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萬群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開端,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再加上數學學科的科學性較強,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數學難學的想法,尤其是對抽象性的概念的學習,很多學生反映:“概念的學習真讓人頭大。”聽到學生的話,我哭笑不得,但是概念的學習對數學來說非常重要,是數學學習的基礎。若學生對概念的學習不到位,在解題和后續的學習中就會非常吃力,甚至還有可能對與概念相關的知識點產生錯誤的理解,這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不利的,不僅會挫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還極有可能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反感抵觸的情緒,這是教師不愿看到的結果。所以,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多融入一些趣味性的解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簡化學習難度。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趣味性教學讓小學數學概念不再難解進行探究,以期能夠為學生掃除概念學習的障礙,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情境引入法
數學概念一般都是簡單精練的一句或幾句話,沒有多余的鋪墊,學生在理解時難免會有困難。而情境引入法則是為學生創設一個與數學概念有關的情境,用引人入勝的趣味情境將數學概念變得通俗易懂。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理解概念,還能學會巧學概念的方法。
例如:在教學《負數的初步認識》時,雖然負數對學生來說是個陌生的數學概念,但其實負數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負數的概念,也為了讓學生學會一種從生活入手來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我用生活情境對負數概念進行了引入。我問學生有沒有看過哈爾濱的冰雕,很多學生表示看過圖片,我隨即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了幾張精美的冰雕圖片,并提出問題:“你知道冰雕要在什么環境下保存嗎?”學生對冰雕很感興趣,所以很積極地對問題進行了思考,如有的學生說天氣肯定要很冷,有的學生接著說溫度是零度,還有的學生說零度不是最冷的,應該是零下的溫度才可以等等。通過學生的發言可以發現,其實很多學生在生活中早就接觸過負數,只是學生沒有意識到而已。接下來,我從如何表示零下溫度這一角度給學生引入了負數的概念,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由此可見,情境引入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又能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
實物展示法
雖然很多數學概念是抽象的,但它所描述概括的知識內容卻是真實存在的,既然這樣,何不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看看實物是什么樣的呢?教師在展示實物的基礎上進行講解,學生結合實物進行理解。從抽象到具象很難,但是從具象到抽象就顯得容易多了。而且,通過將實物與概念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生對概念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透徹。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僅憑教師的語言描述,學生可能很難理解分數的概念,所以,我用了實物展示的方式進行講解。我帶了一個蛋糕到課堂上,并告訴學生:如果這節課學得好,就將蛋糕分給他們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我先將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然后將其中半塊拿出來,告訴學生這半塊又叫二分之一塊,即兩塊蛋糕中的其中一塊。學生看起來似懂非懂,我又將整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四塊,拿出其中一塊問學生這一塊和整個蛋糕的關系,很多學生帶著疑問回答:“四塊中的其中一塊,是不是四分之一?”我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理解速度給予了表揚,然后再次對分數和分數的寫法進行了詳細教學,學生的學習效率很高。由此可見,用實物展示法進行概念講解,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概念。
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即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來學習,但這不意味著整個概念的學習過程僅靠學生自學,而是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性的問題或者故事來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能夠順藤摸瓜,一步步地理解概念,這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大有幫助,而且還會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時,因為前面已經學過《分數的初步認識(一)》和《分數的初步認識(二)》,而小數和分數又聯系緊密,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讓學生進行了自主探究學習。在學生開始學習前,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給學生講了一個趣味故事:“有一位百萬富翁在簽寫支票的時候,由于疏忽,點錯了小數點,他當時沒有意識到這個錯誤,當發現自己的賬戶里空無一文的時候,他追悔莫及,因為那些錢都是他辛辛苦苦一輩子才掙來的,由此可見小數點的重要性,但小數點為什么這么重要呢?請同學們在自主學習后為我解答這個問題。”趣味故事充分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的自學效率很高,并且特別注意到了小數點的作用。這樣一來,學生在自己的努力下獲得的知識比在教師講解下獲得的更能讓學生欣喜和記憶深刻。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日后深入學習的基礎,教師一定要幫學生開好這個頭。概念學習的基礎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教師不但要注重概念教學,還要創新概念教學的方式,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讓數學概念變得不再那么難以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核心素養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