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媛
摘要:剛剛接觸到學前教育是在幾年前,那時的我不明白學前教育的美術課究竟要教什么要怎么教,我想那無非是一些簡筆畫、兒童畫什么的,難道這很難嗎?我疑惑。現在,我明白學生除了要掌握基礎的美術技能以外,還要求學習內容的實用性和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要充分考慮學生現有水平以及接受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有一定的創新精神。
關鍵詞:興趣;創新;實踐;學前教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得到迅速發展,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與重視,學生畢業后在各個相關的領域都發揮著自身的重要作用。而當今的中職學生由于對傳統的書本教育方式缺乏興趣及理解能力,所以掌握不好學習方法,提高不了成績,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多種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心情舒暢,思維活躍。
1.放松心情、快樂學習
中職學生大部分由于在初中學校沒有系統的學習和了解相關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對美術課上要做什么,學什么,怎么畫,目的不明確,一片空白,學生缺乏對美術知識的基本認識與了解。這就需要從新開始,從最簡單的點,線,面,慢慢地引導她們一步一步掌握基本技能。
傳統的課堂有太多的限制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失去興趣,而理想的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形成一種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學生與老師之間互動,這樣使學生在寬松愉快的環境里,心情舒暢、思維活躍,有利于她們對課堂問題的思考。營造一個和諧平等的學習氣氛,把威嚴放下,走進學生中去,也是走進了她們的心里,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輔導者和合作者。
2.貼近生活、提高興趣
根據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的實際情況,中職學生大多都來自于農村,他們眼里的色彩更加的鮮艷,見過更多的單純而美麗景色,因此,結合這樣的特點,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應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發揮形象思維,創作的作品就更加引人入勝。那么課前教師在選擇素材時,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去尋找,所選的事物要有一定的審美價值。
如學習單色線描畫時,可以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畫有土家族特點的吊腳樓,古老的建筑等,繪畫內容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事物,鼓勵學生細心觀察,善于發現,不斷積累繪畫素材和經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自主自愿的學習,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美的魅力。
3.課堂創新、共同進步
美術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有創造性的繪畫并非易事,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作品都是臨摹,長期以往,大腦思維逐漸養成了惰性,在創作時就會說:“太難了。”“還是照抄課本上的吧。”出現這種狀況,就需要教師合理引導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技法之后,加以想象力,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效果也許很更好。
教學模式也應從以前的灌輸式教學轉換成自主式教學,課堂應多利用圖片、視頻、微課等信息化創新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或是帶著學生走出教室到戶外去寫生,一朵花、一棵樹、一個動態等等,讓學生去真切的感受,實際生活中真實的樣子是怎樣用簡練概括的線條表現出來的,試著去想一想,畫一畫。在自主實踐過程中,她們對同一事物也會有著不同的認識與理解,因此,老師只有給予學生發揮個性的空間,才能更好的體現開放式教學優勢。
4.技能實踐、完善知識
《美術》作為貫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過程始終的一門專業技能課程,學習本門課程首先要了解美術的基礎理論知識,形成對美術的初步概念,其次要理解美術這門課程的學習對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并且對簡筆畫、素描、色彩、油畫棒、手工制作、幼兒園環境創設等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并能了解國內外優秀的美術作品,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
為適應中職學校的教育要求,要突出“做中教,做中學”的職業教育教學特色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地方經濟需要的專業人才。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強調實用性和運用性,幫助學生在有限的學習生活中努力的掌握及運用美術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
我在進行學前專業美術教育教學之初時,一直過分追求對美術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使得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夠,但基礎不扎實何談把知識運用到實踐?糾結。在不斷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得出,美術課作為中職學校學前教育的專業技能課程之一,是專業必修課程,其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優秀的幼兒美術教師,能正確引導學齡前兒童欣賞美、認識美和創造美。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不僅能掌握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還能有正確的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朱家雄、林琳,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2]杜衛,美育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3]李淑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改革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0年05月出版。
[4]邰康鋒,談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改革[J],民營科技,2009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