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
【摘 要】 《好書推薦》一課,環節安排很平常,從“讀書”名言入題,談話討論出“好書推薦的要求”,然后分組推薦,接著優秀選手在全班推薦一本好書,最后由同學投票選出最佳推薦者,并頒發小獎品。這就是一只“蝸牛”的課堂,課堂的整體效果就如雨后竹林那般“小清新”,教者用心,聽者舒心,學者用心。
【關鍵詞】 杜敏老師;微課;《好書推薦》
“我總覺得自己就是一只蝸牛,總比別人慢好多。”這是杜敏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話語中似乎透露出些許不安。課堂教學比別班慢,學生沒別班的張揚,“是不是因為我慢,會不會影響學生的發展呢……”在這時針都似乎比以前轉得快的時代,杜老師真的擔心自己“慢”,但又無法改變自己的“慢”,她仍慢慢地對學生講課,慢慢地備課,慢慢地改作業。
與自己快節奏的工作狀態相比,我卻非常欣賞杜老師的慢,更加確認教育教學這項育人工作必須“慢慢來”!觀看學校2017年10月17日的微課賽后,我更加堅信“慢則成,恒則勝!”
由于自己的教研能力有限,我無法從更專業的角度去評析杜老師在學校微課賽上呈現的微課是否是最精彩的。《好書推薦》一課,環節安排很平常,從“讀書”名言入題,談話討論出“好書推薦的要求”,然后分組推薦,接著優秀選手在全班推薦一本好書,最后由同學投票選出最佳推薦者,并頒發小獎品。30分鐘,就這樣一環扣一環地進行著,最后在學生的掌聲中結束了。一切,都是那樣淡淡的,如一杯白開水。
這就是一只“蝸牛”的課堂,沒有出彩的課堂構架,沒有熱熱鬧鬧的場面,真的就如一只蝸牛在一張青翠欲滴的葉子上慢慢咀嚼。不過,我卻想點一個大大的“贊”!課堂的整體效果就如雨后竹林那般“小清新”,教者用心,聽者舒心,學者用心。“慢”,實則是用心。且看這老掉牙的課堂環節,它不過是我們這些聽課者而言沒有新花樣,但對學生來說,這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傳承,它教會學生不論是學習還是做事,都得一步一步地來,是實實在在的課堂。且看“好書要分享,說說推薦方法”這一環節,似乎可以省略,為30分鐘節約出學生評委的時間。這是站在成人角度去思考,試問,如果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他們還不知道比較系統的推薦方法,這個能省嗎?能留到課后去“補”嗎?那這課就真的成了“演”了。精彩有時候不是“熱鬧”的代名詞,“靜靜的”也可以被稱為精彩——又看“學生分組推薦”這一環節,那是被一種“靜”“有序”深深地震撼著。這不是錄像課,沒有NG,它真真實實地擺在我們面前,全班47人自動分成12個四人小組,每組那個發言者大方地站著,有條不紊地推薦著自己喜愛的書籍,其他三個同學專注地看著,小聲地提著問。12個組12個人同時發言,卻并沒有互相干擾,每個人的表情是那樣恬靜,自然,看上去是那樣從容不迫。5分鐘的小組活動時間,我被震撼了5分鐘!這是我第二次看到分組活動如此真實有效,而不是“演”。有一次是在一位成熟老師的隨堂課上,她也是一位上課沒有激情的“慢”老師!
不張揚——在這個現代社會上看似要被淘汰的個性,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不張揚,并不代表沒有才華,反而是有內涵的表現。記得開學初,我在五年級學生中選校級小主持人,杜老師擔心班級學生不出眾。誰知,正是她班級的學生在臺上是那樣的落落大方,口齒清楚,思維清晰,這也不是“演”得出來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杜老師,請繼續保持你的慢,請相信,再慢的蝸牛,也能爬上金字塔的頂端。
【參考文獻】
[1] 夏玲燕. “讀書伴我成長”課堂實錄[J]. 中國德育,2012(7).
[2] 董金剛. 揭秘“非常語文課堂”:讀王開東《非常語文課堂》[J]. 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