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再芳
摘 要:會計轉型要求培養會計人才的大學也作出相應的反應,本文擬從“業財融合”的內涵,“業財融合”與專業之間的關系,人才培養方案的重構等方面,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為例,對工商管理類“業財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初步探討。給我校學科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業財融合; 人才培養模式;會計轉型;建設方案
1 納入“業財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范圍
工商管理類是研究贏利性組織經營活動規律以及企業管理的理論、方法與技術的學科類別。我校工商管理類包括會計學、財務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會展與經濟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酒店管理等九個專業,根據“業財融合”的內涵,欲納入“業財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專業僅指會計學、財務管理、物流管理、市場營銷和電子商務(經濟學院)五個專業。
2 “業財融合”的內涵
業財融合是財務和業務的“跨界混搭”。兩個原本屬于不同類別的傳統事物之間,如果通過某種契機建立了聯系,必然會煥發出新的活力。在早期的企業管理中,財務和業務是兩條不同的線,業務制造營收數據,財務做好數據記錄。兩者在時間序列上有先后順序,所以經常會產生一些滯后效應,導致一方的數據不能及時更新。轉型期來臨,競爭節奏加快,企業必須對原有離散的部分做系統而有機的整合,因此便要在跨界之間尋找融合的新思路。
業財融合是財務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一次飛躍。業財融合是基于業務事件驅動的財務一體化信息處理流程,財務數據與業務之間融為一體,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數據的有效共享。從電子做賬到業財融合,會計的控制職能真正地發揮出來,實時監控各項經濟業務,以經營者的思維參與決策,是一次根本性的財務價值觀念的飛躍。
3 “業財融合”與專業之間的關系
業財融合又稱業財一體化、供產銷一體化。下面以工業制造業為例,說明“業財融合”與專業之間的關系。
4 政策依據及解讀
《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
財政部2016年《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第三條“十三五”時期會計改革與發展的主要任務之(四)推進管理會計的廣泛應用等。加速會計轉型:對外財務會計向對內管理會計過度,管理會計=業財融合會計。
《會計法》的修訂--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第三十二條 財政部門對各單位的下列情況實施監督:(1)是否依法設置會計賬簿;(2)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3)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4)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專業能力、遵守職業道德。 【修改后】(5)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從業資格。【修改前】【修改后】第三十八條 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修改前】第三十八條 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這就意味著其他專業只要具備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就可從事財務工作。
會計證正式取消后,繼續教育成為新的“門檻”:1)今后所有會計從業人員必須參加繼續教育。新規:第三十七條本規定所稱的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包括:(1)持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的會計人員;(2)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且從事會計工作的會計人員;(3)其他從事會計工作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象有了重大的改變,其中第一條明確了持有初級、中級、高級會計職稱證的人員都要參加繼續教育。第二點和第三點明確說明,不管是否持有會計證,只要從事會計工作都需要參加繼續教育。2)繼續教育實行學分管理制,從24分上升到90學分。新規:第十六條 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采取學分制管理制度,每年參加繼續教育取得的學分不得少于90學分,其中,專業科目一般不少于總學分的三分之二。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取得的學分,在全國范圍內有效。新政明確規定,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取得的學分,均在當年度有效,不得結轉下年度。這就成為我院開設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心的政策依據。
5 工商管理類“業財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以上分析,擬構建以下工商管理類“業財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6 建設方案
6.1 組織保障
設置專門崗位或職位,專人負責,授權協調,具體執行。
6.2 資金保障
申請省級質量工程項目的立項,獲得資金資助。
6.3 師資隊伍的培訓
有計劃開展師資隊伍的培訓工作,可采用相互聽課或集中培訓的方式。財務方面的教師參加物流、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專業的培訓,物流、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專業方面的教師參加會計、財務管理專業的培訓。
6.4 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工商管理類“業財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6.4.1 專業方向的設置:會計學專業在現有的注冊會計師方向基礎上增設管理會計方向;財務管理專業新設融投資管理方向。
6.4.2 師資隊伍的建設由形式向實質飛躍:目前,我校引進高層次的人才存在年齡偏大,專業不對口,不能引領專業創新等問題,過多的注重于形式。師資隊伍實質性建設是在解決好以上問題的基礎上,重點是突出結構和人事政策。師資隊伍的結構表現在以下二個方面:(1)國際化“雙重型”-“講師教授+高級國際財務管理師或美國管理會計師”;(2)應用型“雙師型”-“講師教授+高級會計師或會計人員(財務管理)高級技師”。學校應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與引進,在人事制度和工資福利等方面給予傾斜。
6.4.3 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1)人才培養目標的深化:“應用型”深化為“應用管理型”;
2)能力要求的轉型:“會計核算能力”轉型為“業財結合財務處理能力”;
3)知識結構的轉型:對外的“財務會計”轉型為對內的“管理會計”;
4)核心課程的顛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務會計等專業會計課程將不是會計學專業的核心課程,管理會計、內部控制、公司戰略風險管理等納入核心課程;
5)課程體系的調整:(1)構建管理會計專業課程體系,(2)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調整,(3)實踐教學課程模塊的大調整:取消會計實操1、會計實操2、會計電算化實驗課程,現專業會計實驗教學軟件升級,購置管理會計課程體系相關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軟件,加強課程建設,大力開展實踐教學。(4)統一學科基礎課-西方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經濟法、會計基礎、物流管理基礎、市場營銷基礎與電子商務基礎。
6.5 開設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心
我院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心對內開展學生考證方面的培訓,對外與當地政府機構合作,開展從業人員會計專業方面的繼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