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界海洋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引起了國內外對海洋教育的重視,青島作為沿海城市,面對寶貴的海洋資源,我國綱領提出“海洋強國”的戰(zhàn)略目標,加強對中小學的海洋教育課程成為青島新形勢下的重要的教育任務。本文就青島中小學開設海洋教育地方課程進行研究探析。
關鍵詞:青島中小學;海洋教育地方課程
人類的生存發(fā)展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形勢逐漸向海洋靠攏,對于國際經(jīng)濟不斷高速發(fā)展,各國對海洋資源的爭奪也越發(fā)激烈,海洋資源成為新形勢下國力發(fā)展的重要資源。隨著海洋資源的不斷開發(fā)利用,海洋問題逐漸增加,海洋生物資源和品種急劇減少,海洋污染問題加劇,海洋異常氣候頻發(fā)等問題導致危害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huán)境。因此文本從中小學海洋教育方面,提升學生的海洋知識,形成海洋保護的意識,提高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合理利用。
一、通過廣泛的海洋科普,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
設立校園文化走廊,讓每個班級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校園文化走廊的創(chuàng)建中去,通過自辦手繪海洋手抄報、創(chuàng)建海洋知識手冊的方式在校園中進行傳閱,讓每個學生都能提高對海洋知識的趣味性探索。并且可以通過墻繪的方式,在校園文化走廊或學校內外墻面上進行手繪活動,將海洋的知識或海洋的資源品種畫到墻上,提高校園文化氛圍,也在趣味中了解海洋資源相關知識,提升學生的知識吸收能力。
(二)自主開發(fā)社會海洋資源
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創(chuàng)辦科學的海洋普刊,學??梢詣?chuàng)建科普校刊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通過多元化的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出去觀察海洋和海洋資源。每學期安排學生到海洋博物館、海底世界、極地世界等地進行參與活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潛移默化的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察布置學習報告,利用海洋的趣味性教學讓學生參與進去,并收獲海洋知識。
二、建立完善的海洋教育體系
(一)建設海洋教育課程體系
學校應該通過開展《海洋教育》地方課程為藍本,針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延伸,進一步完善《藍色》系列的教育課程,通過《藍色經(jīng)濟》闡述海洋相關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對國家推動的實效性;通過《藍色國防》提高學生軍事建設的了解,和對國家國防意識的增強;并通過《藍色科技》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還是呢過尋覓海洋資源和對海洋新型能源的探究利用能力。
讓學生在不斷的自主探究學習模式下,能夠通過問題的情景建設,模擬演繹出海洋課程,讓學生成為海洋課堂上的主導者,創(chuàng)設屬于他們自己的課堂情景,通過實踐操作求證海洋信息的真實性,從中獲取深刻感悟,通過多媒體的融合,讓學生在視頻或圖片中感受海洋帶來的沖擊力,提高學習的靈活性和實效性。
(二)建設海洋教育文化體系
構建校園海洋文化體系是當前中小學非常重要的任務,對于學生的學習氛圍的搭建,營造良好的海洋文化氛圍,建立海洋教育基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海洋知識學習設施,通過藍色教育展廳,展示海洋研究成果,借助書籍和新媒體的幫助,讓學生能夠充分學習海洋知識。深化海洋教育文化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不僅要學習海洋知識,還要通過了解海洋的資源和知識,從而塑造自身的深度和氣度,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只有不斷提高學生的良好素質和文明,才能打造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提高海洋般的氣度和胸襟。
(三)建設海洋教育實踐體系
實踐是教育的先行者,只有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的活動,才能夠切實感受海洋帶給學生的魅力。創(chuàng)建中小學的海洋節(jié),在大型海洋節(jié)日的互動下,讓學生通過手繪比賽、知識競賽、海洋寫作大賽、海洋照片展示、記錄對海洋認知的真實情感,并貫穿海洋教育實踐的主旋律中,達到實踐教學的根本目的。
趣味性互動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海洋闖關游戲,讓學生進行知識問答,不僅達到了趣味性的教學效果,還能提升孩子的反應力和應答能力,為今后在學習成長中提供有利條件,為國家塑造多元化的高素質人才。
三、構建海洋教育特色文化
(一)滲透海洋精神,構建新的校園文化
學校滲透海洋的文化精神,才能夠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建立更符合學生學習的文化氛圍。學校要以開放、包容、創(chuàng)新、進取的教學理念為基準,將海洋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并通過融合義務教育中的黨政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新模式,提高實踐互動性,從海洋國防教育為切入點,深化教育的目的性,讓學生能夠明白國防的重要性,也加深對國家海洋資源保護的心態(tài)。為中小學生的海洋教育提供良好的平臺,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進來,將復雜的海洋知識和延伸知識轉化成為實踐互動的方式,提高教學的探究性,提高學習的自主性,達到腦手協(xié)調記憶的效果。
(二)滲透海洋元素,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國家支持沿海城市的海洋文化教育,學校應該加強對校園文化的建設,加大對海洋教育文化的投資,建設海洋文化走廊和海洋文化墻,提高學生對海洋學習的參與度。并且政府還應該協(xié)助學校或相關地方機構建設海洋科技館和海洋動物標本展室,大力發(fā)揚青島海洋特色文化,提高對海洋文化的宣傳推廣,不僅在學校中,在青島地區(qū)形成濃厚的海洋文化氣息,從而帶動學生在社會實踐和生活中,也加深海洋文化潛移默化的學習效果,提高海洋文化傳播的靈活性。
四、結語
海洋文化是針對沿海城市開展的新形勢下重要課程,對于青少年而言,國家的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對今后的國家發(fā)展具有根本性的推動作用。海洋教育課程在青島的教育體系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雖然在海洋教育方面青島中小學已經(jīng)初見成效,但是對于如何調動更豐富的資源深化海洋教育,提高海洋教育的能動性和靈活性還需要進一步探究完善,不斷加強海洋教育在沿海城市的針對性,提高海洋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推動我國國力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文青.青島中小學海洋教育研究[J].青島大學,2014(06).
[2]青島:在中小學開設海洋教育地方課程[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2(09).
作者簡介:于曉青(1987—),女,漢族,山東青島人,小學二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教育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