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亮 吳金艷
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目前,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雖已完成,但法人治理結構、經營體制機制等還不完善,要加快健全現代企業制度。”2017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指出:“當前,多數國有企業已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但從實踐情況看,現代企業制度仍不完善,部分企業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權責不清、約束不夠、缺乏制衡等問題較為突出,一些董事會形同虛設,未能發揮應有作用。”
以建設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為改革的方向,我們走過了近三十年的歷程,何以董事會形同虛設、管理混亂且現代企業制度仍不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尚未有效發揮作用?究其原因,就是更加注重產權結構和形式上的公司治理,沒有從中國特色的國情思考問題而忽略了人文的因素。
深化國企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深化國企改革“健全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在選人用人方面,要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深化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制度改革;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強化國企經營投資責任追究;要合理增加市場化選聘比例,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國企管理人員薪酬水平、職務待遇、職務消費、業務消費;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加強民主機制建設,保障職工參與管理和監督的民主權利。由此可見,除強調國企市場主體地位、公司制法人治理結構的進一步完善外,以建立現代國企制度為改革方向的國企改革,還需要關注“人”的問題。
從《說文解字》可知,人之為人是相互支撐即人的社會屬性,文者女人也,即指事物的本源初始,文者通紋,即找事物的自然規律。由此可見,人文就是指人的本質屬性,尊重規律。理解現代企業制度必須從這個人文之本質屬性進行研究,才能獲得其真諦。
現代企業之“法人”治理,一方面是指企業是經濟活動中的主體,以其獨立的“人格”具有法律權利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以其自身財產行使法律權利和承擔法律責任),另一方面是指對企業內部每一個自然人活動的權利和義務之尊重。現代國企制度之法人治理結構主體中的黨員、董事、經理、監事、職工等都是自然人,這些人的活要素,更需要重視。法人治理結構主體黨組織、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和職代會,就其自身是會議制度,體現的是民主決策,各主體之間相互制衡、協調運轉,體現的依然是民主原則。只有把這種民主的價值觀注入到每一個人和機構之中,才能有效發揮現代企業制度的作用。
從《說文解字》可知,企者人止也,業(業)者大版也。企業就是指為人們實現共同的事業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經濟組織。漢語中的“企業”來自日語,日語中的“企業”是指商事主體企圖經營某項事業,且有持續發展的意思。很顯然,日語中的企業之內涵是從漢字中汲取了精華,時至今日,日本一些著名的大企業之公司章程總綱中多有宣誓“為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努力奮斗”之理想。由此可見,企業源義深藏著企業內部人的共同理想和對社會的利他責任,是成就一番事業的載體,而非唯利是圖的西方經濟學中的自私假設。
現代企業是投資人、經理人和勞動者等相關群體,通過生產或服務滿足和引導消費、提升人們生活品質、承擔社會責任,實現人生社會價值的經濟組織,進而是企業人選擇的生活方式,這樣的價值理念也是中華傳統文化關于企業本質的詮釋。現代企業,在時間上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企業,在內容上則是指人們對戰爭之痛苦反思而形成的社會價值觀在企業中的反映。兩次世界大戰都證明了一個道理:用武力掠奪他國資源的終極結果就是對人類自身的戕害,無所謂戰勝或戰敗,都是人類自身的失敗。人類自我反思后形成的社會價值觀在企業制度中至少包括“人權、民主、利他(社會責任)”這三個方面的內容。與“資本至上”的近代公司制的價值觀相比,“人本至上”的現代企業以實現人的社會價值和生活品質的提升為終極目的,在對社會的貢獻中發展,獲得合理的利潤。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奮斗的目標。中國特色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昭示我們:深化國企改革必須堅持人本主義的價值觀,現代國企應當調動包括企業內外群體等各種資源,為實現黨和國家戰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而高質量地發展。一個沒有理想信念而唯利是圖的企業客觀上將是人類社會的危害,現代企業要以實現人的社會價值、承擔社會責任為理想,其組織形式也不拘一格。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要求:“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對于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國企制度的理解,不僅可以從經濟學和企業管理學的視角認識,從對改革政策的解讀視角認識,還可以從人文主義即人性文化的視角認識。現代企業制度必須是用現代的社會價值觀構建起來的組織體系,這個體系當然具有經濟活動的諸多要素如資本、材料、設備和產品等的集合,其最活躍的也是核心的要素是“人”,人是一切物理要素的主體。從治理的組織結構上看,股權多元化的公司制之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體現了資本的民主,如果不注入“人文”價值理念則難以發揮現代企業制度的作用。
近代社會產生的公司制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的資本民主內容,現代企業制度雖然在公司制的基礎上充實了人文理念,但是不完全等于中國特色現代國企制度。
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企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之“黨組織、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職代會”五位一體協調運轉的中國特色現代國企制度,更具有現代社會“勞資共和”之民主的人文情懷。黨對國企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現代國企制度文化的“根”與“魂”,確保職工權益和職工有序參加法人治理的權利,董事會是決策機構、經理層是執行機構、監事會是監督機構,五位一體協調運轉構成了中國特色的現代國企法人治理制度。國企從“管理”制度到法人“治理”,這是中國特色現代國企制度的內在要求;企業從資本至上、勞資共和到人本至上,這是歷史發展的進步過程。從一般意義上理解,“管理”體現的是行政權的約束,而治理更突出的是主體之間的平等制衡和協調運轉,體現的是民主規則,具有現代價值觀的意義。
據報道,法國當地時間2018年4月8日、9日是法國鐵路工會發起罷工以來的第三和第四個行動日。在此期間列車運行依然受到嚴重干擾,但相比前兩個罷工日已經有所好轉。上周末政府和工會談判不歡而散,雖然總理和交通部長頻頻發聲,但各方矛盾依舊存在,罷工還將持續進行。法國鐵路公司是典型的西方國企,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家現代公司治理的國企,但是,因為不具有“人本”之文化情懷,勞資矛盾激化為罷工以至于對整個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極大的破壞是情理之中的。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之觀點,就是人本至上的現代社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中國特色現代國企法人治理制度以實現人的社會價值之文化為基礎,以資本為紐帶構建法人治理組織結構,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承擔著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滿足并引領著人民的美好生活。我們要有勇氣、有信心、有擔當,創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模式,“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之企業提供“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分別供職于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