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觀華
新課程改革主要是對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教學方法的科學選取和應用,是增強教學效果的關鍵途徑。新課程改革中提出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轉變和改善,在教學活動中實行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調整和轉換,從而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更加豐富的思路和方法,也為豐富學生的課堂教學發揮一定的輔助作用。本文所探討的“互動啟發”模式,就是一種在高中階段課堂教學中比較典型的經過改革后的教學模式,本文主要針對其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互動啟發模式應用的條件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從這種教學模式的構建主體來分析,教學模式是否能夠順利構建起來,與教師和學生兩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要想實現這種教學模式的開展,教師和學生之間應當首先建立一種良好的關系。進入高中學習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要求和個人學習需求越來越突顯了。基于高中階段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應當注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達成教學目標為前提,盡可能全面地解答學生存在的問題,以提升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和認可度,優化師生之間的關系。
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高中階段整體的學習氛圍都比較緊張,這與學生本身巨大的學習壓力有很大的關系。而互動啟發模式的應用,本質目的在于活躍課堂氣氛。因此,要想實現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首先需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消除對傳統灌輸式教學形式的不良印象,為互動式教學方法的實施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
互動啟發模式對歷史課程教學的促進作用
首先,互動啟發模式,實際上是一種將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相互聯結的途徑和方法。對于高中階段的歷史課程教學來說,應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為學生和教師討論、交流問題提供良好的渠道。對于高中階段的歷史課程來說,除了課堂教學內容外,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考能力。只有對發散性的歷史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其次,互動啟發模式達到了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習效果的目的。雖然到了高中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和提高,但從本質上來說,巨大的學習壓力也容易使其失去學習興趣。而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帶著問題投入學習,這種有目標的課堂學習模式也便于教師進行教學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下一步的學習和復習計劃的制定提供參考。
探討互動啟發模式的應用
通過提問回答形成互動
以問題為向導的歷史課程學習方式,是達成師生互動的一個有效途徑。并且由于問題的提出,實際上也為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理解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考和學習思路。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課程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導入課堂內容難點。在課堂教學的主體環節中,可以通過問題的設置達到啟發學生思考的目的,同時也可以在進一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學生形成互動。例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歷史課程《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導入時將俄國十月革命的內涵和產生背景作為問題提出,引發學生的思考。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十月革命事件并不陌生,學生完全可以通過查閱資料或者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對十月革命的內涵和背景進行大致的了解。這為后期的課程內容的學習起到了一定的引導和啟發作用。而且,在進一步的學習中,教師也可以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同步提問,在引導學生思考和幫助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師生互動。
通過自主討論導向互動
上文已經提到,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除了直接的互動啟發方式,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就一項課程內容的學習以小組的形式鼓勵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然后將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派小組代表向教師反饋。教師在集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分析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從而找到適當的課堂教學切入點。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七單元《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時,由于課文講解的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比較緊密,也是他們所熟悉的,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自主地進行課堂討論。將個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相應的問題以小組的形式集中向教師反饋,及時促進課程教學的發展。
注重教學效果的展示
互動啟發教學形式的豐富化,其最終目的是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應用這種方式完成課堂教學后,也應當注意對學生的教學效果進行觀察和詢問,確保學生的各種問題都得到了合理的解決,而且完整的反饋信息也可以為教師的后期教學發揮一定的指導和參考作用。
結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互動啟發的課堂教學形式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互動與啟發的課堂教學形式,在實際應用中有一定的優勢和便捷性。教師在應用這種模式實施教學時,應當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合理地選擇相應課程,并將這種教學模式融入其中,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習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