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利
在教育部最新出臺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教授學生如何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因此,從低學段語文教學來講,認字與書寫則是我們的工作重點。在語文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會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幫助學生們進行識字與書寫,但是在多種因素的干擾之下,總會有易錯字、錯別字的出現。根據調查研究顯示,當前低學段語文教學中易錯字的產生有很多原因,有來自教師方面的原因,也有學生自身的因素。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們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提高語文核心素養,語文教師必須對低學段學生進行針對錯別字的“識字與書寫”有效指導,從而為學生日后學習和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文字基礎。下面我將從當前低學段語文教學中易錯字產生的原因入手,從教師方面和學生方面展開分析,然后從教學上要有預見性、在教學中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在課下開展靈活的易錯字練習三個方面對低學段學生的 “識字與書寫”有效指導進行具體分析和闡述,希望對同仁有所幫助。
當前低學段教學中易錯字產生的原因
從低學段教學來講,語文教師的“教”是易錯字產生的主要原因。首先,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學生對生字的認讀,而忽略了學生對生字的書寫與理解。長此以往,學生們對于生字的學習只能流于表面,最后使生字成了易錯字。
另外,教師對于易錯字的把握程度也不到位。在低學段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所學的漢字形成一個系統,便于學生們學習、掌握,最終形成一個系統的認識。但是,從現狀來看,語文教師并沒有對生字開展有趣的辨析練習和進行總結歸納,使得很多學生不能正確地運用漢字。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由于低學段學生自身的身心特點,使得他們在學習上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與此同時,學生在學習時帶有很強的興趣和感情色彩,使他們缺乏對所學漢字的進一步理解。另外,由于很多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語言積累較少,他們在生字的學習、練習,尤其是同音字的練習上容易出現問題。
針對低學段易錯字“識字與書寫”指導的有效策略
在教學上要有預見性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要想讓學生們對易錯字進行正確的識字與書寫,就需要教師自身時常磨磨手中的這把“器”。根據我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器”就是“建立錯字庫”,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并結合對整個教材的系統性梳理、與年級組教師們的教學研討,從而建立起一個針對低學段學生學習的“錯字庫”。這樣,教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抓住“識字與書寫”上的重點與難點,從而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
教師在教學前要對接下來的課程進行系統的梳理,比如,在學習《黃山奇石》一課時,教師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在教學中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重點學習“區”“尤”“其”“峰”等;重點學會區分“壯與狀”“快與塊”等等。這樣,通過教學上的預見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生字的學習。
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注意多種教學方式的運用,注重自身設定的教學目標。在生字與易錯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游戲教學法、編故事教學法等多種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另外,教師更需要結合不同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
有的學生在易錯字上容易出現“多筆畫、少筆畫”的情況,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采取上文提到的教學方法。比如,在進行《清澈的湖水》一文的教學時,學生們在學習“紙”字時容易在“紙”上多加一個“點”,這個時候,我就會利用游戲法展開教學。我會給每個人發一張白紙,讓他們在紙上用黑色的筆點上一個點,然后,我會讓他們思考:現在的紙是否發生了變化?最后,我會告訴他們,“紙上多加一個點”會變成不同的意思,這樣,學生們就會很容易了解“多筆畫、少筆畫”的混淆情況。
在課下開展靈活的易錯字練習
對于易錯字的教學來講,課后的鞏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可以在課下開展靈活的易錯字練習。教師可以利用制作好的“錯字庫”讓學生們進行“識字與書寫”的課下練習,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練習情況,這對于學生們進一步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開展易錯字練習時可以采用“聽句填詞訓練”“選詞寫句訓練”等多種練習方式,在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從“識字與書寫”一步步轉變為“書寫與理解”,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效果也就會得到不斷提高。
結語
總而言之,易錯字的“識字與書寫”是一個長期而且反復的過程。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地關注學生的發展情況,對易錯字不斷地進行分析、總結、反思。通過師生共同努力,一定能讓學生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