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紅玲
摘要:根據課標要求,學生年齡和學科特點,第二課時由課文插圖激趣引讀課文,直奔重點段落。然后抓住關鍵詞和句子,品讀課文,感悟作者的童年快樂和自由。在此過程中,還穿插進行寫法指導,仿寫訓練,最后推薦閱讀。
關鍵詞:激趣;品讀;感悟;學以致用;引讀原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品讀,體會作者童年的快樂和自由,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美好事物的情感。
2.通過“愿意......就......”等重點句式的品讀、練筆,感受蕭紅語言之美,并學習運用語言。
3.學習作者抓生活中的細節描寫和特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品讀、感悟作者語言的精妙。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情境引讀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讀
(出示圖片)請同學看畫面,你知道了什么?(蕭紅在祖父的園中玩耍呢、揚水呢或蕭紅在祖父的園中澆菜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2課——《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起走進文本,看看課文中怎樣描寫這個畫面的。板書課題。
二、精讀品悟
(一)走進童年,自由品悟“我”的自由快樂,教學4—13自然段。
1.請同學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讀課文4——13自然段,看看誰找到這個畫面了。
誰來給讀一讀?請同學注意聽,用心去體會看看你有什么感受?誰再來讀一讀,談談你的感受。你很會讀課文,那你從哪感受到的?對,這都是源于作者的細心觀察,抓住了生活中的細節描寫。在你的生活中玩過揚水嗎?當時心情怎樣?現在想想還挺開心快樂呢,那就帶著這種感受,把你內心的自由快樂讀出來。
2.感受到你的快樂了,多么可愛的孩子,多么淘氣的亂鬧,快,再走進園子:再讀4—11自然段,我在祖父的園子中還進行哪些有趣的活動?感受到什么?讀一讀,畫一畫,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交流品析,再次指導朗讀。朗讀時要求學生抓住關鍵詞,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在祖父的園子里我都做什么了?(出示幻燈片)
引讀:祖父……生接……
“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播種,我就溜平”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
追蜻蜓,采倭瓜花心,捉螞蚱……
3.你覺得哪個鏡頭最有趣,讓你有一種想和她一起玩兒的沖動?誰來讀一讀,看你能體會到什么?
你喜歡哪里?能讀一讀嗎?為什么你覺得有趣?讓學生自由說。我仿佛看到了快樂的你。誰再說說,你喜歡哪個鏡頭?預設:匯報喜歡鏟地一段,感受到了什么?(祖父對我的愛與寬容)
4.蕭紅在祖父的園中有這些美好回憶,那你有沒有快樂回憶呢?請同桌交流自己快樂趣事。
(二)感悟園中動植物的自由。
1.我在園子中這樣快樂和自由。那在園子中還從哪能感受到自由呢?生瀏覽課文13到18自然段。(對第15自然段的三個“就像”;五個“愿意”; “一會……一會”進行重點品析。)
2.學生匯報交流感受。
誰說說,從哪能感受到自由呢?花開了,就像……你讀的太美啦,我感受到花醒了,鳥上天了,蟲子在說話呢,真是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還從哪兒感受到自由?生匯報(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具體從哪兒體會出來的?(五個“愿意”; “一會…一會”)一邊讀一邊體會,“五個愿意”和“一會…一會”讀法一樣嗎?我也想讀一讀,感受一下快樂和自由。行嗎?那咱們一起來感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吧。
看,倭瓜地的倭瓜愿意爬上架——( )若都不愿意——( )再看那挺拔的玉米——( )就連蝴蝶也隨意地飛——( )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
再指名引讀這部分,指導背誦。
那這一切都指什么呢?(動物、植物、太陽、白云等)看太陽和云的描寫方法,就是特寫鏡頭。(出示特寫鏡頭解釋)比如我們照相的特寫鏡頭,增強效果的。所以,祖父園中的這一切,都讓我們看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靈是自由的。
三、學以致用
現在,我們也學習大作家的這些寫法,寫一寫你眼中的一些事物的自由自在。(此時配上淡淡的音樂)
引導學生仿寫:樹搖了,就像( );草綠了,就像( );蟬鳴了,就像( ) ;( ),就像( );( ),就像( )……
知了愿意( ),就( );西瓜愿意( ),就( );豆角愿意( ),就( );( )愿意( ),就( );( )愿意( ),就( )……
最后學生展示
過度:看,蕭紅和祖父的園子中的一切都是自由快樂的,你的童年也這樣自由快樂的,所以,我們才真正擁有了這個自由的園子,真正擁有了幸福的童年。
四、引讀原著
(一)講述蕭紅人生:那么蕭紅的童年真的是這樣嗎?出示《呼蘭河傳》中的句子,誰來讀一讀?(“祖父非常的愛我。使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夠了,還怕什么呢?雖然父親的冷淡,母親的惡言惡色,和祖母的用針刺我手指的這些事,都覺得算不了什么,何況又有后花園!”)
(2)這一切,是蕭紅忘卻不了的。于是,她就用最質樸的文字去表現它,珍藏它,寫成了 “呼蘭河傳”。這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的好書,希望同學們課下找來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