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賞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人口密度的增大,社會對技術型、綜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上升,中職教育也迎來了快速發展。近些年,伴隨著社會、家長及學生對中職教育認知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學生愿意進入中職學校進行學習,中職學校教育迎來了發展契機,規模在不斷擴大,專業課的課程設置也越來越精細。中職教育主要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技術能力為核心理念,旨在通過系統化、專業化的職業教育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技術綜合型人才。從當前職業教育總體模式可以看出,其教育方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即教師通過設計個性化的教學單元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
建筑專業作為中職教育的龍頭專業,其專業課程改革與實踐也在不斷地進行。特別是在這幾年,由于市場對建筑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逐年遞增,國內各大中職院校建筑專業的學生數量也隨之增加。為了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中職建筑工程造價專業應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為教學導向,即:既注重對學生工程造價管理、工程造價控制等專業知識的培養,也不忽略對學生經濟意識的培養,從而提高建筑工程造價人才的綜合素質,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需要。本文以中職建筑工程造價專業教學改革為研究對象,探討在專業教學改革及實踐教學中的方法與目標,為中職建筑工程造價專業教學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中職建筑工程造價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建筑工程造價課程體系在我國發展起步較晚,與建筑類其他專業的課程交叉較多,多數中職學校在近幾年才開始設立這一專業,因而該專業的課程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不夠準確,在課程認知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偏差。
教學方法相對落后
在中職教育中,建筑工程造價課程屬于難度較高的學科,且具備較強的專業性。在實際教學中,一些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很容易被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專業術語和復雜的知識點難倒。目前,在中職建筑工程造價專業的教學中仍然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即“教師負責講解、學生負責聽講”,教學方法單一、落后,無法有效啟發和引導學生,致使教學實效性較低。
教師的專業素質良莠不齊
受諸多因素影響,目前中職建筑工程造價專業的教師整體教學水平仍然不高,部分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對教材理解不深,對現代教學技術手段不夠了解,導致教學存在較大“短板”,無法滿足職業化的要求。
探究中職建筑工程造價專業的教學改革策略
明確教學目標
依據教育部門對中職教育的相關意見可知,中職教育主要為一線生產、建設、管理等領域培養職業型、技術型、綜合型的人才,該行業的人才培養除了需符合我國城市建設與現代化發展目標的要求以外,還需要注重對學生職業技術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培養。中職建筑工程造價專業課程的教學定位正是在于通過數年的職業教育培養,使學生初步具備一定的建筑工程預算、決算、工程造價控制、工程造價管理的能力,掌握建筑工程招投標及投標報價等知識,從而使其成為綜合素質能力較高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便于為學生日后工作提供助力。
改革課程體系
在中職教育建筑工程造價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其內容與工程造價專業人才應具備的能力的匹配度稍弱。目前,中職建筑工程造價專業課程設置主要包括工程造價基本理論、建筑工程基礎知識、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方法等。在實踐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提升中職建筑工程造價課程教學的成效,應對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改革:一是根據建筑行業發展形勢、行業動態及對人才的實際需求進行教學大綱與教學方案的設計,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不斷拓展;二是結合實際崗位需求進行課程的建設,將工作崗位所需的知識理論與專業技能作為核心進行教學;三是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課程教學中適當增加工程造價軟件應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工程造價控制等實訓環節所占的課時,保證學生能夠學到專業的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個人綜合素養的培養。
改革教學模式
教學改革要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按照工程實踐的工作內容來構建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在“校中廠,廠中校”的教學平臺上實行“做中教,教中學”。
加強技能培養力度
按照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來制定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規范地安排教學,在每一學期都突出專業技能的訓練和提高,實訓環節在課程實施中的比例應超過標準要求。通過科學合理的技能復訓,學生的專業技能會經歷一個由弱到強、由粗到細的成長過程,能夠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有效保證學生的就業實現“零對接”。
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
大力開展以啟發式教學方法為主體、多種方法并用的教學方法改革,強化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等方法的應用。如,在《計量與計價》課程實施“任務驅動項目教學法”,具體如下:以工程典型案例為任務→分析案例→解讀工程圖紙→分析算量方法→開展實踐訓練→點評學習過程→分析常見問題→形成學習報告→師生、生生互評→完成任務。該過程強化了工程算量軟件和多媒體教學課件、模型、實物、虛擬、仿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了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提高。
教師隊伍的建設
專業建設的發展離不開教師,學校應通過引進、培養和聘請的方式,加強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的建設,促進“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并聘請一定數量的行業、企業專家,建設一支在年齡、學歷、職稱等方面結構布局合理、基礎理論扎實、實際操作能力強、教學水平高、師德高尚的“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為專業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骨干教師的培養
我校鼓勵教師參與市、省級“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評選活動,積極配合市級、省級對“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進行考核、獎勵。同時,在校內積極開展“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的進修深造、企業研修、培訓、學術交流等活動,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促進教師隊伍教育水平的提高,把教師隊伍建設成一個有職業教育專家、工程造價專家的校企結合的專業引領先鋒。
“雙師型”骨干教師的培養
作為專業的“雙師型”教師,不僅需要有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還需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升自己,這樣才能符合專業教學需求。因此,在教師隊伍的建設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和正確地引導專業教師參加本專業的職業技能等級培訓和職業資格考核。同時,還要注重引進校企合作單位中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高教學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來充實教師隊伍,以適應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開設的需要。可以讓企業教師參與到教學計劃的制定、核心課程的開發等教學活動中,鼓勵企業教師和學校教師共同進行教學研究活動,促進學校教師向“雙師型”教師進行轉化。
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建筑行業不斷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中職學校建筑工程造價專業教育的定位應當更加清晰明確,并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使人才培養更加全面,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更多且更高質量的建筑工程造價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