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構建校園文化的過程中,環境藝術設計在其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環境藝術設計具有公益性、整體性和創新性等特點,有效的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的順利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在校園文化構建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尤其是在校園建筑、景物、雕塑設計、教學過程、生活設施構建等方面表現最為明顯,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在校園文化建設的時候,環境藝術設計需要從物質和精神層面上來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以創新、自由、活潑為基本內容構建校園精神。并且根據環境藝術設計在校園文化構建中的實際操作,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校園文化建設;相互關系;路徑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于校園文化的要求也在逐漸增強,在構建校園文化的過程中,環境藝術設計更是重中之重。把環境藝術有效的融入到校園文化構建中,不但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精神需求,更是校園文化的物質需求,合理的處理環境藝術設計在抽象和實用性之間的問題,研究環境藝術設計在校園文化構建中的作用,能夠有效的發揮校園文化的實際價值。
1 環境藝術設計與校園文化建設之間的關系
環境藝術設計包含了人工因素和自然環境因素,在建筑空間范圍中把物質和意識有效的融合起來,不但要保證其實際的功能性,還要展現出設計的審美性,所以科學、經濟和藝術都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得到了反映。校園文化是物質和精神的相互融合,不但含有建筑設備、環境景觀等內容,還要體現出學校的價值觀念、學生的道德素養和綜合水平等多個方面的內容。環境藝術設計是為了協調校園文化構建,建立一個人和自然以及生態環境相互融合的框架,為校園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2 環境藝術設計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顯著特點
2.1 校園設施構建的公益性
校園設施包含了教學建筑、圖書館、具有宣傳效用的窗口、海報、綠化設施、校園雕塑、學生活動場所等內容,屬于文化建筑的范疇。針對公益性而言,第一,體現在師生受益的層面上。校園文化建筑為師生的文化提供了便利,讓師生能夠感受到校園文化氣息,這就是公益性的顯著表現。第二,體現在服務的便捷性。校園文化設備是為了更好的方便師生的生活,根據師生生活的實際需求,為師生的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有效的幫助。第三,藝術價值。環境藝術設計不但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而且還表現了設計者獨有的藝術品味和藝術個性,師生在享受校園文化設備所帶來的便利時,也能夠感受到這些建筑所散發的藝術價值。第四,積極的參與性。校園文化設施的服務價值還表現在師生的積極參與,所以也具備滿足師生進行多種場地活動的需求。
2.2 展現校園道德文化的整體性
因為所處的時期不同,所以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的要求也就不同,環境藝術設計是為了跟隨時代和師生的需求,提供具有時代特征的文化活動場地。所以環境藝術設計不但要滿足師生對于文化活動的場地需求,還要滿足多種文化活動的實際使用特征,要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多變性,多元化的使用校園文化建筑,強化校園文化建筑的使用價值。并且,環境藝術設計在校園道德文化構建方面還需要依靠群眾的力量,所以要表現出校園得到文化的整體性。
2.3 校園藝術文化的創新性
校園文化藝術是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內容,需要以創造性的思維來展現校園藝術文化。環境藝術設計在校園藝術文化的創新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思維的整合性,首先是把現在的知識進行有效的融合,再者把分散的知識編成系統的知識,并且對環境設計進行了合理的分析;還有要具備多元化的思考能力,主要展現在思路的變化和多角度的思維模式,以及較為合理的選擇等。最后要具備思維的創新性,不能依靠傳統,要善于發現新的內容和思路。
3 環境藝術設計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辦法
在推動校園文化構建的過程中,要合理的使用環境藝術設計的潛能,這也是高等學校培養和實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為了為國家培養更多具有綜合素養的人才。其目的性、實踐性、規律性、審美性和整體性是推動校園文化構建的主要方式。
3.1 環境藝術設計在物質功能方面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在生態層面上,自然生態環境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在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其生態性,在設計的時候要以生態保護為基礎,積極構建和諧的生態自然環境。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環境藝術設計要和社會實踐以及教學實踐相融合,和現在的中國發展的實際狀況相融合,體現出環境藝術設計在校園文化構建中的實際價值。在經濟層面上,要盡全力的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提供幫助,所以環境藝術設計需要注重經濟的實際價值,合理利用該物質。同時還要注重人文化的觀念,注重德育內容,環境藝術設計要把服務的關注點放在老師和學生身上。
3.2 環境藝術設計在精神功能方面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精神層面的作用是環境藝術設計中重要的內容之一,更是體現校園文化構建的重要力量,在傳播校園文化精神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要融入人文的因素,更好的體現出學校的精神面貌,關注審美表現,傳播民族文化,進一步強化校園文化構建的精神價值。
3.3 營造敬業誠信的校園行為文化
通過構建敬業誠信的校園行為文化,才能更好的展現校園的精神文化。校園行為文化主要體現在師生個人舉動和校園的的團體舉動。師生的個人舉動是指個人在溝通和實際的活動中所展現出來的文化素養,這種素養主要表現在個人的行為方面,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自覺履行治學精神和辦學觀念,構建積極健康的生活模式和行為模式,構建公平、友愛、團結、互助的校園文化氛圍。特別是要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誠信敬業的道德規范,強化個人素養,使得校園人際關系更加和諧,個人行為和人際關系交流也能在社會道德要求的基礎上進行。校園團體舉動是指團體在溝通和實踐活動中所展現的文化素養,該素養同樣需要符合社會道德的基本要求。從大學的層面上來看,需要從大學和院系的共同利益出發,依據實際情況,強化大學的長遠利益,培養團隊能力,增強團隊合作力。同時還要規范大學的辦學標準、辦學要求和社會溝通,構建大學教育組織和其他組織之間健康有序的公共關系,倡導公平公正,使得高等教育下的學生能順應社會的需求,構建敬業誠信的校園文化行為,為社會的文明發展貢獻力量。
4 結語
綜上所述,把校園文化構建的具體過程利用環境藝術設計的模式表現出來,彼此之間相互輔助,構建出高水準的校園文化。同時,也需要高質量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并且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以此來加強校園文化構建。
參考文獻
[1]李榮智.環境藝術設計與校園文化建設路徑探析[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6,32(04):97-101.
[2]梁家年,段榮.視覺景觀與大學校園環境創新研究[J].學習與實踐,2016(02):135-140.
[3]陶琛,曹志明.環境藝術教育特色觀念研究[J].戲劇之家,2015(24):171-172.
[4]劉淑艷;如何能夠更好地將禪學思想引入環境藝術設計實踐的探討[D];河北師范大學;2015(3):57.
作者簡介
王燕妮(1979-),女,職稱: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環境藝術設計教研室的專業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