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其是服務于生活實際的一種工具。將初中語文知識生活化,就是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知識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學生通過對語文知識的生活化學習,能夠將以往學過的碎片化知識進行整合,使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夠更好的服務于社會與生活實際,同時生活化教學理論也是蘇教版課程的新要求。因此,本文著重分析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遵循的理念,并提出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運用路徑。
關鍵詞:運用路徑;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遵循的理念
(一)探究式理念
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該遵循探究式理念,此種教學模式能夠啟迪學生的思維模式,改變知識局限課堂教學模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實現學生在生活中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模式。也就是說,將課堂教學中的語文知識內容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強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從而能夠培養學生語文知識實際運用能力。
(二)合理理念
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該遵循合理理念,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將知識實現生活化,應該注重語文知識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合理性原則,也就是說,教師在選取的蘇教版語文知識內容、教學模式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符合,應該與語文教學大綱一致,不能夠為了達到生活化教學模式而脫離了語文教材內容,那樣會失去語文教學的意義。因此,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應該提前整合語文教材知識內容,選取合理的語文知識內容與教學模式,將知識內容有效的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實現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目的。
二、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運用路徑
(一)采取生活化教學模式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提前整合語文教材知識內容,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授課,改變以往單一、沉悶的教學模式,將語文知識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融入到教學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貼近生活的教學模式,來感染學生,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能夠對語文教材中出現的故事、情境、人物、景觀能夠獲得真實的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學生能夠與作者、教材人物、情境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能夠有效的掌握知識內容。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知識內容中,具有較多生活實際知識內容,教師通過整合語文教材找尋突破口,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學習朱自清《背影》一文時,這篇文章是作者表達對父親的懷念,雖然學生對自己的父母較為熟悉,但一些學生并沒有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教師就可以根據此為突破口,根據背影一文知識內容,讓學生回憶自己與父母最為平凡的事件,這樣的引導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勾起學生的回憶,教師在讓學生說出最想對父母說出的話,這樣的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父親的情感,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文章,能夠讓學生與作者形成共鳴,能夠更好的掌握與理解知識內容,從而使學生能夠有效的學習知識內容。
(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知識內容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具有許多代表性與凝聚性的課文知識內容,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能夠建立良好的作用。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深入的發掘語文教材知識內容,找尋具有代表性的知識內容,使其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效相結合,將知識點有效的擴大,實現素質教育目的,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運語文教材知識內容,能夠在教育學生過程中,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便于語文教師構建良好的反饋機制,使教師能夠有效的監管學生,從而能夠實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教學模式。例如,在學習《醉翁亭記》一文時,這篇文章主要描繪滁州地區的風景,秀麗的風景使百姓們安寧的生活,尤其是作者在山林中游園的樂趣,使作者深有感觸。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這篇文章時,可以將知識有效的拓展,可以為學生拓展古代游賞的專題內容,讓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找尋自己知道的專題事件,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能夠深深的感受到古人的賞景、游園情懷,使學生能夠深入的理解知識內容。再者,教師可以根據《醉翁亭記》一文為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安排學生出游,讓學生在真實的游玩中,能夠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能夠更好的掌握知識內容。
(三)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
從本質而言,每一個學生都是藝術家,因初中學生的心智發展規律, 初中學生的創新能力、表現能力、理解能力相對于豐富。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能夠自己將語文教材中的藝術形象與生活實際有效相結合,并且還能夠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能夠合理的自我表現與體驗知識帶給自己的快樂。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去感受、去認知語文知識的內在情感,從而使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語文知識內容。例如,在學習《紀念白求恩》一文時,教師可以提前整合知識內容,以敘述教學模式將語文課文內容編排成劇本的形式,教師可以自主添加一些精美絕倫的詞匯與語句,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分組,讓學生以劇本中的人物的演繹,去感受文章的內在含義,讓知識內容更加的貼近與生活,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因初中學生的心智發展規律,初中學生的創新能力、表現能力、理解能力相對于豐富。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以發展學生的思維為教學宗旨,將知識內容與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牛寧寧.捕捉生活元素,找尋別樣趣味——初中語文生活化教育理念研究[J].學周刊,2018(02):116-117.
[2]許惠.游目騁懷,讓心情躍然于紙——初中語文游記類課文生活化教學策略實踐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06):116.
作者簡介:林京瑜(1979—),男,漢族,廣西靈山人,本科,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