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川 朱家明 盧燦
摘 要:根據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支部建在連上”的建黨建軍基本原則,為加強基層黨建和班級團支部建設,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探索實踐“黨小組在班上”特色黨建活動,多種形式發揮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作用,把黨小組建在班上,以黨建帶團建。這對班級團支部建設提供了一種可借鑒的模式。
關鍵詞:黨小組建在班上;團支部;黨建;團建
1 高校共青團工作現狀
現如今,高校團委工作的主要落實者是基礎團干部和班級團支書,各高校開始重視團干部們的培訓工作。以我校為例,“學生干部情商培訓”,“青年馬克思工程團校培訓課”等課程,為學生干部的成長創設了良好的條件。干部培養到位了,工作能力與服務意識提升了,而班級團支部真正的內在活力并沒有被激發出來,同學們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不高,過程中被動參與、活動沒有新意,不主動關注時事,建設班級,更有甚者,建議縮短團支部活動時間[1]。
如此種種,我院綜合探討了其產生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班團支部書記的工作方式不科學,對支部建設沒有明確概念和目標;二是同學們在活動中沒有獲得感,活動設計上沒有切實考慮到班級實際情況;三是,班級建設的活動主體較為固定,容易固化活動模式。團干部和班級同學對班級團支部建設,團支部活動在班級團支部建設中的作用不明晰,據此我院黨總支與團總支商討如何促進班級團支部建設,能激發學生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決定創先使用“黨小組建在班上” 這一形式開展高校學生班級團支部建設的工作計劃。
2 黨小組建在班上歷史由來
黨小組是黨支部的一個組成部分,便于組織黨員學習、生活和開展其他活動,可以根據黨員數量和分布情況而劃分。因為其靈活性高,機動性大,可操作性強,成效較快等特點,我院將目光鎖定在了黨小組這一基層組織上[2]。
習近平主席反復強調了高校黨委對學校工作的主導作用,以黨建帶動團建,高校黨委應該做好在高校教師和學生中發展黨員的工作,加強黨員隊伍教育管理[3]。我院在學習習近平主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一系列講話時,想到了86年前毛澤東同志在“三灣改編”中確立的“支部建在連上”的基本原則。這個原則不但在當時保證了黨對軍隊的領導,還提高了部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而且對當前黨的建設仍然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重視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保證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的作用[4]。
因此,我院積極響應習主席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號召,科學結合“支部建在連上”的偉大歷史經驗,確立了“黨小組建在班上”這一創新形式,開展高校學生基層黨建工作的計劃。小立課程,大作功夫。全院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都積極投入到在班上建立黨小組的工作中來。[5]
3 黨小組建在班上的作用價值
這一舉措,要求黨員們進一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同時加強改進了我院黨建工作,展示出學生黨員的良好精神風貌。充分發揮了學生黨員在校風和學風建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更好地發揮黨小組對于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的作用,密切黨群關系,保證黨的事業順利發展[6]。緊密圍繞著“關照同學、服務同學,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不斷提高班上同學們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共同成長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這一核心主題,把黨小組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黨小組建在班上,更能按照實際情況和需要,分配每個黨員具體的工作,具體地組織黨員去進行班級團支部建設的幫扶。定期召開黨小組生活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同時了解各班級團支部的切實需求,做到精準協助,培養了解入黨積極分子,及時將黨小組工作情況向上級黨組織匯報,形成總結文稿。各黨小組之間也進行了工作情況的交流和經驗分享,便于改進工作。
這樣不光黨的作用發揮了,團支部的活力也提升起來了。黨小組成員能夠按照實際情況和需要,制定幫扶計劃,促使同學們端正思想、加強政治理論修養、提高政治覺悟。同時學生黨員深入到團組織中,能夠對該團支部作出評價,也為我院日后選拔出符合條件的優秀大學生作為黨組織發展對象,為今后學生黨建工作的良好進行打下了堅實基礎。
4 總結反思與展望
每段時間工作后,各黨小組會派出一名同學上臺分享匯報該組近期的活動內容、開展情況及成果,對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和需要采取的解決措施進行詳細闡述,強化學生黨員們對于我院黨建特色活動的認識,有助于今后黨小組活動的有效開展,為今后黨小組活動的良好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為黨的建設獻出了作為學生黨員的一份努力。活動開展過程中,在座老師和同學對每個小組分享的活動成果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相關意見及建議。黨員教師對各黨小組的開展情況進行點評,一起商討改進措施。不過在黨小組活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些團支部在會后沒有主動與黨小組聯系,雙方缺乏更多的交流與了解;黨小組在活動過程中比較生硬,需要加強自身的親和力;各團支部的機動性不強,團支書缺乏與本班同學的了解,給的反饋信息不夠準確,導致黨小組在工作中存在脫離實際情況的現象。
但經過建設活動的長期深入這些問題也在逐漸好轉,我院開始尋找新的黨小組工作突破點,希望能從班級團支部思辨能力入手,提高同學們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以及攜手黨小組積極創設各類平臺,讓團支部的活力得到充分釋放,展開別開生面的黨小組工作
黨小組建在班上,是響應十九大的號召,展現黨員先進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我院黨建工作的一大特色,我們也要加深各位學生黨員對黨小組建在班上活動的認識,積極促進、引領各班級團支部的建設,找到高校團支部建設的努力新方向[7]。
參考文獻:
[1]周濤,曲德強,李景玉.育人為本管理為基服務為重--淺談高校基層共青團工作[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26(4):11-14.
[2]吳聲.怎樣劃分黨小組?[J].當代貴州,2008(14):49-49.
[3]覃海逢.淺談高校創先爭優活動中發揮教師黨員的主體作用[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1(4):127-129.
[4]戴安林.論“支部建在連上”的歷史意義、經驗和當代價值[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 2011, 04(4):62-68.
[5]茅煒.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長效機制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0.
[6]許巖玲.加強黨小組建設發揮黨小組作用[J].學理論,2009(8):193-193.
[7]吳明敏,陳雙燕,鄭程程.新形勢下高校班級團支部活力化建設的研究和探索[J].神州旬刊, 2014(3):273-273.
作者簡介
郭熙川(1989-),男,甘肅武威人。現任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學院輔導員、學生黨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