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勝
摘 要: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高校都建立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它將原先的電子學與信息系統、無線電物理學以及信息與電子科學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全面的新型專業學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是一門理工學科,與生產實踐的關系密切,同時由于其發展時間較短,使得很多高校在這一專業的建設進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推動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我們應該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加以改進和完善,從而保障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能夠更加出色地進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電子信息專業人才。
關鍵詞: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發展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新設本科專業,我們在開辦之時主要參照了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和蘭州大學等名校的培養方案來制定我們的培養方案,在方案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惑,經過7年來的探索和實踐,對該專業有了許多新的認識,因此,我們根據湖南科技大學物理學院的實際情況重新構建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方案,努力探索該專業的專業特色。特色專業建設涉及到多個方面,其中課程體系建設是主要內容之一。
1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專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專業口徑太寬,沒有突出特色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是一門新興專業,由于仍舊處于建設和發展階段,所以很多高校在這門學科的設置上沒有進行仔細地斟酌。考慮其理工學科交叉的特點,目前很多高校在這門學科的建設過程中出現了專業口徑太寬的現狀,這樣就沒有真正體現出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專業特色。一些高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在課程設置上沒有具體針對這門學科進行課程安排和課程內容的設置,使得很多學校的這門學科與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技術沒有表現出很大的差別。這樣的現狀對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這門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十分不利[1]。
1.2 信息技術的師資力量不夠雄厚
由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正處于建設和發展階段,師資力量上還存在嚴重不足。很多高校中真正具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知識背景的教師較少,在教學過程中他們無法給學生提供最前沿的知識。一些教師都是剛剛畢業的研究生,由于初出茅廬而缺乏教學經驗,而且師資隊伍結構也不盡合理。這樣的現狀對該專業的建設和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制約。
1.3 缺乏專業的實驗實踐力度
實驗教學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建設和發展進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很多高校的這門學科教學中都安排了足夠的實驗時間,為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幫助。但是實驗教學內容顯得過于單一,絕大部分的都是驗證型的實驗,學生只需要按照實驗教材進行一些簡單的程序操作,然后記錄相關數據,最后整理實驗報告。這樣的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和研究設計能力起了制約作用。同時一些校外實習基地的創建和聯系工作也到位,影響了學生在這門學科上的實驗實踐能力的提升[2]。
1.4 教學方法和思路有待改進
很多高校的教師在教授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這門學科時,大多只是進行了專業知識的講授,對于學生如何運用相關技術的問題,教師沒有作出更深的研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雖然掌握了扎實的電子信息技術的專業知識,但是他們運用這些知識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進行改進,沿用著傳統的“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與學生交流探討的現象也很少。
2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與發展策略
2.1 鞏固專業基礎學科
由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多學科交叉專業,涉及的專業基礎理論非常龐雜,包括公共基礎類課程、基礎物理課程、電子學課程和計算機類理論課程。首先要打好堅實的數理基礎,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其次要掌握電子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具備分析和設計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進一步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理論和應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設計、集成、應用及計算機模擬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逐漸了解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和發展趨勢,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開發新系統、新技術的初步能力。以上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需要受到良好的科學思維、科學實驗和初步科學研究的訓練,系統掌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同時必須要熟知電子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加強計算機技術能力的培養與鍛煉。
2.2 打造專業特色
專業特色無法突出是當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針對這個問題,高校在該專業今后的發展中,必須要加強專業方向的課程建設,突出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特色。目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屬于新型學科,正處在發展初期階段,導致在沒有對該專業深入研究的情況下,出現口徑過寬的情況。首先,學校必須要對本專業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著重對一些具有本專業特色的重點教學內容以及難點教學內容進行改進;其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要打造專業特色可以通過豐富教學方式,突出對主要內容的學習,對理論的學時進行合理的縮短,在進行實踐操作學習的時候有針對的進行學習,讓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崗位的實際需求,開展理論研究以及專題講座等形式;同時,配備足夠的師資力量才能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作為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師,其自身必須要具備深厚的專業基礎,而且要有積極的上進心,必須要不斷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教學能力,學校可以對內部現有的教師進行強化培訓,提高教師對本學科知識的了解和認識,調整當前教師隊伍結構中不合理的地方,以此提升教學能力,充分揮各個教師的潛能,可以在結束每章教學之后,組織教師對教學的過程以及教學的效果進行總結性歸納。還可以增加專業實驗室的建設與校外實習基地的建立,重點建設表現該學科最新成果和技術的關鍵實驗室,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加強與省內 IT 企業、IC 設計企業的聯系,爭取加快校外實習基地的建立。
2.3 提升實踐能力
對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建設和發展來說,實踐教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高校普遍安排了實踐課程,但是,由于實踐教學的內容過于單一,主要的實踐內容是驗證性實驗,操作程序是固定的,操作步驟比較簡單,容易完成,缺少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力度。因此,這就需要廣大學生在學習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相關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實踐力度,例如:學校鼓勵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積極參加與其專業相關的各種競賽活動、社團活動、科技創作活動等,一方面可以加強同學們之間的交流,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到企業中參與生產方面的實踐,尤其是企業的研究項目方面,安排學生利用假期到合作企業中進行學習與實踐,讓企業融入新的力量也會促進員工的工作積極性[3]。同時,針對由突出表現的學生,應該得到該有的肯定與支持,這樣才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
3 結論
綜上所述,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蘊藏著極大的潛力,需要同學們動手取挖掘。一個專業的存在,至少要做到有特定的科學問題和特定的理論基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科學問題是如何更好的把物理知識應用到電子信息當中去,創造性地解決電子信息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會海,吳建好,鄧宏貴.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方法的探討[J/OL].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1)
[2]張東,楊守良.應用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特色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2(08):153-157.
[3]王日,王晶蕊,郭智慧,梁輝.淺析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J].電子制作,2017(0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