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玉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民族多元化的推進,國際多元文化意識浪潮不斷向我國涌來,“韓潮”“日系”等眾多國家的文化進入大眾視野,并引發了一系列的“留學熱”“移民熱”。國內的多民族性和多文化性更加凸顯,影響了國家整體的穩定性、統一性和和諧性。國家受到民族主義的鼓噪,各民族的文化不斷碰撞和激蕩,導致民族關系發生變化,民族工作的復雜性和艱難性日益加重。在此背景下,提高國家認同感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大學生作為一個極其特殊的群體,其對國家的認同感更是受到了廣泛關注,政治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種族多元化的發展使大學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國家認同危機。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以及社會的中堅力量,提高其對國家的認同感的教育勢在必行。
近年來,對于國家認同感的研究層出不窮,在各學者對于大學生國家認同感的現狀調查中可以發現,總體上大學生具有比較強烈的國家認同意識,對國家具有較強的責任感、歸屬感和自豪感,關心國家的未來和命運。但同時也發現一些問題,如大學生普遍缺乏對國家認同感的內涵理解,不能把握其真正的含義;又因其自身思維的局限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愛國精神懈怠問題;大部分高校缺乏健全的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體系,對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教育實效性較差等等,這些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國家認同感的培育,因此加強高校對于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教育十分重要。
尊重大學生個體權益,發揮大學生主體意識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大學生作為三觀已經基本成熟的成年人,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尊嚴,學校要在遵守本校的校規校紀基礎上,給予學生充分的發展空間,尊重學生個人獨立品格,讓大學生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獨立、受人尊重的個體,從而達到對學校管理的認同,對社會和國家認同。
提高學校公平、公正、公開辦學水平
學校也是一個大世界,學校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小社會,是未來社會、今后職業、日常生活的縮影。在大學時期培養好學生的公平感,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整個社會乃至國家的歸屬感與依賴感,只有當學生感受到整個社會的公正時,才會增強對社會制度的認同感,提高對整個國家的認同感,
加強主流意識形態教育,避免灌輸式教學
加強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也就是我們從小到大一直都在學習的內容——政治。在大學階段政治的教學可以具體分為四種課程——毛澤東思想、馬克思原理、思想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而現階段我們要積極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導思想,如“四個全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大學生群體不同于初高中生,已經過了叛逆期并且有較為成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對待事物也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因此,大學教學一定要避免灌輸式教學,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真正將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內化于心,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注重潛意識形態文化建設
潛意識文化建設與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同樣重要。在美國,大學對于學生培養國家認同感的一個重要形式便是文化消費教育,即通過播放電影、電視劇、戲劇節目等,來對學生進行潛意識形態的教育。在中國大家可以看到的現狀是,電視上每天播放著各種題材的抗日劇,但孩子們卻充耳不聞,我們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在一個非正式場合循環播放只會讓人們產生麻痹心理,視而不見,而在大學中播放相關內容的課堂卻寥寥無幾。大學教師作為有文化權威的象征,在課堂這樣一個正式嚴肅的場合為同學播放相關影片可以引起學生產生更強的重視感,將影片內容與教師講解相結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學生對自己國家文化和民族的認同感。當然,教師也要結合講課情境適當利用,不要強行代入或在電視劇上每天循環播放,否則就會產生反作用。
引導學生關注國家思想政治方向,培養社會責任感
當代大學生物質基礎豐富,但精神基礎十分匱乏,“迷茫”仿佛是當代大學生的代名詞,沒有理想、沒有目標、沒有信仰,大部分人整天沉浸在游戲和八卦娛樂中。這導致了大學生對未來以及生活充滿了迷茫和恐懼,而這些娛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侵蝕著人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危機意識,讓很多大學生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無法自拔。因此正確的思想政治引導十分重要,學校一定要在課堂及生活管理上正面引導大學生,關注時事政治,讓大家知道國家大事與自己和身邊的人、事、物息息相關,積極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從而增強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
加強生活教育
一個國家的文化可以增強民族的凝聚力,而節日作為文化的載體更應該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現代社會,節假日是每個人都十分期待的,但不難發現,現在我們的節日就是滿屏的朋友圈,而對于節日真正的傳統習俗、紀念方式已經很少有人記得并且傳承,這是一種民族文化弱化的表現。想要提高大學生國家認同感,一定要先提高大學生對于國家文化的認同感,因此大學教育也應該傾向于傳統文化。傳統習俗節日的教育要在每個重大節日之前加強學生對于節日的了解,并倡導加強節日的儀式感。如可以借鑒美國,在每年國慶節時在自家門口插上國旗,以增加節日的氛圍,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個人對國家的認同感,這不單單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還有助于社會公民甚至中小學生提升國家認同感。因此,加強國家認同感的生活教育對全社會來說都是十分有益的。
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不僅是心理問題,更是教育問題,如何奠定大學生對國家認同的基礎、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社會意識和國家意識,對國家、社會的未來發展尤為重要。而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學前階段、小學階段就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國家認同感不僅是政治層面的問題,更是教育層面的問題,所以各高校應該從自身著手,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教育,從根本上讓大學生樹立國家意識,這對國家和社會都具有非常重要且長遠的意義。
基金項目: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終身學習視角下基礎教育改革路徑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18YJA88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