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衛(wèi)紅
20世紀80年代以來,高師院校與中小學合作辦學已經(jīng)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潮流,通過知識的傳播、課題的研究、問題的診斷及解決等多種形式,提升了高師院校教師的科學研究能力,促進了中小學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是提升中小學辦學質(zhì)量的有效嘗試。地方高師院校與當?shù)乇∪踔行W進行合作是適應教育發(fā)展要求的重要舉措,但這種合作在發(fā)展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影響了合作的效果。
地方高師院校與薄弱中小學合作中的主要問題
地方高師院校與中小學校合作是一種“U-S聯(lián)合”的教育研究和發(fā)展模式。大學與中小學合作關(guān)系的建立應該以互利為前提,如果排除互利性,合作就難以順利進行。由于高師院校與中小學校雙方的價值追求和辦學目標不同,從而使合作實施中出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資金短缺、時間投入不足、合作制度不完善等等。本文僅對地方高師院校與薄弱中小學的教師層面做一些探討。
合作雙方教師主體間互不理解
雙方合作的常見形式之一是薄弱中小學校邀請地方師范院校的教師對本校教師進行理論培訓,中小學教師們在培訓中聽了很多理論后覺得其操作價值不大,不太適合薄弱學校的實際,難以在實踐中真正發(fā)揮作用,因而覺得這些理論是空談,對其不感興趣;而師范院校的教師則認為薄弱中小學一些教師的教育觀念落后,不愿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仍然堅持考試成績至上。
合作雙方的目標追求不一致
地方高師院校的教師期望通過雙方的有效合作來實驗或推廣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改善薄弱中小學的辦學狀況。由于合作雙方目標不同,有時候可謂南轅北轍,導致合作雙方教師的積極性降低,最終影響了合作的持續(xù)開展。
地方高師院校與薄弱中小學校合作中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
中小學校與地方高師院校屬于不同的文化圈
高師院校的教師一般較為看重教育理論研究,在與中小學校的合作中力求傳授最新的教育理念。薄弱中小學的教師雖然也需要更新 “理論知識”,但這種理論應該是中小學教師內(nèi)心真正信奉并能指導他們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考試成績。因此,雙方教師的關(guān)系應是平等對話與合作的關(guān)系,而非指導與被指導、支配與被支配的關(guān)系。如果地方高師院校的教師在合作中以理論傳播者自居,脫離薄弱中小學的實際情況,高高在上,就可能會在中小學教師面前吃閉門羹。
合作缺少制度性和組織化的保障
地方高師院校與薄弱中小學的合作需要一系列的軟件和硬件作為支持,例如師資、資金、設備以及制度性和組織化的安排。近年來師范生數(shù)量日益增加,在師范生見習和實習時,師范院校指導教師不足,不能安排足夠的教師定期到見習、實習學校進行指導;同時,由于錯誤觀念的影響,一些中小學教師認為學校接待師范生見習、實習是“麻煩事情”,會干擾學校正常的教學安排,因此,不愿意接收實習生。而且,薄弱中小學校能勝任并愿意指導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教師數(shù)量不足,一些指導教師自身教學水平不高,難以言傳身教,導致師范生不能通過實習來提高其教育教學能力。
提高地方高師院校與薄弱中小學合作效果的建議
更新合作理念
地方高師院校要想培養(yǎng)合格的未來教師,滿足中小學現(xiàn)實的要求,必須通過與中小學的合作才能實現(xiàn)。薄弱中小學與地方高師院校雙方應把合作辦學放在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從而具備開闊的視野和積極的動力,以此展開合作,避免只關(guān)注某項具體的合作項目的完成,導致在合作內(nèi)容和形式方面受到束縛。
采用多樣化的合作模式
隨著教育教學水平以及中小學教師素質(zhì)的不斷提高,單純的理論培訓已經(jīng)不能滿足薄弱中小學教師的發(fā)展需求。在地方高師院校與中小學校平等合作的過程中,參與合作的大學教師應定期深入薄弱中小學校教師的課堂,經(jīng)常與中小學教師交流溝通,充分了解他們在平時的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發(fā)展的愿望;不定期組織教研活動,采用提問、討論等形式,引導中小學教師反思自身問題并積極改進工作;積極創(chuàng)新合作形式,如變傳授式為教學問題咨詢式。問題咨詢式的合作中,中小學教師可以采用這樣的流程: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自我反思→集體研討→提出新方案→教學設計;高師院校的教師可以執(zhí)行的流程是:參與教學設計→進行課堂觀察→完成案例分析→集體研討→提出新方案→參與教學設計。在這種合作模式中,薄弱中小學教師既是實踐者,又是教育教學的反思者,而高師院校教師則是診斷者和指導者,同時又是共同研究提高教學水平的實踐者。
總之,地方高師院校與薄弱中小學校應展開多元、多層次的互利合作。雙方應建立合作伙伴關(guān)系,合作內(nèi)容力求豐富多彩,它不僅可以是教師培養(yǎng)、培訓和科學研究的合作,更應該是在雙方的課程管理、組織制度、學生學業(yè)和心理咨詢等方面的多種維度和方式的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全方位促進教育的整體發(fā)展和教師的不斷專業(yè)化。只有基礎(chǔ)薄弱的中小學校具備了與地方高師院校進行合作的基本條件,才有可能展開深入的合作,從而使雙方在合作中各取所需,不斷提升各自的教育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