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保群
摘 要:迎著課改的春風,沐浴這新課程標準的春雨,新的語文課堂的幼苗正在茁壯成長。怎樣使語文課堂“活”起來,成為我們每一位語文人的責任和思考方向。“活”就是不呆板、不死氣沉沉、和諧。總之課堂上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是知識的引領者,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的思考、積極的討論,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把語文課堂變成知識積累的交流會。
關鍵詞:小學 語文 課堂 活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5-0-01
小學語文教師要創設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只有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有自由輕松的學習心情。可想而知肯定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要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就要給學生提供獨立自主的思維空間,課堂上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怎樣才能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呢?筆者有以下幾點見解。
一、以表揚為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并且教師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要急于訓斥,急于懲罰,要耐心的傾聽學生的發自內心的想法,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并鼓勵他們。課堂上,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注意力并不是特別集中,相互說話、擺弄直尺、橡皮等小動作不斷,這時教師常常會火冒三丈,責怪學生沒有端端正正地坐著聽課,其實,這時老師也有反思,我們的課堂上為什么學生會出現這些情況呢?學生都是崇拜老師的,他們不會故意的搗亂,我們的課堂是否沒有激起學生們的興趣?一個沒有興趣的課堂學生們怎會直挺挺的坐著呢?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少些抱怨,多些反思。如:我在教學時,將自己也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們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來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惡、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課堂提問時我常對他們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這樣鼓勵的語言會使他們放松,不拘謹,雖然學生們小,但他們也有自尊心,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老師這種春風般的語言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這樣就慢慢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在輕松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小學課堂中教師要以表揚為主,努力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愿意去表達,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老師要相信任何一個學生都想成為優等生。
二、以讀促講,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中,教師除了多用激勵性的語言外,還要多設計情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多參加活動,孩子們活潑好動,他們喜歡在活動中學習,動口、動手是小學生的最愛。學生們只要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準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在學習課文時,讓學生參與讀一讀、畫一畫、寫一寫、議一議等,調動他們的眼、口、手各種感官,教學時聯系自己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讓語文課堂上不但有郎朗的讀書聲,還有激情洋溢的討論聲,教師努力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我在教學生朗讀《可愛的草塘》課文時,讓學生先看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學生朗讀后,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讓他們說說喜歡這段的原因,學生會很自然的找到美好的詞語,或者是修辭手法,然后教師再放范讀,結合畫面,讓學生品悟文本的用詞,找出自己朗讀與范讀中的差距,再讓學生根據范讀,自己模仿試讀,這些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朗讀中,不需要教師過多的講解,其中作者的情感自然流露出來,學生讀中會品味出,并且使學生的朗讀能力也向前邁進了一步。
三、創設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不是空話,需要我們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多給學生留白,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有表達的機會,有想說的欲望,這要求教師不能“一只粉筆、一張嘴”進課堂,要在導入、學習課文內容等環節中還學生一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現自我。讓學生動起來,他們會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師設計的思路中,旁無雜念的跟著老師設計的環節,深入的思考、朗讀、想象、拓展。一位教師在教學《雨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充分體悟課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并在小組內討論,通過討論,教師認為學生對“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的理解還比較抽象,他又組織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體會。學生們面對這么多的學生,心理也有些放不開,在動作表演中,他發現一些學生表演動作不到位,動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豐富,他又通過評議來引導學生重新體會。一節課,學生始終在他自然順暢的導引之下,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實現重點訓練項目,人人都有參與機會,人人都是課堂的主人,整堂課每一名學生都參與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并以此為契入口,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難點,順利的完成了學習目標,課堂也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也“活”了起來。筆者認為,這位老師真的在教學設計時把學生放在了心里,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生硬的按照課堂內容進行,他的心中有學生,有學生的學習效果。我認為這是我們教師追求的課堂效果。
總之,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是充滿活力的,是學生都參與其中的,是有學生郎朗讀書聲的,是學生人人參與的新型課堂。