監管的地位,也加速了人才流失的速度。
3.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不完善
1999年時,景德鎮陶瓷就注冊了原產地證明商標,并且在2005年取得了原產地域產品保護。雖然經過各界的努力,“景德鎮瓷器”并未受到其他產地陶瓷的隨意模仿、贗品頻出的局面,但是景德鎮內部行業仍然有仿制、傾銷等惡意競爭手段。一些不法分子直接對名人名作進行抄襲,利用客戶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來騙取錢財。導致原作者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創造出產品,卻無法得到相應的匯報,并且很難維權,也導致了“景德鎮”瓷器價值的下跌。
四、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商業運作的操作設想
1.整合企業資源,培育知名文創企業
針對當前陶溪川陶瓷文創產業企業多、規模小的現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整合企業資源、培育知名文創企業,提升陶溪川文化產業創意園的競爭力:
一方面,要依托景德鎮身后的陶瓷文化,對景德鎮創新力量進行整合,通過開創互動的自主創新環境,推動景德鎮陶瓷文創產業的發展。在這一過程當中,政府要起到帶頭作用,破除陳規陋習,創建開放式、創新式文化氛圍,從建設的角度對陶溪川文化產業創意園進行重新規劃,大力扶持其發展,并發揮陶溪川的師范作用,創建“官民競市”的良性經濟格局。
另一方面,不斷對財政相關政策進行完善,對社會資本投入陶瓷文創產業進行鼓勵,成立陶瓷文創產業的專項資金,支持社會資金流入文創產業,從資金上扶持產業發展。通過補擔保費和擔保代償補助,鼓勵相關機構為陶瓷文創企業和個人提供擔保,調動產業和個人的極積性。
2.完善培養人才、激勵人才與引進人才三重機制
眾所周知,我國的綜合國力中僅有超過三成是源于人力資源的,二對一發達國家來說,這一數據通常是超過七成。在陶瓷文創產業發展的過程當中,景德鎮應發揮其人才優勢,通過多種渠道、多種途徑、多個層次培養陶瓷相關人才。對陶瓷人才培養機制進行不斷的完善,建立專門的陶瓷人才數據庫。在人才資源調配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通過人才中介機構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并從其他地區引進高端創意人才,豐富本地資源。制定相應的、合理的人才激勵政策,對那些卓有貢獻的人才進行機理,創造尊重人才、尊重技藝、尊重創新的良好競爭氛圍,推動文創產業的發展。
3.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知識產權是陶瓷文創產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在西方國家,文創產業就是一個版權產業。只有保障了創作者的創意,才能夠不斷的刺激人才加入到創意中來,并促進新創意的產生,從而保障了短期經濟效益以及長期文化效益。對于景德鎮的文創產業來說,知識產權保護是一項好大的工程,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發揮宣傳作用,對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進行推廣,營造一個尊重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其次要鼓勵、促使創意者對自己的產品及時的申請專利,支持著作權等級;最后,可以參照西方先進國家的經驗,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
五、結論
作為我國在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象征之一,陶瓷的歷史悠久、文化精髓深厚。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陶瓷產業也面臨著改革,通過文創產業的發展推動產業發展。通過創新和“中國風”結合、強化包裝、加大營銷力度、注重傳媒推廣,才能讓陶瓷產業有新的生機。只有把握好文創產業的發展,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園,拋棄固有經營模式,有利于投資、融資以及陶瓷產業的結構調整,使得陶瓷產業鏈形成良性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雨前,江華.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M].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98-198.
[2]黃麗萍,王余強.景德鎮旅游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模式探究[J].價格月刊,2013(8):87-90.
[3]胡甦生,胡璇.陶瓷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景德鎮陶瓷外銷策略研究[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4(6):80- 81.
[4]劉巖.走向活力的城市更新之路:DIBO,遺產活化的系統實現方式——以景德鎮陶溪川為例[J].建筑技藝,2017(11):15-25.
[5]董翠.景德鎮后工業景觀再生策略探究——以“陶溪川”陶瓷文化產業園為例[J].現代交際,2016(16): 53-54.
[6]江旺龍,童冬生,于芳.景德鎮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品牌體系建構[J].中國陶瓷,2009(6):54-56.
[7]胡甦生,胡璇.陶瓷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景德鎮陶瓷外銷策略研究[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4(6): 80- 81.
[8]李雄德,吳媛,黃勇,等.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陶瓷工業,2008,15(6): 26-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