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道云
摘要:一個人,非終身學習不能適應社會發展;要終身學習,非快樂學習不能延續終身。只有享受到學習的快樂,才會樂于學習、主動學習、持久學習、創造性學習。但是,初中英語的教與學的現狀是:老師教得苦,學生學得苦;學生兩極分化,而且有提前、加劇的趨勢。本文從快樂教學的含義、必要性、策略、評價中去探討初中英語的快樂教學問題,與大家共勉。
關鍵詞:初中;英語;快樂;教學
一、快樂教學的內涵及觀念
快樂教學,就是教得有趣、學得快樂,即所謂“寓教于樂”。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注重教育的情感投入,通過正確的方法、技能或技巧,吸引他們參與學習活動,并從中發展智力和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施加影響,使學生愉快地接受與完成學習任務。西方有句諺語說:“你可以牽馬到河邊,但不能摁下馬的頭讓它喝水。”高明的教師應當是讓“馬”感受到饑渴,然后引導他自己去找水喝。教與學的主體都是人,那么連接教師與學生的紐帶就不僅僅是人類社會的歷史經驗,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教學中沒有“情”,則“理”無從滲透,“樂”又從何談起?沒有“樂”,學習又能持續多久呢?學習的過程伴隨著學生的情緒反應,如果教師能教得有趣,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那么學習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學習快樂的源泉正是學習中的創造和收獲。
二、快樂教學的理論基礎
英國著名教育學家斯賓塞(1820-1903)是第一個明確提出教學的“快樂原則”的人,提倡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并教會他們自學。這有利于學生的智慧活動和道德成長,而且有助于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形成。他并且指出,如果這兩項原則得到貫徹,教育就不至于在學生離開學校時終止。
三、實施快樂教學的必要性及現實意義
(1)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
實施快樂教育,首先符合立新型師生關系的需要。教育的發展經歷了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教師中心論”,以杜威為代表的“學生中心論”以及現代的“雙中心論”。不同的觀念,就會形成不同的師生關系。
(2)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
①符合“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決不是一張白紙,能夠隨意畫出的圖畫;也決不是架錄音機和錄像機,能把教師的一切都記錄下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是互相排斥的,兩者是互相作用、辯證統一的。也只有發揮了這兩種積極陛,快樂教育才可能實現。
②符合實現教育目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
科學文化知識的激增,學校教育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全部知識教給學生。所以教會他們如何學習才是教育的明智選擇。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可能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只有快樂教育才能讓學生從愿意學習發展到刻苦學習,也就是做到以苦為樂。
(3)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①符合本年齡學生的身心發展
青春期的學生生理發育趨于成熟,心理發育還遠未成熟。獨立意識出現,性意識萌芽,好沖動、敏感、脆弱,是非觀、價值觀、道德觀、生存觀、自我保護意識都不明了。這些都有待教師進行指導,教育。而這些正是快樂教育必須要關注的。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一切教育都是在心理和生理的基礎上發生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也主張愉快學習,“才能真正學到知識和本領,”“為達到教育目的,方法必須適合學生心理,使學來容易而且快意。”
②符合學生以后的學習以及終身學習習慣的形成
現代社會的發展非終身學習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而要終身學習,非快樂學習不能有始有終。新課標中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關懷生命是現代教育的核心價值,因此在學習中注入情,在生活中注入愛,這才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
四、實施快樂教育的策略
(1)教師要以人格魅力、知識魅力征服學生
為何學生那么崇拜明星,就是因為明星有魅力。當一個教師能流利地說英語,或唱英語歌,學生已經開始關注你了。特別是剛開始時,學生是有興致的,關鍵是如何持久。教師的人格、知識魅力會起作用。作為教師,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盧梭曾經說過:“有些職業是這樣高尚,以致一個人如果是為了金錢而從事這些職業的話,就不能不說他不配這些職業:軍人所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其次,是知識素養,應當是博與專的結合。要教好英語,不僅要精通英語,擁有廣博的課內外知識,還要有豐厚的中文功底。第三,要吸引學生,教師應多才多藝,這是能力素養。
(2)教師要用有趣的教法、有效的學法引導學生
新的英語教學改革“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要改變過去的注入式方法,要導入有趣,循序漸進。既要研究教材,又要研究學生;既要重視教法,又要重視學法;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培養能力。每一門學科都有它的特點,要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學好英語必須要開口,要自信,要持久。如果教“沒有星星的天文學,沒有花朵的植物學,沒有山脈、山谷的地質學”那能教好嗎?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要因材施教,拔尖補差。作到趣味性、情景性、新穎性、沖突性、問題性相結合。采用啟發式教學,用現代教育理論作指導,多運用多媒體、電視、廣播、網絡等工具輔助教學。
(3)教師要能作到科學、公正、客觀、務實地評價自己和學生的成績
對于教師的評價,有三個方面。一是社會,二是機構,三是自己。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基礎教育,追求大而全。既要優生率,又要合格率。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學生的厭學不在少數,那么教師的厭教呢,可能也不少。社會中的成敗論,機構的分數論,成了對教師的主流評價模式。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評價,會影響教學行為。
五、結語
總之,教育是一個過程,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應重視學生的長遠發展,不能急功近利。不要以成敗論英雄、分數論英雄。不要過多受中、高考的影響。鄧小平說“不能迷信考試”。快樂教育沒有固定模式,最適合學生的就是最好的。讓學生學得快樂,才能學得長久;學得快樂,才能教得有趣。只有快樂教育,才是最人文的、最活諧的、最有效的、最有前途的教育。
(作者單位: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雒城鎮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