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課前、課堂、課后三個角度闡述了如何在閱讀中認識多樣化的化學語言,了解其內涵和價值所在,感知化學語言的魅力。
關鍵詞:閱讀;化學語言;多樣化;內涵;價值
化學語言是學生學習化學的指明燈,是學生通往化學殿堂的“金鑰匙”,因此,化學語言在化學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化學語言具有的特殊性,使很多學生望而生怯,反而使其成為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攔路虎”。如何使學生克服化學語言學習的障礙,順利的通往化學的殿堂呢?筆者認為讓學生學會閱讀,提高學生的化學閱讀能力,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感知化學語言的魅力。
一、在課前閱讀中認識“多姿多彩”的化學語言
在大多數情況下,閱讀只占眼球運動的5%,剩下的95%次用來思考[1],允許學生上課前閱讀,不僅僅只是預習新的知識,還是鍛煉學生思維的過程,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清晰,嚴密和敏捷。許燕紅[2]等的《化學閱讀材料的設計研究》一文中,將化學語言的呈現形式進行如表1的分類:
可見,化學語言的呈現方式是多樣化的,既有抽象的文字與符號,又有直觀的裝置圖和圖表,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化學符號進行感知、轉化,對圖表中的數據信息進行歸納推理、對實驗裝置進行識別和改進,還要將感知到的化學信息轉化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果將這整個學習過程都放在課堂上等待老師講解和解決,不僅時間不夠,而且也無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過,應該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提前設計好課前閱讀材料,讓學生將本節中的化學語言進行歸類整理,了解其基本含義。也就是讓學生先摸索摸索門道,再等待老師這位“引路人”的指引,這樣,在課堂上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了。
二、在課堂閱讀中領會化學語言的內涵
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學生學習的主戰場,做好有效的課堂閱讀對學生深入認識化學語言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說在課前閱讀中學生對化學語言是“知其然”,那么在課堂閱讀中,就要努力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重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
(一)要重視文字敘述,但更要重視表格、插圖
不少同學在閱讀化學課本時,往往對課本中的文字敘述十分重視,能仔細閱讀,但對課本中的表格、插圖就不太重視,往往一掃而過。 而實際上,化學課本中的表格卻十分重要,它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材料,而這些數據、材料往往是說明化學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據。化學課本中的插圖則由于簡單明了,突出重點,比起實物來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 從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學的化學知識。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中的各種表格、插圖。此外,我們還應給學生介紹各種化學工具書,并教會他們在閱讀中能正確查閱化學工具書中的各種表格、插圖。
(二)要重視普遍性,但更要重視特殊性
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特別重視讓學生通過閱讀認識事物的規律。例如,在學習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與元素周期律時,學生通過所給數據,圖表閱讀能得到同周期元素第一電離能逐漸增大,但往往忽略了第ⅡA、ⅤA第一電離能的特殊性,這時候,教師就要設置疑問來引導學生進行數據的發掘,從而發現數據的特殊性,使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第一電離能與核外電子排布的關系,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還能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嚴謹。
(三)要重視結果,但更要重視過程
在閱讀化學教科書中,許多學生非常重視結果而忽視了過程。主要表現在能夠很好的記憶化學概念和原理,但對化學概念和化學原理的推導過程和推導過程還不清楚。化學實驗的結果能夠熟練記住,但對化學實驗的操作過程和操作原理并不清楚。例如,當學生學習化學鍵知識時,對于化學鍵是粒子間的強相互作用記得很牢,但當判斷化學鍵是共價鍵還是離子鍵時,它是極性或非極性鍵時,往往是混淆不清,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學生只注重記住什么是化學鍵,而對各類化學鍵形成的本質并沒有深入探究,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各類化學鍵成因的閱讀和分析,使學生自主形成概念,而不應該直接給出化學概念讓學生死記硬背。
三、在課后閱讀中挖掘化學語言的價值
在當下的化學教學中存在著諸如化學歷史教學不足,化學思想教育缺乏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弱化等問題[3]。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認為,化學識記性的知識比較多,應該多花點時間讓學生讀背,讓學生“會做題”就行了,然而就是在這種“應試教學”的觀念下,往往忽略了化學教學最基本的意義——為了學生的成長, 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勞厄曾經說過,教育所給予人們的無非是當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忘記后所剩下來的東西,那么,在學生結束高中化學的學習之后應該剩下什么東西呢?對于化學課程來說,就是伴隨具體知識的學習,學生所形成的從學科視角看待問題、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方法,也就是化學學科所蘊含的學科思想和價值觀,其實單純的讓學生識記化學知識對學生的終身能力的發展并沒有太大的用處,學生可能在步入社會后都不會用到這些化學知識,而且學生在這種為了做題而學習化學語言的動機下,會感覺化學語言很枯燥無味,逐漸對這門學科失去興趣,但是,如果讓學生在學完化學這門學科后,能夠了解其中的學科思想,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想必一定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為此,教師就應該在平時教學中教會學生挖掘化學語言的價值。
(一)注重課本閱讀欄目的互動學習,對所學知識進行拓展延伸
以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化學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這本書的教材編排特點為例,根據教學的內容特點,本教材的每個章節,都會選擇性地設有追根尋源、拓展視野、思維歷程、學海無涯等閱讀欄目。例如,在第一章三節內容中,有追根尋源欄目3個,拓展視野欄目2個,思維歷程欄目1個,資料在線欄目1個,平均每節內容中都有設置兩個閱讀欄目,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很多教師認為這些欄目可有可無,有時間就讓學生瀏覽一下,沒時間就忽略了,在教師的這種教學態度的影響下,很多學生不重視課本的閱讀,課本作為學生自有的閱讀材料,凝聚了這門學科中很多專家學者的智慧以及化學學科思想,教師可以在課后時間讓學生進行一定的拓展,布置給學生明確的閱讀任務,例如在范德華力的教學中,學海無涯欄目對范德華力的成因、影響因素都做了闡述,這塊內容在教學中不做基本要求,但對學生更加深刻理解范德華力具有積極的作用,那么對于本部分內容,教師可以作為學生的自學閱讀材料,可以給出閱讀提綱,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綱進行有目的的閱讀,并且在下一節課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課前五分鐘的展示,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挖掘化學語言的價值所在的能力,以一個更高、更寬的視角學習化學。
(二)重視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將抽象的圖表形象化,具體化
在課本、習題中有大量的圖表,例如實驗儀器、實驗裝置圖、流程圖等,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沒有了動手實驗,化學學科的學習只能是“紙上談兵終覺淺”,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后開放化學實驗室,提前給學生布置實驗任務,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再進入實驗室進行動手操作并得出數據進行繪制圖表,在眼、手、鼻各種感官的共同刺激下,使抽象的圖表形象化,具體化,對于實驗內容不一定要局限于課本所要求的實驗,還可以是趣味實驗、改進實驗,讓學生體驗化學實驗的樂趣,并認識到圖表的意義所在。
四、結語
化學是一門科學,它的語言沒有太多華麗的修飾,卻以多樣化的姿態向我們展示了其作為一門科學所具有的概念、原理以及科學論證的過程,只有重視化學語言的學習,在閱讀中認識多樣化的化學語言,了解化學語言的內涵,挖掘化學語言的價值所在,才能使學生真正發現化學這門學科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高瑞卿.閱讀學概論[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18.
[2]許燕紅,姚茜蕓.化學材料的設計研究[J]化學教學,2014(12):29-31.
[3]王祖亮.化學閱讀教學的價值缺失與實踐突破[J].化學閱讀,2015(6):59-62.
作者簡介:林家惠,廈門市集美區樂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