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耿樂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實戰化訓練的深入開展,促使部隊對士官提出了素質“綜合化”的要求和能力向“實戰型”的轉變,士官人才要求的變化對我校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質量的高低,對于我校培養“三型”士官人才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是我校生存與發展的根基。通過組建專業基礎教學團隊不但可以提升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增強學員的核心競爭力、還為學校形成鮮明辦學特色和對教員的成長提供平臺等起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探索梳理找出“什么是專業基礎教學團隊—為什么要建設專業基礎教學團隊—如何建設專業基礎教學團隊—怎么保障專業基礎教學團隊”等問題的答案,對提升全室教學質量起著重要作用。
一、教學團隊建設的目標
隨著我校的定位的調整,專業基礎教學團隊目標定位必須與學校任務功能相吻合,必須與創新教學改革和士官人才培養要求相適應。概括為三個主要任務:
①提高學院教學改革的能力。提高教學團隊能力的關鍵所在是如何搞好團隊教學資源的整合和如何鼓勵和引導教員之間的協調合作,形成有效的團隊協作氛圍。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一系列教學方案的創新,有計劃有步驟地對整個教學過程(包括:課程或教學改革方向)等進行完善。②士官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集合教學資源優勢的團隊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整體教學質量。根據“三型”士官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培養目標是:滿足戰斗力生成發展需要;主要內容是:培養學員 “謀打仗、打勝仗”的能力;通過相關理論研究,逐漸發現數量接近20人時,整個團隊教學水平和質量達到最好的狀態。目前專業基礎教研室在位人員整好是23人。總數少于這一數量時會造成團隊中的資源配置不足,最終嚴重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升,但在教學的實際情況中,究竟應該選擇多少名教員組成專業團隊還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年齡分布組成:一個團隊的教學質量決定因素中,年齡的分布與組合也是相當重要的一方面,這主要是由于在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授是有其固定的規律可循的,都存在著知識生產性、傳遞性和再生性的特點,這是不可回避的一個循環規律,而合理的年齡分布與組合將是實現這一規律有效保障的重要基礎。學歷和職稱結構:在教育的具體過程中,教員自身的受教育水平會最終影響到整個教學質量,要求在整個教學團隊中應當注重對教員的受教育水平進行嚴格的考核,并形成各類教員的梯隊結合,有效促進團隊建設。學緣結構:指某個教學單位(教研室)中,從不同學校或學科畢業的人具有相同學歷(或學位)的比例。
二、教學團隊建設的內容
建設的內容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建設:(1)人員的建設,專業基礎教學團隊的規模應參考管理學上團隊規模的經驗,同時根據實際需要而定。一般以學術帶頭人1人,教學研究骨干(中堅力量)人員3-6人,年輕教員5-8人,管理服務人員1-2人,總數不超過20人為合適規模。在進行團隊的人員選擇過程中,專業基礎教學團隊建設的理論依據(2)課程建設是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首要任務,涵蓋了諸多的內容,其中包括教學體系設置、課程資源開發、具體課程建設。(3)教材建設。它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基礎,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理論指導;不僅為教學方向提供了教學內容的總體要求和知識構成,還凝結了學科建設與課程建設的集中成果。(4)教學模式革新,通過高質量地完成各類研究項目,具體涵蓋了對于教員的培養過程,培養計劃以及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教學方法及相關革新,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5)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建設,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和網絡技術、采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推進教學方法改革。(6)教學實踐場所建設。校內外實踐教學場所建設內容和場點的選擇,最終會影響到教學質量和水平、學員各方面綜合能力等,其中涵蓋了學員的實際工作能力與創新能力,這些都是保證實現士官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基礎性條件。
三、教學團隊建設的初步方案
采用(1)文獻分析法:依托學校圖書館館藏圖書資料和數據庫平臺,收集近年來軍內外與專業基礎教學團隊相關的文獻資料。同時,運用人力資源管理學、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和知識,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遴選與歸納,為本課題尋找合適的研究理論和研究方法。(2)調研訪談法:開放性的深度訪談是實質性資料收集的重要方法。項目組將對專業基礎教學團隊中現役教員、文職教員和學科帶頭人等相關團隊成員進行溝通訪談,得到第一手資料和信息。(3)統計分析法:收集相關團隊成員和學校機關對專業基礎教學團隊建設和管理方面的指導意見,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總的思維路線圖如下:
目前我校組織形態調整為是校部(系)室管理體制,在新體制下如何提高管理效率,節省公共資源,提升我校的學術群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需要把教員們團結起來,充分利用并合理使用我校寶貴的人力資本,使其實現可持續的良性發展,保證士官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科專業發展的不斷延續。梳理教學團隊建設各方面的要素,把學歷、學緣、年齡等搭配合理的教員結合在一起,互相依賴,共享資源,以學科專業建設為共同目標,合理利用校內外教學資源,創造出色的教學科研成果,同時也促使教員個人加速在團隊中的成長,培養和造就了學術帶頭人、教學骨干必將使我校教學水平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